對于蘭州人而言,徐家灣這三個字,承載了太多復雜的情緒。
有2011年舊改規劃亮相時的滿滿期待,有項目停滯多年的無奈嘆息,更有如今迎來轉機后的謹慎和顧慮。
這場長達十四年的舊城改造,不僅是569畝土地的命運沉浮,更是蘭州城市更新進程中一段充滿曲折與堅持的縮影。
時間回撥到2011年,那是一個讓許多徐家灣人至今記憶猶新的年份。
這一年,徐家灣舊城改造項目正式亮相,它被列為了蘭州2011年的1號工程,可謂是出場即高光。
根據規劃,項目占地569畝,總投資70億元,未來將會打造成蘭州城市會客廳、城市陽臺;打造成國家級AAAA景區、國家級文化產業基地以及城市地標。
項目還將利用白塔山、黃河鐵橋、黃河母親、龍源雕塑群等自然與人文資源,建造一個兼具主題和文化內涵的宜居、宜業、宜商的集民俗文化、餐飲文化、商業旅游、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體。
它將會是蘭州黃河邊上打造的首個民俗文化城市綜合體,建成后會成為蘭州最亮的一道風景線。
![]()
蘭州黃河兩岸風景
定位非常高,這也讓很多人對徐家灣的未來充滿了無限遐想。
由于項目體量過大,改造分為了兩部分,即上徐家灣和下徐家灣。
2013年,項目正式進入實施階段,回遷房率先開工建設,按照當時的計劃,三年內就能完成回遷安置。
上徐家灣片區完成前期的拆遷之后,改造陸續進行。
2015年10月,蘭州云城小天鵝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4.59億元競得上徐家灣總面積約92.947畝的三宗地塊,用以建設黃河春城項目。
![]()
黃河春城項目效果圖
根據規劃,黃河春城東西長達1公里,項目以住宅為主,同時配套建設民族風情街、集中商業、寫字樓等多元業態,被稱為“蘭州版洪崖洞”。
在當時的蘭州人看來,黃河之濱即將崛起一座兼具文化底蘊與現代活力的新地標,徐家灣的蛻變似乎近在眼前。
但很多時候,理想和現實總是存在很大差距,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黃河春城項目的推進并沒有如預期般順利,從開工到建設,途中歷經多次波折,最終陷入停工狀態。
此后的數年里,關于徐家灣舊改的詢問從未間斷,“項目什么時候才能重新動工?”“過渡費為什么遲遲不發?”“我們到底什么時候才能住上新房?”……
這些問題,成了無數拆遷戶心中的牽掛,也成了網絡上頻繁出現的追問,每一次詢問背后,都是一顆在等待中逐漸焦慮的心。
直到2022年,徐家灣舊改項目才出現轉機,云南省康旅控股集團接手了這個項目,隨后將其命名為濱河觀邸,繼續進行開發建設。
![]()
濱河觀邸項目效果圖
沉寂已久的上徐家灣,也終于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視野當中。
康旅集團的入局,讓等待多年的居民們重新燃起了希望,大家紛紛猜測,或許這一次,徐家灣舊改就要迎來真正的突破了。
可遺憾的是,歷史遺留問題的復雜程度遠超想象,康旅集團終究沒能讓等待多年的徐家灣人上岸,項目在短暫的推進后再次停擺。
徐家灣居民的希望剛剛燃起便又迅速熄滅,留給大家的只有更深的失落。
2023年3月,徐家灣舊城改造項目上徐家灣9#、12#-14#樓工程的資審結果公示,之后便也沒了動靜。
直到今年8月,上徐家灣舊城改造項目3、4、5#安置樓再次復工的消息傳出來之后,大家又有了一些期待。
綜合來看,盡管上徐家灣的改造一波三折,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十幾年來,它沒有完全停滯,而是一直在斷斷續續的建設中。
但下徐家灣的境遇就比較尷尬了,同樣身處徐家灣,卻走出了一條截然不同的停滯之路。
自2013年項目啟動以來,下徐家灣的舊改始終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長期停留在土地調整和征拆準備階段,從未真正進入建設環節。
下徐家灣前期的征收工作就不是很順利,部分非住宅單位存在大量歷史遺留問題,權屬爭議、糾紛等層出不窮。
隨后,因為蘭州市第四版城市總體規劃調整,下徐家灣北地塊的用地性質發生重大變化,導致原本規劃用于建設安置房的場地不足,下徐家灣規劃中的回遷安置房受到影響,建設計劃也隨之擱淺。
至此,下徐家灣片區居民便開始了漫長的等待。
關于安置房何時開建、何時才能回遷、安置費能否按時發放等問題,成了他們每次必問的內容。
從最初的滿懷期待到后來的反復追問,再到如今的疲憊麻木,十幾年的等待,耗盡了太多人的耐心。
就在大家以為徐家灣舊改或許會成為一段無法收尾的遺憾時,這個沉寂了十余年的老大難,迎來了真正的破冰時刻。
2025年3月,市領導對徐家灣舊城改造項目歷史遺留問題進行了調研,隨后徐家灣改造的前期籌備工作和下徐家灣的規劃調整方案便提上了日程。
9月3日,社區發布了下徐家灣用地征收公告,同期,蘭州市城關區經合局便發布了下徐家灣用地招商推介。
![]()
地塊位置示意 制圖@指蘭針
地塊位于城關區靖遠路街道,肺科醫院以東,白塔山隧道以西,黃河以北,總面積155.2畝,用地性質為居住用地。
按照計劃,預計11月就能完成征拆工作,而且該地塊未來計劃的是打造成為四代宅項目。
這也就意味著,沉寂了十余年的下徐家灣,終于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緊接著10月31日,蘭州市自然資源局發布了城關9000多畝用地修規。此次修規的核心,與拉鋸了長達十余年的徐家灣舊改項目緊密相關。
![]()
單元位置示意 制圖@指蘭針
其中,單獨公示的一塊用地,正是早在十多年前就被納入徐家灣整體改造規劃的下徐家灣用地。
![]()
用地位置示意 制圖@指蘭針
規劃包含131.9畝的三塊居住用地、18.5畝的中小學用地、51.51畝的公園綠地、37.6畝的防護綠地以及約8.83畝的宗教用地。
從城關區經合局發布的下徐家灣用地招商推介來看,這三塊居住用地未來將會引進第四代住宅開發企業建設生態宜居高檔社區。
而這次修規的公示,不僅明確了下徐家灣的開發方向,更意味著困擾下徐家灣多年的用地問題終于得到了有效解決。
這片擱置已久的土地,終將守得云開見月明。
回望徐家灣舊改走過的這十幾年,從2011年的高光起步,到后來的中途停擺、開發主體更迭,再到今年的漸漸重啟,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艱難。
這個2013年就啟動的“城市會客廳”工程,用十二年的時間演繹了城市舊改的典型困境:
規劃沖突、資金壓力、開發主體變動、歷史遺留問題、權屬糾紛……每一個問題都像一道難以逾越的坎,讓項目多次陷入停滯。
569畝的土地上,上徐家灣和下徐家灣呈現出不同維度的開發困局,一面是斷斷續續的改造,一面是長久的停滯守舊,黃河之濱的這塊黃金寶地,就這樣被耽擱了十多年。
很多人的安居夢也因此一再推遲,蘭州的城市形象也未能及時更新。
好在,大家的這份期盼沒有落空。
如今,徐家灣的規劃在不斷優化調整,拆遷工作也在有序推進,土地性質得到重新界定,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這些信號都在暗示:
這一次,徐家灣是真的要動了!
而此次徐家灣舊改項目的推進,不單單是一個舊改項目的重啟,而是蘭州城市更新工作推進的有效印證。
從蘭州西客站南廣場的拆遷,到廟灘子元森北新時代項目的穩步推進,再到如今徐家灣舊改的重啟,這些城市的傷疤正在被慢慢修復。
蘭州也正在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決心和魄力。
站在中山橋上眺望黃河,滾滾河水奔騰向前,見證著蘭州的變遷和成長。
黃河很美,未來必將更美,蘭州前景,亦必如是!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