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綠地是城市綠色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美化環境、凈化生態的重要載體,更是社區治理精細化水平的直觀體現。近期,寶山區羅涇鎮羅寧苑居委會發現,有居民私自開墾宅前屋后的公共區域,將“綠地”變為自家“菜園”,引發了鄰里矛盾糾紛。聚焦居民“家門口”的關鍵小事,羅寧苑居委會迅速行動,以“綠地煥新+垃圾分類”的雙重舉措破解難題,讓文明與綠意重返居民日常生活。
![]()
“樓前的綠葉菜東一個西一個,看著很不干凈,有的時候白天來施肥,味道大嘞!”這處居民私種的“開心菜園”雖不大,但時間一長,漸漸打亂了社區綠化的整體布局,更因種植肥料產生的異味,給鄰里生活帶來不便,成了大家心里的“小疙瘩”。如何化解矛盾、恢復綠地清爽,成了羅寧苑居委會要解決的問題。
精細整治破“菜園”頑疾,讓綠地重煥生機
面對“毀綠種菜”帶來的困擾
羅寧苑居委會堅持“疏堵結合、溫情推進”
用耐心與細心贏得居民認可
一步步推動綠地“回歸”

01
摸清底數,讓整治更有方向
行動前,居委會工作人員聯合物業組成專項摸排小組,沿著小區樓棟逐片巡查,對公共綠地、房前屋后的“小菜園”逐一登記——記錄種植位置、面積,甚至上門去了解居民種植的原因。“有的老人是閑著沒事想找點事做,有的是覺得自己種的菜更放心,只有知道大家為什么種,后續工作才好開展。”細致的排查為后續整治打下了基礎。
02
溫情勸導,讓居民愿意配合
![]()
整治啟動后,工作人員沒有直接清理,而是先上門與種菜居民溝通。他們不批評、不指責,耐心講清公共綠地的屬性、毀綠種菜的影響,同時傾聽居民的想法——對想繼續種植的老人,工作人員耐心解釋“老人家您的心情我們理解,公共綠地是所有居民共有的空間,要是大家都來種菜,綠地就沒了,小區的環境也會受影響”。并通過張貼、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向居民們宣傳普及城市綠化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勸導居民們自行清理菜地。這種真誠的態度融化了居民的抵觸情緒。
03
集中清理,讓綠地煥發新顏
![]()
![]()
在居民主動清理的基礎上,居委會組織工作人員、志愿者和物業開展集中整治。大家分工明確:有的戴著手套拔除殘留的菜苗、雜草,有的用鐵鍬平整土地,物業則推著小車,及時將清理出的菜葉與泥土運走,避免垃圾堆積。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小區里的“小菜園”全部消失,原本被侵占的綠地重新變得平整整潔,微風拂過,露出了土地原本的模樣,等待著后續進一步優化綠化。
![]()
趁熱打鐵說分類 環保理念送上門
![]()
![]()
解決了“菜園”難題,羅寧苑居委會沒有停下腳步。為了持續提升社區環保水平,居委會趁熱打鐵,同步開展垃圾分類整治與宣傳活動,讓環保理念從“護綠”延伸到“日常”。
“阿姨,您之前種菜用有機肥料,其實家里的菜葉、果皮等濕垃圾,經過正確分類和堆肥,就能變成環保肥料,既不污染環境,又能循環利用。”為了讓居民更易掌握,工作人員還現場演示分類投放,解答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分類難題。
“愛護綠地是‘老傳統’,垃圾分類是‘新時尚’,兩者都是守護家園的好習慣。”羅寧苑居委會工作人員介紹,下一步,居委會將持續緊盯居民家門口的“關鍵小事”,把服務做細,把治理落實,讓環境文明理念內化為居民日常生活的良好習慣,讓大家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環境的舒適,也能體會到鄰里的溫暖。
寶山公租房新選擇:天安象嶼萃湖臻境、佳運名邸部分房源開放排隊!
倒計時!上海愛樂樂團即將上演長灘音樂廳!
有愛!寶山這場萌寵當主角的社交派對治愈感拉滿!
通訊員:陸敏
編輯:王之儀(實習)
資料:網羅涇彩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寶山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