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發布于《衛報》,作者Lee Escobedo,譯文有刪改
——從杰克·約翰遜到拉里·伯德,美國體育始終在與“偉大白人希望”這一種族神話糾纏不清。如今,無論他自己是否情愿,達拉斯獨行俠18歲的新星庫珀·弗拉格已接過這一衣缽。
![]()
新科狀元弗拉格
20世紀初,每當杰克·約翰遜(Jack Johnson)的黑色巨拳猛擊白人拳手的面門時,他擊碎的不僅是對手的筋骨,更是“白人美國”的精神。一拳,又一拳,再一拳。從這種恥辱中,一個神話誕生了。一個又一個白人拳手如稻草人般被立起來,又一個接一個如數倒下。正如評論家杰拉爾德·厄爾利(Gerald Early)所言,約翰遜的比賽早已超越了體育范疇,更成為美國種族戲劇的舞臺,每一次擊倒都象征著對白人至上主義的直接挑戰。
此后百年間,跨越多個體育項目,白人族群都不斷尋找能讓他們重獲榮耀的下一任冠軍。此般神話塑造,甚至啟發了霍華德·塞克勒(Howard Sackler)最終斬獲普利策獎的戲劇《偉大的白人希望》(The Great White Hope)。
![]()
戲劇《偉大的白色希望》
在籃球領域,杰里·韋斯特和“手槍”皮特·馬拉維奇都曾代表了盎格魯裔的卓越天賦,但隨著NBA全面廢除種族隔離,非裔美國球員展現出壓倒性的優勢。當拉里·伯德在1980年代崛起時,“偉大的白人希望”的敘事不過是被重新包裝后,被呈現給新的一代。“大鳥”是來自印第安納的硬漢鄉巴佬;是波士頓白人工人階級的天賜之禮;是與魔術師約翰遜旗鼓相當的對手;是明明身為這一敘事的否認者,卻仍被貼上該標簽的“偉大的白人希望”。
引自1985年《體育畫報》人物專訪:
“我不想被看作偉大的白人希望。我只想成為一名偉大的籃球運動員,僅此而已。”
![]()
弗拉格無須也無法成為伯德
但那是40年前的事了。此后有不少達到MVP級別的白人球員,卻皆來自歐洲(德克·諾維茨基、盧卡·東契奇、尼古拉·約基奇)。自2018年的凱文·樂福之后,NBA再未出現過美國本土的白人全明星:樂福很優秀,但終究并非超級巨星。
若要為“下一個偉大的白人希望”的誕生編寫電視劇本,哪怕是塞克勒怕是也想象不出比達拉斯獨行俠更完美的背景。這是唯一能聲稱隊史上最偉大的三名球員全是白人的球隊(諾維茨基、東契奇、史蒂夫·納什)。東契奇被交易至湖人的傷痛仍未消散,達拉斯已瀕臨絕望。這座城市的球迷始終萎靡不振,舔舐著尚未愈合的傷口。因此,當哈里森竟如陰謀得逞般得幸運垂青之際,庫珀·弗拉格便不可避免地被卷入這個早在他出生百年之前就已然開始的神話循環中。
自2003年勒布朗·詹姆斯以來,再也沒有哪位新秀要背負著如此沉重的期望,以及一整座城市對救贖的渴求。在達拉斯,18歲的弗拉格正踏入一個爛攤子。東契奇的交易是史上最糟糕的交易之一。交易發生后,球迷們在球館外抗議持續數周之久,甚至有人將一口棺材拖到美國航空中心的臺階上,倒也恰如其分:陷入死寂的球迷群體被封存在象征死亡的棺槨之中。哈里森該感謝自己的狗屎運,或是弗拉格那超現實到如同精心編織的天命劇本——表面上看正是如此才保住了他的飯碗。
![]()
交易后的美航中心門口,球迷在棺材周圍“祭奠”
但這一切都不是弗拉格的錯。他只是一個來自緬因州、想打球的好孩子。但現實是獨行俠的一切都充滿著巨大問號。哈里森仍是總經理,因此在陣容構建上,一切皆有可能。凱里·歐文今夏與球隊完成續約,但因前十字韌帶撕裂大傷,要缺陣近一年。安東尼·戴維斯是曾經的超級巨星,32歲的他或許依舊非同小可,仍是NBA最容易受傷的大個子。陣容其他成員包括身高臂長的內線和防守型側翼,因此創造得分機會的重任將不得不落在弗拉格肩上,他將是年度最佳新秀理所應當的最大熱門。在歐文缺陣的情況下,他也有機會領跑獨行俠得分榜和助攻榜。弗拉格更以全能打法而聞名,尤其是不知疲倦的防守。但在新秀年,他將被要求去主導進攻。
細細審視他完整的投籃數據圖,自然是有喜有悲:既能發現瑕疵,也能看到希望。從緬因聯隊到蒙特沃德學院再到杜克大學,數據揭示了他尋得的投籃機會及其成效。上籃(每次出手得1.22分)和罰球(驚人的1.62分)是他的基本盤。無人看防下的接球投三分效率也相當優異(每次出手1.08分)。而瑕疵則在于:持球投的兩分球每次出手僅能得0.64分,拋投僅0.87分,基本出手就如石沉大海——而這些正是新秀年對手會逼迫他出手的區域。作為菜鳥,他必須盡量更專注于籃下終結和走上罰球線。伯德那般精湛的干拔等持球技術,他還尚需時日打磨。
但與約翰遜當年擊倒的凡夫俗子不同,弗拉格是真正的天才。他有機會徹底粉碎白人球員“有技術但運動能力不足”的刻板印象。他的垂直起跳凌厲且迅捷,防守反應近乎怪物。他投、控、守、傳,樣樣皆通。他最喜愛的球員?伯德。毫不意外,他也繼承了伯德粗放不羈的作風——這在為獨行俠幕后老板米里亞姆·阿德爾森效力時或許將派上用場。她的頭銜包括但不限于:賭博說客、特朗普最大金主、合法墮落與賭場的締造者、以色列在加沙種族滅絕的鼓吹者。她是上述所有身份的集合體,更是德克薩斯州賭博合法化的主要推手,只為將達拉斯拖入賭博的深淵。新秀無權選擇效力的球隊。弗拉格不得不為這樣一位政治立場近乎惡毒的老板打球。而這還遠遠不是他追求籃球夢想時,所要承受的全部壓力。
![]()
以色列六芒星旗前的米里亞姆·阿德爾森與特朗普
達拉斯的球迷群體早已習慣白人超級球星的存在。弗拉格無需成為東契奇的替代品,但卻不得不追隨其足跡。諾維茨基是沉默的刺客,溫和可親;東契奇是魔鬼般的精靈,嘴上不饒人而充滿南達拉斯的痞氣,兩人都深受愛戴。而弗拉格的交接儀式在開始前就已然破碎。他必須在場上統治比賽,在場下也樹立存在感。
迄今為止,他的回應冷靜克制:“我不會把任何事視為壓力……我不擔心滿足某些球員的期望……我只想做自己,真正努力把握每個可能進步的日子。”
但弗拉格不僅要面對種族包袱,更正踏入一場國民精神浪潮。在NBA由美國白人主導的最初二十年之后,種族融合清楚表明黑人球員似乎在比賽的每個環節都更勝一籌。諷刺的是,諾維茨基后來成為幫助歐洲追趕美國的原型與起點。德克是首位歐洲出生的MVP,約基奇更是已然斬獲三座獎杯。前獨行俠球員納什也在鳳凰城連莊MVP。與此同時,美國培養的白人球員大多是JJ·雷迪克式的角色球員:射手,或者好聽點的叫潤滑劑、再好聽點叫進攻發起點,但終非一流。當美國已連續八個賽季未能產出本土MVP時,繼續宣稱它是世界第一籃球國度,實非易事。
![]()
選秀大會上的NBA總裁肖華與弗拉格
弗拉格有望突破這層天花板。他擁有看似能超越時代的天賦,不僅能改變比賽方式,更能顛覆教學體系。后德克時代,每個大個子都在投三分,但自從綽號“骨頭”的布倫特·巴里之后,我們再未見過能如此轟炸籃筐的郊區白人少年。防守端,弗拉格早已與眾不同。他的時機控制與協調性簡直超越常理:那些“斷臂式”封蓋能在空中毫不畏縮地迎向來球。他的護筐能力已堪比常年入選最佳防守陣容的球員,而他甚至還未到合法的飲酒年齡。
前不久凱特琳·克拉克登陸WNBA時,這位白人天才少女在黑人主導的聯盟里掀起了收視狂潮與文化戰爭的漩渦。弗拉格步入類似境地,只不過男子籃球的劇本歷史更悠久,且會直接被寫進NBA的神話敘事。
因其種族而反對任何球員也許是最愚蠢的球迷行為,但這在所有種族和體育項目中屢見不鮮。達拉斯的獨特之處,正在于其代代相傳的白人巨星傳統。弗拉格必須屏蔽噪音,專注籃球。他在每個層級都做到了這一點。這座城市正在流血,東契奇離去的創口遠未結痂,治愈和活力迫在眉睫。為大眾提供茶余飯后的談資固然不錯,但達拉斯并沒有需要擊敗的神話版杰克·約翰遜。別再有未完待續的種族救贖敘事了。有的只是積怨,與真相。
![]()
當年杰克·約翰遜與白人拳擊手的賽前海報
弗拉格的存在,可不是為了證明什么白人性,或為杰克·約翰遜的幽靈復仇。在他生存的這個聯盟里,神話仍在徘徊,卻早已不再主宰比賽。他的故事只關乎可能性,他是個不經意間踏入宏大敘事的少年——最差的情況下,弗拉格將淪為反響熱烈的“笑料”;而最好的情況里,他或許能為籃球史上錯綜復雜的期望敘事,書寫下新的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