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已經確診的患者,還是擔心家人受影響的朋友,都希望能通過日常調理減少癲癇發作風險。其實不用搞復雜的方案,記住 “3 忌 1 多” 這 4 個關鍵點,就能幫身體筑牢 “防護墻”,避開誘發癲癇的常見雷區。這些方法簡單好記、落地性強,不管是自己用還是家人參考,都能快速上手!
一、先搞懂:為啥 “3 忌 1 多” 能穩身體?
癲癇的發作,很多時候和身體 “失衡” 有關 —— 比如情緒波動引動 “肝風”、作息紊亂耗光 “肝血”、飲食不當生 “痰濕”,這些都會讓大腦神經變得敏感,稍微受點刺激就容易異常放電。而 “3 忌 1 多” 剛好對準這些問題:
- “忌” 是幫你避開會讓身體失衡的誘因,減少神經被干擾的機會;
- “多” 是幫你補身體短板,讓氣血充足、脾胃強健,神經有了穩定的 “營養支撐”,自然更不容易 “出問題”。簡單說,就是通過日常習慣的調整,讓身體保持平穩狀態,從根源上降低發作風險。
二、“3 忌”:這 3 件事堅決少做,避開癲癇誘因
![]()
1. 忌 “情緒大起大落”:別讓怒氣、焦慮 “點燃” 神經
為啥要忌:不管是和人吵架、突發煩心事,還是長期焦慮、鉆牛角尖,激烈的情緒波動都會讓肝氣 “往上竄”,像點燃的火苗一樣引動 “肝風”,直接攪亂大腦神經,誘發發作。很多患者都有過 “吵架后、壓力大時容易犯病” 的經歷,就是這個道理。具體怎么做:
- 遇到讓人生氣、著急的事,先停 3 秒做 “深呼吸”:吸氣 4 秒、屏息 2 秒、呼氣 6 秒,重復 3 次,讓情緒先 “降溫”;
- 平時別想太多煩心事,晚上睡前 1 小時別刷讓人焦慮的新聞、視頻,多和家人聊輕松的話題,或聽舒緩的音樂,讓心態保持平和。
2. 忌 “熬夜 + 作息亂”:別耗光肝血,讓神經 “缺營養”
為啥要忌:中醫說 “人臥則血歸于肝”,夜里 11 點到凌晨 3 點是肝血 “修復和儲存” 的黃金時間。熬夜、作息紊亂會讓肝血越耗越少,大腦神經就像 “沒充電的設備”,失去滋養后會變得極度敏感,哪怕是輕微的噪音、強光,都可能誘發發作。具體怎么做:
- 每天盡量 11 點前上床睡覺,保證 7-8 小時睡眠,周末、節假日也別打亂作息(比如前一晚熬夜,第二天補覺超過 2 小時,反而會讓作息更亂);
- 要是偶爾失眠,別硬熬!可以喝半杯溫牛奶、用熱水泡泡腳,或聽白噪音(雨聲、風聲),幫助入睡,別靠刷手機 “硬扛” 到半夜。
3. 忌 “辛辣生冷 + 重口味”:別讓脾胃生痰濕,堵了神經通路
為啥要忌:辛辣食物(辣椒、火鍋、辣條)會 “耗氣血、引肝火”,生冷食物(冰飲、涼菜、西瓜)會讓氣血 “遇冷凝結”,重口味食物(高鹽、高糖、油炸食品)會加重脾胃負擔,讓食物消化不了,進而生成 “痰濕”—— 這些痰濕就像小淤泥,堵在大腦神經通路里,會直接增加發作風險。具體怎么做:
- 日常做菜以 “蒸、煮、燉、清炒” 為主,少放辣椒、花椒、咸菜,避免吃炸雞、蛋糕、甜飲料;
- 生冷食物盡量少吃,夏天再熱也別喝冰奶茶、冰啤酒,水果選蘋果、櫻桃、紅棗等溫性的,別吃太多西瓜、梨、柿子。
三、“1 多”:多做這件事,補氣血、穩神經,身體越來越健
多吃 “健脾清濕 + 補氣血” 的家常食材:給身體 “添能量”
![]()
為啥要多吃:脾胃是身體的 “消化工廠”,脾胃好才能把吃進去的營養變成氣血,滋養神經;而健脾清濕的食材能減少痰濕生成,讓神經通路更通暢,雙重作用下,身體自然更穩。這些食材都是平價家常款,超市、菜市場隨手能買到,不用花大錢。具體吃什么、怎么吃:
- 健脾清濕首選:山藥、冬瓜、薏米、芡實(比如蒸山藥當主食,煮冬瓜海帶湯當菜,煮薏米小米粥當早餐);
- 補氣血首選:紅棗、桂圓、小米、瘦肉(比如紅棗小米粥、桂圓蒸南瓜、清燉瘦肉湯);
- 關鍵原則:每餐吃到七八分飽,別暴飲暴食,食材盡量做得軟爛,方便消化,避免給脾胃添負擔。
四、落地小提醒:這樣做,“3 忌 1 多” 更容易堅持
- 記不住?做成 “小卡片” 貼在冰箱上、手機備忘錄里,比如 “睡前不刷焦慮視頻”“吃飯少辣少冰”,隨時提醒自己;
- 別追求 “完美”:偶爾一次沒做到(比如熬夜、吃了點辣),不用自責,第二天及時調整回來就行,長期堅持比 “一次做到極致” 更重要;
- 家人多配合:比如全家一起吃清淡飯菜、晚上不熬夜刷手機,互相監督鼓勵,更容易堅持下來。
最后強調:這些習慣是 “防護”,不能替代規范調理!
一定要說清楚:“3 忌 1 多” 是幫你減少發作誘因、打牢身體基礎的輔助方法,絕對不能替代日常的規范調理和用藥!如果已經確診,一定要按時用藥、定期跟進;如果出現發作頻繁、癥狀加重的情況,要及時和專業人士溝通調整方案,別靠 “忌口、作息” 硬扛。
其實穩住身體不用復雜,把 “3 忌 1 多” 融入日常,慢慢就會發現:心態變平和了、睡眠變沉了、消化變好了,身體也越來越穩。你平時有沒有堅持過類似的好習慣?或者還有其他避開癲癇誘因的小技巧?歡迎在評論區聊聊,一起交流實用經驗~
本文摘自:公眾號------癇事簡單說,(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