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鄭州中醫針灸大會上,鄭州市中醫院一出手就驚艷全場——“岐黃針灸大模型”正式上線,老祖宗傳了千年的針灸智慧,這下徹底搭上了科技快車。
這模型可不是花架子!它把中醫里復雜的經絡、腧穴知識,跟現代數學分析、臨床數據深度融合,能像老中醫一樣辨證推理,給出從配穴到治療的完整方案。現場更搶眼的是艾灸機器人,能精準復刻大師手法,還會先辨體質再定制施灸,溫度、時長都能智能調控,完全不用擔心燙傷 。
![]()
連美國中醫藥針灸協會主席王少白都夸它實用,說這模型在記錄癥狀、分析數據、輔助醫生出方案上大有可為。對普通人來說,以后找中醫調理可能更方便了,基層醫生也能靠它獲得專業指導;對行業而言,這讓針灸療法的標準化、規范化往前邁了一大步。
不過別以為AI能完全取代老中醫。現場專家坦言,像“鐵式飛針”這類絕活,講究的是醫者的功力與“氣”的傳遞,機器人沒有生命能量,暫時還學不來 。就像同樣的穴位,資深醫師扎針的深淺、角度里藏著幾十年的經驗,這是目前AI難以復刻的“溫度”。
![]()
其實這才是最妙的地方:科技沒有顛覆傳統,而是做了傳統的“助攻”。AI幫醫生減負、讓技術普惠,老中醫的絕活繼續發光,兩者撞出的火花,讓千年針灸有了新活力。
以后再聊中醫,可別只想到老藥柜和銀針了。鄭州這場大會告訴我們,老祖宗的智慧遇上AI,既能守住根,又能走出新路子,這才是傳統醫學最好的“傳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