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時,我們常常會聽到“上火”或者“氣血不通”這樣的說法。而在中醫看來,這些狀態如果深入發展,可能會帶來很多煩惱,比如女性頑固的痛經伴有灼熱感,或是身體局部莫名的刺痛和煩躁不安等。
這種狀態,我們可以總結為“瘀熱互結”。通常來說,這是人體感受外邪之后,如果應對不當或體質有偏,病邪就不會乖乖待在體表,反而會向內傳導,與體內的病理產物如瘀血相結合,形成一種新的、更復雜的病癥。那有沒有合適的方子能應對這個問題呢?桃核承氣湯應運而生。
![]()
在介紹方劑之前,大家可能會發現,今天不是理氣系列了,而是理血系列,這意味著關于理氣系列的方子告一段落。回顧以往,我們學習了越鞠丸、半夏厚樸湯以及定喘湯等等,那么我們以前學的方子又是否能跟新的系列有所關聯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氣為血之帥”想必大家都聽過,所以用理氣的方子來應對血病是可以的,但如果用理血的方子來針對氣病,那就有可能傷人了,因為理血的方劑是以理血藥為主,它具有活血、化瘀或者是止血的能力,所以如果是氣病則是不合適的。另一個大家需要知道的是瘀血的形成跟溫度有很大的關系,所以熱、涼、寒這三個概念,大家留點印象在腦子里就可以。
桃核承氣湯為理血劑,組成為桃仁去皮尖、大黃、桂枝去皮、炙甘草、芒硝,其可以逐瘀瀉熱,主要針對的是下焦蓄血證,癥見少腹急結、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則煩躁譫語,至夜發熱;以及血瘀經閉、痛經,脈沉實而澀者。臨床常用于應對急性盆腔炎、胎盤滯留、附件炎、腸梗阻、子宮內膜異位癥、急性腦出血等屬瘀熱互結下焦者。
雖然提到桃核承氣湯針對的是瘀熱互結的情況,但想必很多人對此也不甚清楚,所以這里就簡單解釋一下。大家可以把人的身體想象成一套房子,身體的下半部分,特別是小肚子那里,就像家里的下水道系統,而桃核承氣湯要處理的核心問題,就是這個“下水道”。
那具體的困境是怎么造成的呢?
往往是感冒發燒這類外邪入侵“房屋”后,正邪之戰過后,戰場的殘骸沒打掃干凈,于是順著經絡到達了下半身。這些殘骸在里面發酵、產熱,就好比下水道里積攢了油膩的垃圾,時間一久,沒人清理的話,不僅會變得又黏又硬堵死管道,還會不停地冒熱氣。
而這種又熱又堵的狀態,就是它的核心病機。具體來說,“堵”的是血液,形成了瘀血;“熱”則是那股漚出來的邪火。這兩樣東西在小肚子里攪和在一起,互相加重,就引發了一連串的反應。
這樣一看,桃核承氣湯就像一個專業的管道疏通劑,那么這幾味藥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
桃核承氣湯這個方子是在調胃承氣湯,即大黃、甘草、芒硝三味藥基礎上,再加上桃仁和桂枝組成的。先看大黃、芒硝,苦寒、咸寒,能夠瀉熱破結、治狂,大黃本身雖然可以活血化瘀,但是它的力量是不夠的,所以要加上桃仁,桃仁是一個滑利之藥,能夠行血,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有活血化瘀的能力。但其實桃仁活血化瘀的力量也不太大,但是和大黃在一起用,桃仁配大黃,力量也是很可觀的。
然后是桂枝,桂枝是解表的,但在這個方子里卻不是這樣的。國醫大師、北京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教授王綿之老先生認為:“《傷寒論》講得很清楚,有寒熱,有身痛,當先解表,表解了以后才能治里,而這里邪已入里,無需解表,用桂枝是取其入營血來通利血脈,并與硝、黃配合起來行瘀血。”意思是既然邪氣已經入里了,那么桂枝就是來溫通經脈的;而甘草也是必要的,利用它甘緩的特性,使得芒硝、大黃、桃仁以及桂枝相合而不至于下得過猛。因為雖然桃核承氣湯是除有形之邪的,但也要保胃氣。
![]()
那么什么情況適合用桃核承氣湯呢?最關鍵的要抓住瘀、熱、實這三個字。
在身體感受上,往往自覺小腹部脹滿、硬痛,甚至拒絕按壓;在全身狀態上,通常伴有煩躁不安、感覺身體發熱,或口干想喝冷飲等熱象;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表現是舌頭顏色往往是暗紅色的,甚至能看到紫色的瘀點,舌苔則偏黃或干燥,脈搏摸起來則感覺有力但不夠流暢,像是按在繃緊的琴弦上,這種脈稱之為沉澀或沉實。
此外,我們也必須清晰地認識到哪些人或哪種狀態下不適合使用這個方子。
由于其組方以活血、攻下為主,性質偏于峻烈,所以首要的禁忌就是體質虛弱之人。比如平時就感覺氣短乏力、面色蒼白、容易疲勞的氣血兩虛患者,或是畏寒怕冷、手腳冰涼、大便溏薄的虛寒體質者,他們的正氣本就不足,使用此方無異于強行攻伐,容易導致身體更加虛弱;另一個絕對禁忌的人群是孕婦,方中桃仁的活血力量和大黃、芒硝的瀉下作用,都有擾動胞宮、損傷胎元的風險,必須避免使用;此外,即使是體質尚可的人,如果瘀血或熱邪并不嚴重,也沒有明顯的實證表現,也不應輕易選用,以免誅伐太過。這里要提醒大家一下,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千差萬別,使用方子前需要專業的醫師來判斷,切勿僅憑一兩個癥狀就自行對號入座并冒險用藥。
接下來咱們來看一個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首都國醫名師、傷寒大家郝萬山老先生的醫案。
有一個22歲的女孩,來找郝萬山老先生來看病。她得的是什么病呢?每到月經期,她就煩躁不寧,甚至不能夠在家里頭呆著,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個患者14歲來的月經,但從第一次來月經她就心煩意亂,急躁,以后每次月經前就坐臥不寧,然后來月經期間,她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或者大吵大鬧,或者亂跑亂跳,甚至光著腳到馬路上去跑這些情況都是有的。不過,這個女孩月經一過,就和正常人一樣,能夠上學,也能夠工作。
郝萬山老先生認為這種情況應該先調月經,就問了一下基本情況:這個女孩每次月經都有很多血塊,來之前會肚子痛、腰痛,來的時候月經也不暢快,心煩意亂,然后大便干燥,嘴里頭也不是味兒,就是一種口苦的感覺。
郝萬山老先生說這個情況桃核承氣湯吃3付就可以了,但服用方法比較特殊:要在馬上來月經的時候服藥,比如服到第2付藥月經來了,那么月經來的第一天,還可以把這付藥(第3付藥)吃完。如果說吃了3付藥,月經還沒來,或者將要來了,就再抓 1付,一直吃到月經來的那一天為止。藥沒有吃完,月經來的那一天,藥還可以吃。第二天以后就不要再吃了。沒想到,這個女孩吃藥的第二天月經就來了,而且大便也很通,三個周期后,她基本就不怎么發作了,后來又鞏固了一段時間。
![]()
醫案中的女孩每次月經血塊多、來前腹痛、來時不暢,這是典型的瘀血信號。同時,大便干燥、口苦,這是熱象,是身體里有實火的表現。其實單憑這內熱與瘀血相互勾結,大家就應該往桃核承氣湯這方面來思考,更別說看完女孩的精神狀態了。
經期本該是全身氣血匯聚沖脈以求疏通的時期,但這個女孩的沖脈被瘀熱堵塞了,氣血無法正常疏泄。這股瘀熱之邪沒有出路,便沿著經絡向上沖擊,擾亂心神,人就會煩躁不安,甚至精神錯亂,出現無法自控的行為。而月經一過,氣血壓力解除,瘀熱暫時平復,心神得安,人就恢復了正常。
桃核承氣湯專為下焦蓄血而設,熱一瀉、瘀一化,擾亂心神的根源就被鏟除了。但最妙的是服藥方法,專在月經將至未至、氣血即將涌動這個最關鍵的時刻用藥,就如同在敵人防線最薄弱時發起總攻,順勢而為,一舉打通。這樣既避免了平時過度攻伐損傷正氣,又精準地解決了問題。
文章看到這里,大家是不是感覺“差一點”,好像知識點沒連起來似的,但如果各位看了原文的話,想必這種感覺會輕一點:“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
“太陽不解”說的是病是怎么來的,表證未解而入里,在開頭我們已經提過;“熱結膀胱”說的是癥狀都集中在什么位置;而“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說的是醫案中女生的癥狀,也是病情變化的一個總結;“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這句說的是表證未解的話是不能用桃核承氣湯的,一定要先把表證解了,也算是桂枝在這個方子中能力的體現。這么一理順,是不是就清晰多了?以后再遇到這句原文,想必大家就能很好地回憶起來桃核承氣湯的方方面面。
最后提一點,雖然我們不能將桃核承氣湯當作日常保健品來使用,但它卻能給我們的日常養生帶來非常寶貴的啟發。
在飲食方面,我們可以借鑒其理念,適當增加一些活血散結或清熱的食材,比如山楂、蘿卜、芹菜、綠豆芽等,這有助于清解體內的瘀熱;同時,保持大便通暢至關重要,這與方中大黃、芒硝通腑瀉熱的目的一致,我們平時可以多吃富含纖維的蔬菜水果,保證充足飲水,就能很好地維護這條重要的通路;在生活方式上,核心是讓身體動起來,因為久坐不動是導致氣機郁滯、血行不暢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規律的運動,哪怕是每天散步、打太極拳、做做伸展操,都能促進全身氣血流通,防止瘀血內生。
![]()
其實很多人學習完方子之后都會想:“如果我下次碰見了類似的情況,我一定要用這個方子。”但實際上,與其等到問題形成后再去解決,不如在日常生活中就踐行其思路,通過均衡的飲食、規律的運動和舒暢的情志,我們完全有能力從源頭上減少問題發生的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