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資本市場的浪潮中,首次公開募股(IPO)一直備受矚目,它是企業發展的關鍵里程碑,也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自2025年3月開始,由《科創板日報》出品的創投日報正式開啟“IPO直通車”欄目,我們將對話企業創始人、天使創投人,為您全方位呈現IPO的臺前幕后;我們將搭乘“直通車”,深入企業、奔赴路演現場,第一時間為您帶來最鮮活的IPO進展、最專業的解讀分析。
不管您是企業家、投資者,還是資本市場的關注者,“IPO直通車”將是您洞悉IPO市場的重要窗口,共同見證資本市場的風云變幻 。
《科創板日報》11月5日(徐賜豪)杭州千島湖鱘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鱘龍科技”)日前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登陸香港主板,由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
鱘龍科技號稱是“全球最大的魚子醬企業”。但在過去十余年里,它卻經歷了三次A股上市折戟。而此番沖刺港股若成功,鱘龍科技將成為“港股魚子醬第一股”。
今年上半年凈利潤率60%,超貴州茅臺
鱘龍科技的創始人為王斌,曾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工作多年,1998年4月他開始擔任鱘魚繁育技術工程中心總經理。
2003年4月,王斌下海創業,在杭州千島湖創立了鱘龍科技。招股書披露,公司主營業務為鱘魚全人工選育、生態健康養殖、魚子醬和鱘魚及鱘魚肉的加工和銷售,主要產品是魚子醬、鱘魚及鱘魚肉制品。
其中,魚子醬是核心產品,供應 46個國家和地區,客戶涵蓋漢莎航空、新加坡航空、國泰航空等國際航司及米其林餐廳。
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鱘龍科技自2015年以來連續10年實現魚子醬銷量全球第一名。2021年至2024年,鱘龍科技的魚子醬銷量持續占據全球市場的30%以上,于2024年達到35.4%,超過第二大企業的5倍以上。
財務數據方面,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 年,鱘龍科技營收從4.91億元增至6.69億元,凈利潤從2.33億元升至3.24 億元。截至2025年上半年,實現收入3.02 億元。
這家企業更引人注目的,是其超的高利潤率。招股書顯示,2022-2024年鱘龍科技經調整后凈利潤分別為2.34億元、3.13億元和3.34億元,經調整后凈利潤率分別為47.7%、54.3%和49.9%,
2025年上半年,鱘龍科技的凈利潤率為60.0%。值得一提的事,這一凈利潤率水平超過了貴州茅臺,后者同期的凈利潤率為52.6%。
從招股書來看,鱘龍科技大部分收入來自海外。2022-2024年海外銷售收入占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79.8%、76.7%和80.1%。2025年上半年,鱘龍科技海外營收從1.91億元提升至2.44億元,占總營收比重從去年同期的74.9%進一步提升至80.9%。
中信證券為背后股東,曾三沖A股失敗
作為魚子醬領域的代表性企業,鱘龍科技在資本市場上歷經了增資擴容與上市折戟的多重轉折。
財聯社創投通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鱘龍科技科技完成5次融資,2009 年賽伯樂投資、浙數文化等四家機構共同參與A輪融資;2018 年天邦投資以1.15億元股權轉讓方式入局;2020年,灃石投資與中信證券投資先后通過股權融資加碼;2023年獲得浙江農發集團的投資。
股權結構方面,創始人王斌直接持股6.36%,并通過淳安卡露伽人、杭州卡露伽人及杭州鱘龍人間接持股28.28%合計持股34.64%。外部股東中,西子國際董事長陳夏鑫以12.67%的持股比例成為最大外部股東,旗下西奧電梯總裁周俊良持股5.15%;灃石投資、千發集團分別持股7.93%、5.59%;中信系兩家主體各持股2.09%。
鱘龍科技公司此前曾三次沖擊A股,但均未如愿。2011年10月,鱘龍科技向證監會提交創業板IPO申請,但最終失敗而歸。據此次港股招股書披露,鱘龍科技表示第一次IPO未獲批準的原因是關聯交易。
《科創板日報》記者查詢公開資料發現,上述關聯方交易主要是指鱘龍科技和股東湖南省資興市良美鱘龍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資興良美”)之間的交易。
2010年10月,資興良美增資入股,以1189.5萬元認購鱘龍科技4.99%股權。與此同時,雙方簽訂合同。歷史招股書顯示,當年的采購金額為3362.52萬元,占同類交易金額的比例為76.61%。同時,資興良美躍居第一大供應商,占總采購金額的比例為51.39%。這筆交易橫跨兩個年度,從2010年10月開始至2011年3月結束。
2014年9月,第二次沖擊創業板,次年被證監會受理。但直到2018年發審委才對公司的上市申請進行審閱,但由于公司海外銷售、存貨水平等因素未獲批準。
2022年12月,鱘龍科技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于深交所主板上市的第三次申請。但自提交上市申請以來,公司并未收到中國證監會的受理通知,亦無收到深交所或中國證監會就公司上市申請程序的任何意見或反饋。
2024年3月,鱘龍科技轉而掛牌新三板,但僅一年多后就在2025年8月摘牌。
香港中小上市公司協會常務理事、中善資本董事長梁嘯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高端食材的全球化,背后是供應鏈工業化與品牌化的長期復利。鱘龍科技處在“供給稀缺×品牌溢價”的黃金交叉口,若募資精準落地,擴產與全球渠道的復合拉力,有望將“黑黃金”故事寫得更長。
不過,他同時指出,養殖生物資產風險、食品安全與監管、匯率與海外合規、奢侈/高端消費周期波動,都是鱘龍科技面臨的不確定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