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暖陽照在洞庭湖平原上,長江支流松滋河、澧水穿流而過,薄霧輕籠。平原之上的常德市安鄉縣,水資源豐富,但過去是有水卻“喝不好”。如今,安鄉走出一條農村規模化供水的好路子,大家共飲“幸福水”。10月29日,記者來到安鄉縣城,探訪當地水廠及居民用水情況。
規模化供水,全縣居民喝上好水
“現在用水,管夠管好。”10月29日,在安鄉縣深柳鎮官陵湖社區居民魏孝福家中,他熱情地向記者介紹。安鄉縣位于洞庭湖區,境內水系發達、降雨豐富。但過去全縣農村供水長期依賴41座小型水廠,分散的地下水取水、老化的管網設施,讓村民有水卻“喝不好”。
![]()
△魏孝福打開水龍頭。圖/記者彭皓澤
“破解供水困局,首要是科學布局。”安鄉縣水利局副局長張文輝介紹,摒棄過去“小散弱”的供水格局,縣里確立以優質地表水源為核心、大型水廠為骨干的建設思路,將水源選擇與處理工藝作為布局關鍵,新建3座大型規范化水廠。在安鄉縣城區東部,2024年新建成的東部水廠引入松滋河的河水,經過絮凝沉淀、V型過濾、臭氧消毒、活性炭過濾等環節后,變成達標飲用水,流進周邊5個鄉鎮,惠及11.6萬村民。
管網是供水的“毛細血管”。老舊管網不更新,再好的水也到不了家。近五年,安鄉縣整合三峽后續資金、專項債等超7億元,全力推進管網改造提質工程,不斷提升沿線村民的水質、水壓。目前,安鄉縣8001公里供水管網已覆蓋37.78萬人,規模化供水覆蓋率達100%,城鄉實現“同水源、同管網、同水質”,用戶滿意度超98%。
![]()
△工作人員介紹安鄉縣供水情況。圖/記者彭皓澤
縣域統管,專業化運營提升質效
“維修更快,繳納水費也更方便了。”說到規模化供水后的變化,魏孝福的語氣里滿是認可。目前,安鄉縣農村地區機械水表全部更換成智能水表,建起水壓、流量與水質實時監測系統,村民在線上就能繳水費,而且水價保持在2元每噸的低位。
“用戶體驗升級是縣域統管總抓手在起作用。”張文輝介紹,2021年縣里全面收回41座小型水廠的運營權,由縣城投公司全資子公司金流水務實行專業化管理,構建起“公司—大水—小水廠管理者—農飲服務網點”的層級機制,徹底改變了過去“各自為政、標準不一”的混亂局面。
![]()
△安鄉縣東部水廠一隅。圖/記者彭皓澤
記者在東部水廠看到,以往不少需要人力干的活,如投藥、調節水壓、安全巡查等,都可以在公司的智慧平臺上實現。東部水廠廠長李杰介紹,藥品、石英砂、管材等消耗品是水廠日常較大的支出,通過集中采購降低單價,一年下來可以減少許多支出。以絮凝劑為例,東部水廠一年需要消耗400噸。集中采購后,1噸絮凝劑的采購價比以往降低了200多元。“算下來,光絮凝劑一年就節約了8萬元。”李杰說。
“建得好更要管得好,才能讓清泉長流。”安鄉縣水利局副局長張文輝道出的核心思路,正是湖南省農村供水縣域統管政策的生動實踐。湖南以推進縣域統管為核心,指導各地科學確定管理模式與實施主體,細化管理措施。截至2024年底,已有63個縣市區基本實現縣域統管,81%的千噸萬人工程標準化管理全面達標,形成了“嘉禾模式”“武岡模式”等一批統管典型樣板。
瀟湘晨報記者彭皓澤
爆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搜索“報料”一鍵直達“晨意幫忙”平臺;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政企內容服務專席1917669965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