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后,全球已經有10個國家消失了,其中包括中國的3個鄰國。
一、阿拉伯合眾國
中東地區的巴勒斯坦、敘利亞等阿拉伯國家屢遭以色列轟炸,這讓部分國人恨鐵不成鋼,覺得全球22個阿拉伯國家應該聯合起來對抗以色列,亂拳打死老師傅,讓以色列再不敢欺凌他們。
![]()
這個問題,阿拉伯內部也有人想過。
埃及總統納賽爾,為了讓阿拉伯國家擺脫奧斯曼帝國、英國等外族的統治和殖民壓迫,提出了“泛阿拉伯主義”。納賽爾提議,阿拉伯國家聯合起來,組建一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或聯邦。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硬如鐵。一個阿拉伯國家是弱小的,多個或22個阿拉伯聯合起來,就是一個強大的集團。1958年,納賽爾打算由埃及、敘利亞和伊拉克三國組建一個泛阿拉伯國家。當時伊拉克國內局勢不穩,沒有加入,埃及和敘利亞聯合組建了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
1959年,也門加入了阿拉伯合眾國。不過,3國之間因為爭權奪利,很快爆發了矛盾。1962年,敘利亞和也門選擇退出阿拉伯合眾國。阿拉伯合眾國只存在了3年時間,就告別了歷史舞臺。
二、錫金王國
找一個強國依附,這是很多小國的生存之道。不過,遇到印度這樣的無恥之國,小國就悲劇了。
錫金王國是喜馬拉雅山南麓的一個小國。7~9世紀,錫金是吐蕃王朝的的領地。吐蕃王朝滅亡后,錫金就成了中原王朝的附屬國。清王朝衰落后,錫金王國被迫成為了大英帝國的“保護國”。
二戰結束后,英國逐漸放棄了自己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
![]()
1947年,印度獨立。
印度野心勃勃,想要獲得大英帝國在亞洲的所有遺產,要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1947年,印度逼迫錫金簽署《維持現狀協定》,繼續派遣專員進駐錫金。1950年,印度逼迫錫金簽署《印度錫金和平條約》,讓錫金變成了自己的“保護國”。1975年,印度正式武力吞并錫金。
三、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
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國。
![]()
二戰爆發后,德國利用坦克戰和閃電戰,快速擊敗了波蘭、法國、南斯拉夫、丹麥等國,占領了大半個歐洲。不過,德國也很快遭到了反噬,因為入侵了幾十個國家,導致他同時要和幾十個國家作戰,四線作戰,最終國力不濟,輸給了盟軍。德國本土被美、蘇、英、法四國占領。
二戰結束后,美蘇因為利益分歧和意識形態對立,很快反目,成為了爭霸對手。美蘇為了自身的利益,分別在自己占領的德國地區建立了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美國和蘇聯還分別建立了北約和華約組織。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作為北約、華約兩大陣營對抗的橋頭堡,長期劍拔弩張。
聯邦德國在美國“馬歇爾計劃”的扶持下,很快成為了全球第3大經濟體,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
民主德國在蘇聯的援助下,是社會主義陣營最富裕的一個國家。20世紀80年代,蘇聯經濟衰落后,被迫減少了對外援助。沒有了蘇聯的援助,民主德國的經濟很快陷入困境,出現了物資短缺情況。百姓在商店買不到自己想要的面包、電視等商品后,對民主德國的不滿日益加劇。
聯邦德國抓住機會,通過官方和民間的各種途徑,給民主德國援助了大量物資,這讓民主德國百姓對聯邦德國的好感倍增。兩德統一逐漸成為了百姓的心聲。1989年,德國人民推翻了阻礙2德統一的柏林墻。1990年,內憂外困、無力繼續和北約對抗的蘇聯,為了緩和和西方國家的關系,以及獲得聯邦德國、美國等國的經濟援助,同意了讓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合并。
1990年,兩德合并,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
四、北越和南越
1945年,越南人民擊敗日軍,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后,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政權)。
法國為了能繼續殖民越南,在越南南部地區建立了一個“越南國”。北越人民不愿繼續被法國殖民,和法國爆發了戰爭。1954年,北越軍隊在奠邊府戰役中擊敗了法國,這讓法國最終認清現實,和北越議和后,撤出了越南。法軍離開后,南越政權不得人心,有被人民推翻之勢。
美國擔心南越被北越所滅,讓越南徹底倒向蘇聯,不利于自己全球爭霸,出兵介入了越南戰爭。
![]()
越南戰爭持續了20年時間,美國耗費2000多億美元,投入了50多萬兵力,始終無法消滅掉北越,反而因為傷亡超過30萬人,引發了國內百姓的強烈不滿,反戰情緒蔓延。美國政府迫于國內民眾的壓力,只能從越南撤軍,結束越南戰爭。美軍離開后,北越很快滅掉了南越。
1976年,越南完成統一,北越和南越政權同一時間告別歷史舞臺。
五、南斯拉夫
巴爾干半島西北部與亞得里亞海接壤,西南部與愛奧尼亞海接壤,南部與愛琴海接壤,東部與土耳其海峽接壤,東北與黑海接壤,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是兵家必爭之地。巴爾干半島上的10幾個國家,都是小國、弱國,缺乏自保能力,屢遭周邊強國入侵,是歐洲著名的“火藥桶”。
![]()
1918年,奧匈帝國輸掉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被英、法等協約國肢解,分裂為了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等國。巴爾干半島的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為了自保,和塞爾維亞組建了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1929年改名為南斯拉夫王國。
1939年,二戰爆發后,德國占領和消滅了南斯拉夫。1945年,二戰結束后,在強人鐵托的號召下,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馬其頓、黑山、波黑6國又組建了新的南斯拉夫。
![]()
鐵托時期,南斯拉夫的經濟發展不錯。鐵托還實行了一系列福利政策,這掩蓋了國內的種種矛盾。
1980年,鐵托去世后,南斯拉夫的經濟開始走下坡路。加盟國之間的矛盾,民族之間的矛盾,地區發展差異之間的矛盾等問題相繼暴露了出來。1992年,受蘇聯解體的沖擊,南斯拉夫也走向了解體,分裂為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馬其頓、黑山、波黑6個國家。
六、南聯盟
南斯拉夫的6個加盟國,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馬其頓、波黑4國想獨立,塞爾維亞和黑山不想獨立。1992年,南斯拉夫解體后,塞爾維亞和黑山又組建了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南聯盟)。
![]()
南聯盟組建后,因為延續了南斯拉夫時期親俄的外交路線,導致他遭受了美國的敵視。美國一直在背后支持塞爾維亞科索沃地區獨立武裝,想再次分裂塞爾維亞。1996年,科索沃局勢升級后,塞爾維亞總統米洛舍維奇派軍隊和警察部隊進入科索沃地區,想用武力消滅獨立武裝。
1999年,北約為了幫助科索沃獨立武裝,打著“維護人權”的旗號,對南聯盟進行了長達78天的轟炸。南聯盟遭受重創后,只能被迫接受北約的條件,從科索沃撤軍,北約結束轟炸。
南聯盟組建后,戰爭不斷,經濟糟糕,過得一塌糊涂。2006年,塞爾維亞和黑山就和平分手了。
![]()
七、蘇聯
沙俄是個侵略成性的國家,通過數百年的侵略擴張,占領了歐洲、亞洲、中亞等地區的大片土地。
1914-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沙皇尼古拉二世為了維持戰爭的巨大開銷,橫征暴斂,收刮民財,讓百姓苦不堪言。沙俄軍隊在前線也是死傷慘重,這最終激起了俄國百姓的不滿。1917年,沙俄國內爆發二月革命,俄國人民推翻了尼古拉二世統治,建立了一個蘇維埃政權。
![]()
新政權為了獲得沙俄各地區的支持,允許他們民族自決。波羅的海三國、芬蘭趁機脫離沙俄而獨立。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地區建立了蘇維埃政權。1922年,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南高加索聯邦組建了蘇聯。1939年,二戰爆發后,蘇聯為了將二月革命后脫離沙俄的地區并入自己的版圖,出兵占領了波羅的海三國。1940年又發動蘇芬戰爭。在芬蘭人民的頑強抵抗下,蘇聯付出37萬傷亡的慘重代價,才艱難戰勝芬蘭。芬蘭戰敗后,被迫割讓卡累利阿、雷巴奇半島,芬蘭灣中四個島嶼等領土給了蘇聯。蘇聯想完全吞并芬蘭的企圖沒有得逞。
二戰之后,蘇聯成為了和美國并駕齊驅的超級大國。2國為了爭霸,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冷戰。
![]()
蘇聯和美國的競爭,遍布全球各個地方,各個領域。蘇聯的經濟不如美國。為了和美國抗衡,蘇聯將大量資源投入到了重工業領域,讓蘇聯有了讓歐洲國家膽寒的鋼鐵洪流,但蘇聯的輕工業很弱,食品、成衣、肥皂、棉線、家電等產品物資長期匱乏,而且質量很差,百姓生活艱難。
經濟的跛腳,以及內部的腐敗、體制僵化等原因,最終拖垮了蘇聯。1991年,蘇聯轟然解體。
八、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是1918年捷克和斯洛伐克合并組建而成的一個國家。
1992年,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后,捷克和斯洛伐克選擇和平分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