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6QS亞洲大學排名出爐,近兩年行情火爆、僅申請費每年就能收8億的香港大學,果不其然沖到了亞洲第一。
“港三新二”整體表現突出,除了獨占鰲頭的港大,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分別居第六、第七,南洋理工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則并列第三。新國立此前數年霸榜亞洲第一,今年位次有所下降。
令人驚訝的是,作為內地TOP2高校之一、工科曾被視為“全球頂尖”的清華大學,竟被甩到第九名的位置,而文理見長的復旦大學卻高居第五。清華怕不是要哭暈在廁所?與復旦一直相愛相殺的上海交通大學(排名第13),或許心里也不是滋味。
前二十榜單幾乎是中、新、韓三國的“天下”(僅有第15位的馬來亞大學不在“三國殺”局中),前十名更是被中新兩國包攬,而坐擁30多位諾貝爾獎得主的日本,竟無一席。馬來亞大學排名高于首爾國立大學的操作,也讓人直呼看不懂。
![]()
在亞洲前100高校中,來自中國內地的大學獨占25所,可謂“遙遙領先”。但上海大學超過中國科學院大學,這是認真的嗎?后者雖然本科招生規模很小,但無論師資力量(尤其是217位兩院院士)還是碩博數量、質量,都足以跟清北叫板。在很多人心目中,國科大是有實力與復旦、上交、浙大等百年名校競爭內地高校TOP3的獨特存在。
北京理工大學比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出55位,也超出人們的傳統認知。這兩所高校同屬“國防七子”陣營,實力相近,北航在很多省份的錄取分數還要比北理高出一籌。這么大的排名差距,著實讓人意外。
作為同城雙子星的武漢大學(第31)和華中科技大學(第74),此次相差43位。一向認為自己才是“武大”、不喜被視為“武二”的華科,大概也有些郁悶:不是說“工科為王”嗎?自家工科可比珞珈山那家伙要強吧?
香港高校在前十名中獨占五席,確實值得重點關注。香港城市大學雖然建校歷史并不太長,但此次與“港前三”之一的香港中文大學并列第七,表現相當搶眼。香港理工大學也憑借雄厚實力躋身前十。
作為人口僅有750萬的彈丸小城,擁有5所位列全球前100、亞洲前10的大學,香港確實足以驕傲了。也難怪近幾年港校火得一塌糊涂,申請量暴漲200%,學費更是水漲船高,甚至很多內地狀元放棄了清北,直奔香江。
點評了這么多,回到靈魂問題上:由英國人發布的QS排名準確嗎?權威嗎(有人看嗎)?它憑什么這么排?
雖然,這個排名近年來因主觀調查占比高、對英語國家和地區有所傾斜、部分排名結果讓人大跌眼鏡而飽受爭議,但是,它仍然是全球范圍內被認可的四個“大學排名”之一(其他三個分別是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U.S. News全球最佳大學排名、中國的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在內地也是人才選拔的參考之一。
QS排名采用以下指標(括號內為權重):
學術聲譽(30%權重,基于全球13萬名學者的問卷調查,評估高校學術影響力);
雇主聲譽(15%,通過7.5萬家雇主的調研,反映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師生比例(10%,衡量教育資源投入,數值越低代表學生獲得更多關注);
單位教員論文引用數(20%,使用Scopus數據庫近5年論文引用數據,評估科研影響力);
國際化程度(10%,其中國際教師5%、國際學生5%);
國際研究網絡(5%,跨國合作論文占比,反映全球學術協作能力);
就業成果(5%,通過校友高管數量及畢業生薪資溢價評估職業發展支持);
可持續性(5%,考察高校在環境、社會等可持續發展領域的貢獻)。
不過,排名這東西,本就見仁見智。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就是個“游戲”,你懂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