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歲的老張最近總覺得不對勁,以前早上買菜爬兩層樓都輕松,現在走幾步就胸口發悶,停下來歇幾分鐘又好了。他臆度是酷熱天氣致使周身乏力,便未將此狀況放在心上,只當是尋常暑氣侵擾,不足為懼。直到某天清晨,胸痛突然加重,疼得他冒冷汗,家人趕緊打 120,到醫院才確診心梗。所幸送醫舉措爭分奪秒,及時有效。老張在鬼門關前被拉回,終是撿回了一條性命,此番經歷著實令人心有余悸,也讓人對及時救助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切的體會。醫生說,像老張這樣忽略 “小毛病” 的人太多了 —— 心梗發作前其實會給身體發 “信號”,而心梗救治的黃金時間只有 120 分鐘,一旦錯過,可能留下終身遺憾。
身體出現這 4 個信號,可能是心梗在 “敲門”,別當成小毛病
很多人以為心梗只有 “劇烈胸痛”,其實不少人發作前的信號很溫和,容易被當成普通不適。以下 4 個信號,哪怕只出現一個,也要警惕:
![]()
1、莫名胸痛或胸悶,休息后能緩解
這種痛不是尖銳的刺痛,更像是胸口被石頭壓住的 “壓榨感”,或者像有東西勒著的憋悶感。可能出現在走路、爬樓、做飯等輕微活動時,停下來歇 3-5 分鐘就好轉。很多人會覺得 “就是累著了”,但醫生提醒,這種 “休息就好” 的胸痛反而危險—— 它說明血管已經開始堵塞,只是休息時心臟負擔減輕,疼痛才暫時消失,一旦活動,堵塞的問題就會再次顯現。
2、肩背、手臂或下頜疼痛,找不到具體原因
有人突然左手臂發麻、酸痛,以為是肩周炎;有人莫名牙疼,去牙科檢查卻沒發現蛀牙或炎癥。其實心梗的疼痛不會只局限在胸口,會像 “電流” 一樣放射到其他部位,常見的就是左肩、左手臂,甚至下頜、脖子。如果疼痛突然出現,又沒有明確的外傷、受涼或炎癥原因,別只盯著局部看,要想到可能是心臟在 “求救”。
![]()
3、莫名疲勞、氣短,稍微動就累
平時能輕松逛超市、接送孩子,突然變得走幾步就喘,想坐著不動,就算躺下來休息,也覺得渾身沒力氣,緩不過來。尤其是中老年人,容易以為是 “年紀大了、體質差了”,但其實這是心臟供血不足的表現 ——心臟沒力氣泵血,身體各個器官得不到足夠氧氣,自然會覺得 “累”,這種 “不明原因的累”,其實是心臟在提醒你它快 “撐不住” 了。
4、夜間憋醒,必須坐起來才能呼吸
睡覺時突然覺得胸口發悶,像被捂住了一樣喘不上氣,必須立刻坐起來,或者把枕頭墊高,才能慢慢舒服一點。這是因為躺下時,身體里的血液會更多地流回心臟,而已經開始堵塞的血管,無法承受這些血液的 “沖擊”,導致肺部輕微水腫,引發憋氣。如果頻繁出現夜間憋醒,別當成 “老慢支” 或 “枕頭太低”,這很可能是心梗的前期信號。
出現這些信號,別做 3 件事,抓住黃金救治時間
很多人錯過最佳救治時間,不是因為信號不明顯,而是因為做錯了這 3 件事:
![]()
1、別 “忍忍就好”,覺得 “麻煩” 或 “小題大做”
有人覺得 “去醫院太麻煩”,或者怕 “查出來沒事,讓人笑話”,就硬扛著。但心梗發作后,每延遲 1 分鐘,就有更多心肌細胞壞死,一旦心肌壞死,就算后來救過來,也無法恢復正常功能,可能留下心衰、心律失常等后遺癥。
2、別自己吃藥 “試效果”,尤其是止痛藥
出現胸痛時,有人會吃片止痛藥,或者含服速效救心丸。但要注意,速效救心丸只能緩解輕微的心絞痛,對心梗沒用;止痛藥更會掩蓋疼痛,讓你誤以為 “沒事了”,耽誤時間。如果含服緩解心絞痛的藥 15 分鐘內沒效果,必須立刻打 120,別再等 “下一次”。
3、別劇烈活動或用力,比如 “活動一下通血管”
有人聽說 “血管堵了要活動活動”,出現胸痛時還刻意走動、搓揉胸口,這會加重心臟負擔,讓堵塞的血管更嚴重。正確的做法是:立刻坐下或躺下,保持安靜,不要說話、不要用力,然后撥打 120,告訴醫生自己的癥狀、年齡和既往病史(比如有沒有高血壓、糖尿病)。
![]()
醫生最后鄭重提醒,心肌梗死并非“驟然降臨”,它宛如一位提前通報的訪客,會在發作前向身體發出信號,就像在與身體“打招呼”一般。那些被我們當成 “小毛病” 的胸痛、乏力、憋悶,可能就是心臟在 “喊救命”。記住:身體的任何 “反常” 都不是小事,及時發現、立刻就醫,才能抓住黃金時間,保護好自己的心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