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時期
在罨畫池的一泓碧水畔
一位偉大的詩人在此徘徊吟詠
而今
他的詩魂仿佛從未遠離
正通過一場展陳煥新與一場國際文學盛會
在故地發出當代的回響
11月4日,“放翁詩魂 | 九百年文脈的當代回響”陸游祠展陳煥新暨第三屆成都國際文學周相關活動在四川崇州舉行。中國宋代文學學會會長、中國詞學研究會會長王兆鵬教授在參加文學沙龍后,接受了崇州市融媒體中心的專訪。讓我們從專訪中與他一同探尋陸游與這片土地的深厚情緣,以及陸游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當代價值。
![]()
陸游曾兩度出任蜀州通判,雖時間不長,卻將這里視為第二故鄉。王兆鵬教授為我們勾勒出放翁當年的身影:
“陸游從自己的故鄉入蜀,特別是到了南鄭(今陜西省漢中市),也就是從大后方來到了當時的前方,他的人生實現了一個轉型,就是由文士轉向到戰士。后來因為人事關系的變化,這種理想沒有實現,這給他帶來情感上的劇烈變化。因此他到成都以后,一方面是非常抑郁,覺得前途渺茫,不知道這種理想何時能夠實現。但是來到蜀州(今崇州)以后,心靈上又獲得了很多慰藉。所以在他的豪放詩詞中,又多了一層沉郁和悲壯的色彩。這在以前的詩歌里是沒有的。”
![]()
談及陸游詩詞為何擁有如此穿越時空的感染力,王兆鵬教授的話語中充滿了溫度。他說:
“陸游的詩詞為什么能讓我們讀了之后心潮澎湃?因為他講述了人類許多共同的信念和心聲。比如說他對理想的追求——‘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這就是人生對理想的極致堅守,像梅花一樣,無論軀體如何被碾壓,精神與靈魂的芬芳不改。我們今天常說的‘不忘初心’,堅持理想信念,其實陸游非常形象地表達了我們這樣一種心聲,還有他在詩歌里表達了強烈的愛國精神,我們現在讀起來仍然熱血澎湃、激情洋溢。”
![]()
“陸游夢回罨畫”情景劇
對于陸游祠推出的“陸游夢回罨畫”情景劇等創新形式,王兆鵬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為,這正是讓古老文化“活”起來的創新之舉,而且這種創新并非簡單地迎合,而是為了更深刻地傳遞文化內核,讓人們在身臨其境中與詩人的靈魂相遇。
通過這樣一種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能夠把陸游的那種精神生動地講述出來,讓我們能夠獲得一種沉浸式體驗,這種方式是非常好的,也是一種創新性的發展。
讓靜態的歷史“ 動“”起來
讓沉睡的文本“活”起來
通過當代人喜愛的方式與古人產生共情
這才是真正有效的傳承
放翁詩魂,穿越八百余年時光
正于崇州的粉墻黛瓦間
于學者的深邃思考中
于尋常百姓的游覽駐足里
發出清晰而洪亮的當代回響
記者|張思雨
編輯|余霞 張浩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