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晚,第三屆成都國際文學周開幕式暨第十屆華語青年作家獎頒獎儀式在成都崇州市的千年園林罨畫池畔舉行。適逢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誕辰900周年,這場以“傳承天府文韻 綻放蓉城之美”為主題的活動,通過“文學+實景演藝+數字光影”的沉浸式體驗,成功連接了歷史文脈與當代文學活力。
本屆文學周是在《關于進一步推動新時代成都文學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印發后舉辦的首個重磅文學品牌活動,由成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崇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近200位中外文學名家、茅盾文學獎與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家代表、國際友人及國內多個城市的文化界代表齊聚蓉城,共同見證了這一文學盛事。
![]()
![]()
![]()
▲現場
開幕式上,在罨畫池的園林實景中,打造了一場從入場即開始的全沉浸式文學之旅。嘉賓甫至,便在《陸游·夢回罨畫》迎賓舞中步入宋韻場景。隨后,沿湖欣賞畫舫清音,于銀杏林中體驗猜燈謎、投壺、點茶等豐富多彩的“宋潮”夜生活,并在陸游祠先睹“陸游詩意書畫展”。開幕式上,“文潤天府”“梅馨千年”“錦城新聲”三大篇章依次呈現。
作為開幕重頭戲,第十屆華語青年作家獎揭曉了四大獎項的6部獲獎作品。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皮影》(錢幸)、《燈花》(程婧波);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把頭》(孫昱瑩)、《張黑女》(林檎);新批評獎獲獎作品:《西部青年批評家成長的困境》(周明全);非虛構作品獎獲獎作品:《父恩》(周榮池)。華語青年作家獎自2015年誕生于成都以來,始終以推動文學新人成長為宗旨,歷經十年耕耘已成功推舉出徐則臣、田耳、張楚、董夏青青等數十位優秀作家,該獎項已成為發掘華語文學新生力量的重要平臺。
活動期間,多項推動成都文學發展的重大舉措集中發布:《關于進一步推動新時代成都文學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系統規劃了成都文學的未來藍圖;成都文學館籌建工作正式啟動,旨在打造國際一流的文學綜合平臺;成都文學創作數字版權服務平臺上線,致力于構建完善的文學版權服務生態。同時,《青年作家》與《草堂》詩刊兩大刊物的煥新推介,也展示了成都文學陣地的持續活力。
為致敬陸游誕辰900周年,開幕式發布了《跟著陸游詩詞游崇州》足跡地圖,并舉行了“莫礪鋒書屋”授牌及《陸游十講》贈書儀式。“陸游詩意書畫展”也同步在罨畫池博物館開展,通過書畫精品再現陸游的詩歌意境。
據介紹,文學周期間還將舉辦包括文學主題沙龍、敬一丹讀書分享會、創作采風、征文頒獎、寫作營培訓等在內的多項配套活動,充分體現“文學+旅游+藝術+生活”的融合理念。
成都國際文學周通過構建“一周、一獎、N活動、多產業”的格局,為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搭建橋梁。
紅星新聞記者 董馨 攝影報道
編輯 包程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