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由山東省委網信辦、山東省自然資源廳、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國家稅務總局山東省稅務局、山東黃河河務局主辦,濟南、淄博、東營、濟寧、泰安、德州、聊城、濱州、菏澤等市黨委網信辦協辦,齊魯網·閃電新聞承辦的2025“沿著黃河遇見海”網絡主題活動于11月3日正式啟動。來自中央重點網絡新聞媒體、山東省主要網絡新聞媒體的記者走進泰安、德州、淄博,在走讀中感受黃河文化的厚重底蘊,見證齊魯大地的發展脈動,展現山東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生動探索。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5日訊 大河奔涌,見證使命擔當。作為黃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濟南承載著千年泉韻的文脈,更肩負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時代重任。她以“山泉湖河城”渾然一體的生態本底為紙,以國家戰略為筆,讓綠色轉型、產業升級、文旅融合等在泉城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書寫出一份動能澎湃的“黃河答卷”。
挺起高質量發展“硬脊梁”
2019年9月18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濟南被賦予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的新定位。那么,作為黃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的濟南,其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主陣地,便是充滿希望的未來之城——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
可以說,2021 年獲批成立的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下文簡稱“濟南起步區”)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中應運而生。作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中唯一支持設立的實體性新區,濟南起步區宛如一顆在政策沃土中播下的希望種子,成為山東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孕育著城市發展的無限可能。
四年過去,起步區建設成效如何?官方資料給出了答案。
2021-2024年,濟南起步區的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8%,躍升至527.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3.3%,四年累計總投資突破2000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6.6%,去年規上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1000億元,主要經濟指標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這組亮眼數據的背后,離不開濟南起步區產業集聚的有力支撐。
據了解,濟南起步區目前已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車、“泛航空”、新材料3條產業鏈,正在加快構建半導體、新能源裝備制造、核技術應用、會展經濟4條產業鏈。
新能源裝備制造方面,助力國家電投打造氫能全場景綜合示范應用,濟南起步區制造的“氫騰”燃料電池在南極秦嶺站順利組網發電。接續布局愛旭太陽能電池、山東能源鈣鈦礦光伏電池項目,均已實現首片電池組件下線。
綜合承載力上,起步區同樣不遺余力。規劃21處跨黃橋隧,已通車“10橋1隧”,累計開工黃河大道等市政道路292公里,軌道交通7號線率先跨過黃河,內通外聯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基本成形。
按照“五年成形、十年成勢、十五年成城”的“三步走”發展目標,2025年是實現濟南起步區“五年成形”目標的最后一個完整年份。當前的起步區正處于從“五年成形”向“十年成勢”邁進的關鍵時期。種種數據有力地證明,起步區的“形”已經有模有樣,一座充滿活力與希望的未來之城正在黃河之畔拔地而起。
而這種“成形”,更意味著濟南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主陣地發展勢能日漸強勁,如同奔騰不息的黃河水,源源不斷地推動著城市向著更加美好的未來前行。
擦亮高顏值生態“金名片”
如果說產業是不斷向“新”向“高”發展,那濟南的生態環境則是向“穩”向“護”不斷努力。
濟南作為“天下泉城”,始于有著對“水”的敬畏與守護。
濟南以保泉護水為突破口,構建起“四水四定”的節水體系。通過實施《濟南市黃河生態風貌帶規劃》,累計投資2.3億元建設沿黃生態廊道,完成百里黃河風景區綠化提升工程,183公里的黃河綠色生態走廊成為城市生態屏障。大力開展泉水保護,趵突泉等重點泉群實現21年持續噴涌。
濟南全面完成217個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10個國控斷面水質全部達標且指數位列全省第一,縣級以上水源地水質100%達標。在黃河(歷城區段),通過清淤疏浚、生態護坡、濕地修復等工程,昔日雜草叢生的河灘蛻變為水清岸綠、鳥語花香的幸福河湖,2024年入選水利部幸福河湖優秀案例。
環境的改善離不開體制機制有效建立,濟南市完善山東省會經濟圈濟南、淄博、濱州、聊城等7市的“1+6”聯合河湖長制,推動省會經濟圈跨行政區域河湖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聯防聯治。
聯合市檢察院、濟南黃河河務局開展黃河流域水生態保護專項行動,建立“水務+檢察+河務”協同工作機制。聯合濟南市檢察院、市公安局、市交通局、濟南黃河河務局組織開展非法采砂問題線索摸排,嚴厲打擊非法采砂行為。
濟南黃河河務局積極拓展跨區域協作,與濱州、淄博等河務部門建立健全跨區域聯合執法機制。
可以說,黃河之畔的泉城濟南實現了從“護泉保水”到“系統修復”的綠色蝶變。
厚植高品質生活“幸福源”
大河,最盼安瀾。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的同頻共振,在濟南體現得尤為明顯。
通過實施黃河灘區遷建工程,33.9萬居民圓了安居夢;城市更新中,明府城、老商埠等片區煥發新生,濟南中央商務區、國際醫學中心等重點片區崛起成勢。
印發《濟南市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若干措施》,作為制造業大市、用工大市、就業大市,近幾年濟南城鎮新增就業每年保持在17萬人以上。今年,濟南成功入選國家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實施城市。
就業為人們提供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安居則為就業提供了穩定的生活環境,如同為航行的船只提供安全的港灣。
近年來,濟南通過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租賃住房補貼、購房補貼等多元化形式,針對不同群體和住房需求,不斷健全多樣化保障體系。
多層次住房保障實現全覆蓋。城鎮戶籍低保、特困、低收入家庭,符合條件的可申請公租房實物保障,按照收入標準享受租金減免優惠;中低收入家庭通過市場租房的,可申請租賃住房補貼。對于新市民、青年人和來濟務工人員,可申請保障性租賃住房,租金不高于同地段同品質市場租金的90%。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在濟就業的高校畢業生通過市場租房的,可申請每月500—1500元的租賃住房補貼。對于高層次人才在濟購房的,可申請購房補貼。對于工薪收入家庭及高層次人才,還可申購配售型保障性住房。
黃河之畔,泉城濟南正以蓬勃之姿,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大步邁進。濟南以“生態優先”為筆,以“綠色發展”為墨,在黃河流域畫卷上繪就了“水清、岸綠、業興、人美”的新圖景。
這條承載著文明記憶的母親河,正見證著濟南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的壯闊征程。
閃電新聞記者 馮宜雯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