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荷蘭的“執迷不悟”,中方不再容忍,直接劃定了擔責比例,荷蘭要為自己的錯誤,承擔全部責任。
![]()
荷蘭的操作是從9月30日開始“跑偏”的。那天荷蘭政府突然發布了一道行政令,直接干預安世半導體的內部事務,不僅要求安世全球30多個主體的資產、知識產權、人員全部“凍結”一年,不許有任何調整,緊接著當地法院還應三位外籍高管的請求,作出了更離譜的裁決——暫停聞泰科技董事長張學政在安世的董事職務,任命一個有“決定性投票權”的獨立董事,甚至把聞泰持有的幾乎全部股權都交給第三方托管。
這事兒往小了說,是粗暴干涉企業經營;往大了說,是公然違背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則。企業的股權結構、董事任免,本來是股東和企業內部的事,而且聞泰的收購完全合法,荷蘭政府和法院憑什么伸手?
![]()
這就好比你合法買了套房子,住了好幾年了,突然居委會說要把房子交給別人管,還不讓你參與小區管理,這換誰能接受?聞泰作為安世的母公司,投入了真金白銀,承擔著經營責任,荷蘭一句話就想把股權控制權拿走,這根本不是監管,而是明晃晃的權益侵害。
如果說9月30日的行政令還是“暗箱操作”,那10月26日安世荷蘭總部的舉動,就是明目張膽地升級矛盾了。他們直接宣布,暫停向位于東莞的安世中國供應晶圓。晶圓是半導體封裝測試的核心原材料,沒有晶圓,安世中國的生產線就成了“無米之炊”。
可能有人會說,企業停供不是市場行為嗎?但要知道,安世中國是安世半導體全球產業鏈的重要一環,荷蘭總部這么做,不是因為產能不足或者質量問題,純粹是跟著政府的錯誤導向走,說白了就是把企業當政治博弈的工具。
更關鍵的是這種斷供直接攪亂了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安世中國的東莞工廠服務著國內外一大批客戶,荷蘭一斷供,不僅工廠生產節奏被打亂,下游的汽車、消費電子企業都可能面臨零部件短缺的風險。
有數據顯示,安世中國的成品和在制品庫存雖然能撐到年底,但長期來看,如果晶圓供應跟不上,全球不少依賴安世芯片的產業都會受波及。荷蘭作為半導體產業的重要參與者,不可能不知道這個后果,但還是這么做了,這就是典型的不負責任。
![]()
面對荷蘭的步步緊逼,中方的反應其實一直很克制,從頭到尾都在朝著解決問題的方向努力,而不是一上來就強硬反擊。這背后其實有兩層考慮:一是不想讓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因為雙邊矛盾進一步動蕩,畢竟現在全球經濟復蘇本來就不容易,供應鏈穩定太重要了;二是給中荷經貿合作留有余地,畢竟荷蘭一直是中國在歐洲的重要合作伙伴,沒必要因為一件事徹底鬧僵。
最能體現中方誠意的,就是11月1日的舉動。在荷蘭已經干預股權、并且放出風聲要斷供的情況下,中方沒有選擇報復性的管制措施,反而宣布對符合條件的半導體出口予以豁免。
![]()
這是什么意思?就是明確告訴荷蘭,我們不想把事情鬧大,愿意為恢復供應鏈穩定創造條件,只要你們停止錯誤操作,咱們有的是商量的余地。要知道,中國是全球重要的半導體市場和供應鏈環節,真要采取反制措施,荷蘭相關企業肯定會受損失,但中方沒這么做,這就是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但可惜的是中方的善意和克制,并沒有換來荷蘭的積極回應。據商務部透露,在這期間中方進行了多次溝通磋商,提出了合理訴求,但荷蘭方面始終沒有展示出建設性態度,更沒有拿出實際行動來解決問題,反而任由斷供的局面持續。
這種“油鹽不進”的態度,徹底耗盡了中方的耐心。11月4日的回應,與其說是“最后通牒”,不如說是把丑話說在前面——我們已經仁至義盡了,再這么下去,后果只能你自己擔著。
![]()
中方這次的表態還有一個深層含義,就是給全球半導體產業立個規矩:不能把技術和產業問題政治化,更不能濫用行政權力干涉企業合法權益。
這些年美國一直在泛化國家安全概念,脅迫盟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搞限制,荷蘭這次的操作,多少有點跟著“跟風”的意思。但半導體產業的規律是“合作才能共贏”,荷蘭這么做,看似是給中國企業找麻煩,實際上是在破壞自己賴以生存的全球化生態。
![]()
可能有人會問,荷蘭為什么敢這么做?背后固然有美國施壓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可能算錯了兩筆賬。第一筆是“利益賬”,覺得中國離不開安世的芯片,斷供就能拿捏我們。
但他們忘了,安世中國也有自己的預案,已經在加緊驗證新的晶圓產能,明年就能無縫銜接滿足客戶需求,而且中國本身就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荷蘭企業失去中國市場的損失,遠比我們短期找替代產能的成本高。
第二筆是“規則賬”,覺得靠著行政權力和法院裁決就能為所欲為。但市場經濟的核心是契約精神,荷蘭政府和法院的操作,本質上是撕毀了之前的監管承諾,破壞了外資企業的投資信心。
![]()
以后其他國家的企業再想和荷蘭企業合作,會不會擔心哪天也被“突然下手”?這種信任的破壞,可不是一天兩天能修復的。而且荷蘭作為世貿組織成員,這種干預企業經營、破壞供應鏈的行為,本身就違背了世貿組織的基本原則,真要鬧到爭端解決機制,荷蘭也占不到任何便宜。
中方這次明確“荷蘭100%擔責”,其實也是在給全球產業鏈敲警鐘。現在有些國家總想著用“安全”當借口,把技術和產業當作博弈工具,動輒搞限制、斷供,但他們忘了,供應鏈是相互依存的,你在限制別人的時候,自己的企業也會被反噬。
![]()
從目前的情況看,荷蘭還有挽回的余地。中方的要求其實很明確:停止干涉企業內部事務,恢復對安世中國的晶圓供應,用建設性的態度坐下來談。
畢竟中荷在半導體產業上有很多共同利益,合作才能共贏,對抗沒有任何好處。但如果荷蘭繼續一意孤行,中方肯定會采取進一步措施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到時候荷蘭不僅要失去中國市場,還會成為破壞全球供應鏈的“反面典型”,這個代價可比一時的政治投機大多了。
![]()
說到底,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化不是一天建成的,破壞它卻可能只需要幾步錯棋。荷蘭現在最該做的,是放棄僥幸心理,正視中方的合理訴求,盡快糾正錯誤做法。畢竟在全球化的時代,誰也離不開誰,合作才是唯一的正確選擇。
參考資料:事關安世半導體!商務部,最新發聲
![]()
事關安世半導體相關問題,商務部最新回應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