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早是90年代,家電行業、電視機行業,打價格戰,價格戰的結果是國產電視機行業的崛起,把外資品牌基本擠出了中國。然后家電其他領域也是學電視機,從國外買技術,然后通過價格戰,家電品牌崛起,空調也差不多是這個玩法。
打價格降低成本,是過去40多年中國很多行業屢試不爽的市場競爭的法寶。
價格是市場經濟的第一法則,價格戰不是不能打,打價格戰也不是中國企業的專利。
全球產業崛起的過程中,都伴隨著慘烈的價格戰。當一個國家的產業剛剛開始崛起的時候,價格戰幾乎是一個必選題,也只有經歷真正的價格戰的淘汰之后,行業才能真正健康起來。但是,價格戰一打四十年,甚至一打再打的,好像全球還真找不到第二個。
美國打過價格戰,日本打過價格戰,歐洲很多國家也打過價格戰。但是,一直打價格戰的可能只有我們。
![]()
以日本為例,日本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經濟開始騰飛的時候,也是價格戰,但在六十年代,日本就開始提倡企業創新,這和日本企業很早就開始進入全球市場有關系。日本在60年代經濟仍然處于高速增長的時候,就未雨綢繆,大張旗鼓的提倡企業創新,日本上上下下都在宣傳創新經濟學。六十年代,熊彼特經濟學已經取代重商主義和凱恩斯經濟學,日本當時就提出創新立國,日本的通產省的產業政策在六十年代就開始轉型,支持企業創新。
支持創新的效果很顯著,日本在70年代80年代在很多產業方面的創新力在全球已經非常靠前,在半導體領域,甚至把美國逼上了死路,逼得美國和日本打貿易戰。
日本經濟在泡沫經濟破滅后為什么長期能夠維持發達國家的地位,人均GDP在經濟停滯的情況下近30年都維持在3萬美元以上,這和日本的創新力有很大的關系。很多人對日本企業的創新力確實正確的認識,這幾年總有人說日本沒有創新力了,日本沒有創新企業了。去看看全球一些權威的創新機構對日本企業的創新排名,入圍全球創新企業的名單,日本是遠遠高于中國的。
日本有很多國寶級的在全球產業鏈上舉足輕重的小企業,規模不大,但在全球細分行業數一數二,不可或缺。這和日本從六十年代開始搞創新有很大的關系。
中國企業,卷價格,卷成本習慣了,就形成了路徑依賴,無法擺脫。
因為卷價格卷成本最容易,但不可持續。
一個基本常識是,世界上最賺錢的企業除了一些壟斷性的,基本都是靠創新獲得超額利潤。而不是一直卷價格。
過去幾十年,中國只有少數企業是靠創新、靠產品、靠提升技術水平。創新的好處是什么,是當周期轉換的時候,由于技術積累,你根本不需要恐慌。當中國經濟進入到一個新的周期以后,那些創新的企業仍然活得很好,而卷價格卷成本的苦不堪言。卷價格卷成本的,一旦經濟下行,立即不行。大家都卷,你卷我也卷,卷的結果是什么,把大家都卷死。
真正做品質的、真正搞創新的,面對任何周期,它都不會倒下,搞價格搞成本競爭的,最后都死無葬身之地。
創新當然很難,但這個世界上最難走的路是最容易的路,最孤獨的路是最康莊的路。對于中國的很多企業而言,可能需要一場隆重的典禮,宣布和過去告別。因為打價格戰打的太成功了,所以這種告別會很難,但必須做出。
從國家層面而言,要真正形成激勵創新的政策體系,讓創新成為企業的血液和基因。這不僅僅是企業必須的選擇,更是公共政策必須做出的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