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這個點送完餐,能在這兒吃上口熱乎又實惠的飯,心里踏實!”10月30日正午,翔安區馬巷街道濱安社區的“共暖‘新’食光”活動現場,騎手小王捧著剛領到的套餐,臉上漾著滿足的笑。這場由社區暖“新”服務聯盟搭臺、米可佳快餐店出力的活動,12元錯峰管飽、全時段享會員價,把新就業群體“吃飯難、吃飯貴”的愁事兒,變成了暖心事。
![]()
濱安社區“共暖‘新’食光”活動現場,騎手們領取實惠熱餐。
濱安社區地處馬巷古鎮核心商圈區域,商貿繁榮、人流如織,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常年穿梭其間,成了社區里最熟悉的“流動風景”。如何讓這些奔波者在異鄉找到“家”的感覺?在翔安區委社會工作部指導下,社區黨組織牽頭,把黨建引領的“紅線”,串起服務新就業群體的“暖心線”,走出了一條暖“新”友好社區的實踐路。
組織聯建,把“服務根”扎進群體里
“以前有啥難處不知道找誰說,現在社區專班主動找上門!”這是不少新就業群體的共同感受。社區成立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專班,街道黨工委牽頭抓總,社區黨組織、轄區企業、物業擰成一股繩,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網就此鋪開。
專班不搞“紙上談兵”,而是騎著車跟著騎手跑、坐在車里跟司機聊,再加上問卷調查、驛站蹲點,把醫療保障、子女上學、技能提升這些“急難愁盼”一一記下來。137條訴求擺上臺面,社區立馬開通“意見箱+公眾號‘新聲直達’”雙通道,立下“24小時響應、3個工作日反饋”的規矩。前陣子有騎手反映充電不方便,專班三天就協調物業在驛站加設了10個充電口,這類實打實的問題解決了18件。
陣地聯筑,讓“暖心點”遍布街巷中
“跑累了能歇腳,手機沒電能快充,這驛站比家里還方便!”在中信銀行暖“新”驛站,剛送完單的騎手小李正捧著熱水歇腳。社區瞅準外賣小哥集中的路段,拉上中國移動、中信銀行等“鄰居”,建起中信銀行驛站、移動驛站、物業驛站,再加上黨群服務中心的紅色打卡點,連點成線串起“暖新一條街”。
![]()
暖“新”驛站里,騎手們趁著間隙充電歇腳,“流動的腳步”在這里找到片刻安穩。
這“一條街”可不只是歇腳地。中國移動翔安分公司專門推出“騎手套餐”,通信費每月省不少;黨群服務中心每月組織開展技能培訓課,從短視頻剪輯到法律維權,都是騎手們想學的;聯盟商家掛起“暖新”牌,免費飲水、臨時休憩成了標配。從日常剛需到長遠發展,服務網越織越密。
服務聯辦,將“關愛情”融入日常里
“孩子暑假有人管,我跑單才安心!”說起社區的“暖新暑托班”,網約車司機陳師傅滿是感激。今年夏天,社區協調學校老師、大學生志愿者,辦起暑托班,12個像陳師傅孩子一樣的“小候鳥”有了去處。
![]()
“暖新暑托班”里的歡樂時光,解了新就業群體子女看護的后顧之憂。
這只是社區“友好聯盟”的一個縮影。30多家沿街商鋪擰成一股勁,推出“5+X”服務:5項基礎服務管夠——喝水、歇腳、充電、如廁、問路;多項專屬福利暖心——“愛新餐”12元管飽,理發店10元平價剪發,影院每月免費看電影。逢年過節更熱鬧,春節的餃子、中秋的月餅,商家們湊錢湊物送“禮包”,讓異鄉人心里熱乎乎的。
治理聯動,讓“新力量”聚在社區里
“以前是路過社區,現在是參與社區!”騎手小張加入了“平安宣傳隊”,送餐時順便分發反詐傳單。社區搭起“新就業力量·共治群”,邀請騎手、司機當“觀察員”,發現路面坑洼、垃圾亂堆就拍圖反饋。
![]()
從“社區過客”到“治理參與者”,騎手志愿者在平安宣傳中貢獻“新”力量。
“百名騎手進萬家”活動里,他們成了平安宣傳員;“新青年議事會”上,他們為社區治理提建議。社區還搞起了“積分制”,參與志愿服務能換理發券、電影票,大伙兒積極性更高了。從“被服務者”到“服務者”,新就業群體成了社區治理的“新力量”。
從一口熱飯的溫暖,到一片陣地的依托,再到一份參與的自豪,濱安社區用黨建引領這根“針”,穿起服務與治理的“線”,讓新就業群體在城市里扎下根、暖下心,更讓社區治理有了新活力。這股“暖”流正為翔安基層治理注入“新”活力。(文/圖 翔安區委社會工作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