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下,金色的光芒灑在荻花洲的沙灘上,古樸的拍胸舞與時尚的落日音樂會在此交相輝映,游客們在非遺攤位前駐足流連。近日,記者隨2025年第四季度“央媒話廈門”采訪團走進這片熱土,見證了這個昔日濱海蘆荻灘如何通過文化賦能,蛻變為年接待量超180萬人次的文旅新地標。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荻花洲晚霞。(孫潔 攝)
荻花洲位于廈門新地標白鷺體育場臨海區域,岸線總長2.8公里,其中直立式岸壁約1750米、沙灘約900米。這里不僅擁有細膩的沙灘、清澈的海水,更可同時觀賞集美大橋、翔安大橋等四座跨海大橋的壯美景觀。據廈門翔發地產有限公司文旅事業部經理胡惠敏介紹,2024年7月,翔安文旅結合“古渡碼頭”歷史印記,借用清代名士龔顯曾詩句將其詩意命名為“荻花洲”,開啟了這片土地的文旅新篇章。
文化賦能,非遺瑰寶綻放新活力
在荻花洲驛站廣場,一場非遺與旅游深度融合的盛宴正在上演。翔安區春仔花非遺傳承人洪曉瑜指尖翻飛,一朵朵象征吉祥的絲線花悄然綻放。車鼓弄、答嘴鼓等富有閩南特色的非遺項目輪番展演,為這片濱海空間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
非遺藝術剪瓷雕。(孫潔 攝)
![]()
非遺藝術春仔花。(孫潔 攝)
“翔安大橋等重大交通設施的貫通,為文旅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翔安區文旅局局長吳善營表示,當地緊抓機遇,將荻花洲與奧體中心聯動發展,借力體育賽事和演唱會等熱點塑造專屬IP。當知名歌手在此開唱時,荻花洲便成為歌迷的歡樂海洋,區域熱度持續攀升。
![]()
翔安區文旅局局長吳善營接受采訪。(孫潔 攝)
多元融合,打造濱海文旅新范式
除了非遺盛宴,荻花洲還精心打造”落日音樂會”、”閩韻翔安”古渡文化演出等品牌活動。從迎新春慶典到老年人健步行,從青少年才藝秀到文明公益宣傳,數十場特色活動使這里始終保持旺盛人氣。沿岸新設的休閑設施與藝術裝置相得益彰,吸引了眾多攝影愛好者與親子家庭。
![]()
重陽節節目表演——非遺藝術南音。(孫潔 攝)
值得一提的是,荻花洲在發展中注重保留“瀏江古渡”的歷史印記,通過統一品牌升級塑造鮮明形象。如今,這片熱土正以“文化+旅游+體育”的多元融合模式,為廈門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夜幕降臨,荻花洲的燈火漸次亮起,與現代感的奧體中心交相輝映。這個承載著千年古渡記憶的新地標,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向世界講述著廈門文旅創新發展的生動故事。
(中國日報社福建記者站 記者 胡美東│孫潔)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