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雙十一”及“黑色星期五”銷售旺季來臨前夕,一批長期占據亞馬遜平臺頭部位置的中國品牌正顯著提升在阿里巴巴旗下速賣通(AliExpress)平臺的備貨規模,引發行業關注。
觀察者網獲悉,此次增加速賣通備貨的品牌覆蓋多個核心類目,包括被稱為亞馬遜“騎行王”的ROCKBROS洛克兄弟、“椅王”SYMINO、“沙發王”COMHOMA、“車載冰箱王”冰虎Alpicool以及智能清潔品牌ILIFE。這些品牌均為各自賽道中的代表性出海企業。
以騎行裝備品牌洛克兄弟為例,今年其為速賣通預留的備貨量已提升至一倍以上。車載冰箱品牌冰虎方面則透露,由于2025年至今在速賣通上已售出超過1萬臺產品,遠超預期,因此,今年“雙十一”前已將備貨量增至往年三倍。
主營掃地機器人和洗地機的ILIFE品牌,近期也將速賣通平臺的預留庫存調整至8萬臺,為去年的兩倍以上。
ILIFE總經理繆群毅表示,選擇加大速賣通投入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平臺運營成本。“在速賣通上的整體成本約為亞馬遜的一半。其中傭金費率在5%–10%,低于亞馬遜約10個百分點。并且人力投入不到亞馬遜的一半,售后率相對更低。”
功能沙發品牌COMHOMA則已將大量庫存轉向速賣通的“海外托管”模式。該模式通過“local+”標簽標識本地發貨商品,有助于提升價格競爭力。COMHOMA方面透露,過去一年,其在速賣通上的銷售額增長了五倍,成為所有渠道中增速最快的一條。
![]()
公開信息顯示,今年9月,速賣通啟動“超級品牌出海計劃”,推出“Brand+”頻道,旨在以更低成本幫助品牌獲取新增量。
彼時,有媒體報道,該計劃招募包括天貓品牌、亞馬遜大賣在內的知名品牌,用商家在亞馬遜一半的成本,在重點市場實現更高的成交。此舉被視為速賣通和亞馬遜在全球市場上的“正面一戰”——爭奪中高端品牌,而不是瞄準所謂低價。
速賣通品牌出海業務負責人衍之(花名)曾對觀察者網表示,亞馬遜是一個更大規模的、可以服務中國品牌的電商平臺,但是同樣被人看到的是中國品牌的實力。數據顯示,現在中國品牌占亞馬遜生意成交的60%-70%,提供了40%-50%的利潤,是非常重要的存在。速賣通希望能幫助中國品牌打造出海第二增長曲線。
實際效果也很明顯,10月份相關數據流出:自今年9月速賣通啟動“超級品牌出海計劃”后,一批亞馬遜商家正在將庫存逐步向速賣通轉移。10月以來,至少10個年銷售額百萬美金以上的品牌,在速賣通的全球銷售額已經超過亞馬遜,涉及硬盤、樂器、辦公用品等多品類。
之后,速賣通召開的“雙十一”啟動會上,明確對標亞馬遜,稱將用接近亞馬遜50%的成本,做到80%的用戶體驗,并將在歐洲、日韓等市場進行全面的價格、體驗、供給、渠道對標。
![]()
令人意外的是,幾乎與此同時,亞馬遜卻陷入了大規模裁員風波。近期,有不少賣家在社交平臺反映,受亞馬遜中國區招商團隊裁員影響,部分招商經理突然“失聯”,為品牌在銷售旺季前的準備帶來不確定性。
此前,多家媒體援引知情人士消息,電商巨頭亞馬遜計劃裁減多達3萬個企業崗位,以削減開支,彌補疫情期間過度招聘帶來的成本壓力。這將成為亞馬遜自2022年底開始裁員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人員調整。
亞馬遜當前全球員工總數約為154萬,其中企業崗位員工約35萬。若消息屬實,此次計劃裁減的崗位數,占企業崗位員工總數近10%。而自2022年底以來,亞馬遜已陸續裁員約2.7萬人,涉及多個業務部門。
亞馬遜的裁員舉措使得平臺上一些品牌擔心,招商經理的缺失會導致溝通不暢,影響促銷活動的參與和新品上架。因此,在這一變化下,眾多品牌加速了多平臺的布局。
按照商業分析媒體VISUAL CAPITALIST數據,2025年,全球訪問量前三大電商平臺分別為亞馬遜、Temu和阿里速賣通AliExpress。中國電商平臺在全球電商的影響力日益增強。
其中,Temu以激進的低價策略開疆拓土,而速賣通則加碼品牌賽道,兩大平臺分別從低價、品牌發力,對長期主導市場的亞馬遜形成前后夾擊。
![]()
2025年海外“雙十一”及“黑五”大促周期將從11月11日持續至12月3日。分析認為,此次大促或將成為檢驗速賣通能否持續吸引中高端品牌、挑戰亞馬遜基本盤的關鍵一役。隨著更多中國品牌從依賴單一平臺轉向多元化渠道布局,海外電商市場的競爭格局正迎來新的變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