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不僅是智能體(AI Agent)成了 AI 浪潮的核心趨勢,用智能體「改造」網(wǎng)頁瀏覽的 AI 瀏覽器也成了從巨頭到初創(chuàng)公司的必爭之地。但智能體在 web 世界,首先可能要面對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的關鍵一戰(zhàn)。
當?shù)貢r間 11 月 4 日,知名 AI 搜索初創(chuàng)公司 Perplexity 發(fā)表了博文《欺凌不是創(chuàng)新》,指出公司收到來自云計算和電商巨頭亞馬遜的法律威脅(10 月 31 日),要求禁止用戶在亞馬遜使用旗下 AI 瀏覽器 Comet 的 AI 助手(以下簡稱「Comet AI」)。
![]()
圖片來源:Perplexity
隨后,亞馬遜也公開了這份措辭強硬的警告信,認可 AI 對于改進用戶體驗的巨大潛力,但同時強調智能體 AI 在代表用戶進行代理購物等行動時,必須保持透明度。這也引出了亞馬遜和 Perplexity 之間的直接矛盾:
亞馬遜要求 Comet AI 在訪問亞馬遜商店進行代理購物時,必須聲明自己的身份,而不能繞開——比如 Comet 偽裝成 Google Chrome 以及其他方式以規(guī)避網(wǎng)站的識別。
Perplexity 則認為平臺無權干涉用戶選擇哪一款 AI 進行代理,堅持應該將用戶與代理用戶的智能體一同看待,而亞馬遜只是為了阻止用戶規(guī)避廣告。Perplexity 還強調了 Comet AI 的憑證僅存儲在設備本地,AI 所做只是在用戶授權之內,代替用戶進行「點擊」「輸入」等操作。
而這場沖突,很可能會是「智能體時代」的關鍵一戰(zhàn)。
當 AI 不再只給用戶建議,還能「代理行動」,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與用戶之間的關系也發(fā)生質的改變,從用戶數(shù)據(jù)到安全風險,再到商業(yè)模式等也都會面臨挑戰(zhàn)。但這種改變也可能帶來混亂,下單錯亂、退款難、隱私暴露……消費者體驗與責任歸屬可能倒向一團亂局。
智能體與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迎來究極矛盾
事實上,在這次律師函發(fā)出之前,雙方就進行了多輪交涉。
亞馬遜早在 8 月初(Comet 發(fā)布于 7 月中)就發(fā)現(xiàn) Comet AI 在亞馬遜商店的代理活動,并在交涉失敗后采取安全措施限制 Comet AI 的訪問,Perplexity 又通過版本更新規(guī)避安全措施,隨后是你來我往。
如果說律師函只是一個法律動作,那亞馬遜真正的擔憂,其實遠不止「未經(jīng)授權的訪問」那么簡單。從亞馬遜公開的信件來看,它的核心觀點很明確:第三方 AI 不能偽裝成人類用戶,也不能繞過平臺的識別機制進行交易。
![]()
亞馬遜商店,圖/亞馬遜
在亞馬遜看來,這不僅破壞了網(wǎng)站的安全和穩(wěn)定,更可能傷害用戶體驗。信中提到,Comet AI 在執(zhí)行購物操作時,會自動在亞馬遜商店完成下單流程,這種「假裝用戶本人」的行為,繞開了風控、反爬蟲和隱私審查等關鍵環(huán)節(jié),等于在黑箱中完成了一個真實交易。
安全風險是一方面,但從更深的角度看,亞馬遜真正關心還有平臺秩序與商業(yè)模式。電商平臺的核心并不只是「賣貨」,而是圍繞推薦、廣告和排名構建的一整套商業(yè)模式。當一個 AI 代理直接幫用戶完成搜索、比價、下單時,意味著它可能跳過亞馬遜的廣告鏈路(包括優(yōu)惠券),也繞過了亞馬遜精心設計的商品展示邏輯。
平臺失去了對流量的控制,也失去了廣告轉化的計費依據(jù),商家的廣告費也必然更多流向影響用戶的 AI。
亞馬遜當然不愿意看到 AI 代購讓平臺從「主導」變成「被動結算」的角色,就像胖東來也不會愿意看到代購而非顧客擠滿超市,那意味著用戶影響力的消亡。Comet 的用戶規(guī)模還很小,但如果 ChatGPT Atlas、Google Gemini 也這么做,那才是真正的危機。
![]()
圖片來源:OpenAI
因此,信里雖然在字面上強調「透明度」,但背后的潛臺詞其實也是表明:代理可以存在,但必須在平臺能看見、能計費、能管控的范圍內存在。這與亞馬遜自己正在推進的 AI 策略并不矛盾,除了大模型,亞馬遜也測試過 AI 導購助手 Rufus,以及「Buy for Me」等受控自動化功能。
Perplexity 的立場則完全相反。
在官方博文中,Perplexity 直言不諱地批評亞馬遜「濫用平臺權力」,認為用戶有權決定由誰代表自己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行動。CEO Aravind Srinivas 在文章中寫道,Comet AI 并非侵入平臺,而是經(jīng)用戶授權,代為點擊和輸入。
簡言之,AI 只是「更聰明的瀏覽器」,而不是傳統(tǒng)的機器人攻擊。
另一方面,Perplexity 認為平臺要求 AI「自我標注身份」,不僅影響實際體驗,也相當于迫使用戶在網(wǎng)絡空間暴露自己使用 AI 的事實,是對用戶隱私的另一種侵犯。在他們看來,未來用戶與 AI 助手的關系,不該被定義為「工具與使用者」,而是類似「共同行動體」,平臺無權干涉用戶選擇智能體 AI 的自由。
但對 Perplexity 來說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家以「AI 搜索」「AI 瀏覽器」為核心產(chǎn)品的公司,Perplexity 的商業(yè)邏輯本質上與亞馬遜相反。它希望用戶在 Comet 里完成所有事情——搜索、瀏覽、比較、購買,讓網(wǎng)頁變成后臺,而不是入口。只有這樣,它才能掌握廣告與導購,形成新的內容與電商生態(tài)。
所以,當亞馬遜要求 Comet 在訪問時「亮明身份」時,Perplexity 拒絕的其實是被納入平臺體系的可能——那意味著它要放棄數(shù)據(jù)閉環(huán)、放棄自主推薦算法,最終變成亞馬遜商店一個無關緊要的「前端」。這家以挑戰(zhàn)谷歌搜索起家的公司,顯然不會接受這樣的命運。
![]()
Perplexity 創(chuàng)始人,圖片來源:Perplexity
而這種矛盾并不僅限于 Perplexity 和亞馬遜,在智能體 AI 狂飆的 2025,已經(jīng)有無數(shù)公司都在投入智能體的研究和開發(fā),雖然真正能夠日常代理用戶的智能體并不多,但在面對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的安全和利益考量,也必須面對類似的挑戰(zhàn)。
從矛盾走向共贏,還要靠 MCP?
國內市場也繞不開這種矛盾,只是目前智能體的體驗和進展,還遠觸及不到根本。
稍早前,美團發(fā)布了開源大模型 LongCat-Flash-Omni 以及獨立 APP《LongCat》。而在更早的 9 月,美團還推出了另一款獨立 APP《小美》,支持一句話點外賣、選餐廳訂座、購物等需求。但美團并不是最早讓 AI 一句話點外賣的廠商。
從去年智譜 AutoGLM 作為最早一批真正的智能體推出開始,通過屏幕識別和圖形界面交互,在手機上實現(xiàn)一句話點外賣、訂車票/機票,就是智能體在宣傳中最主要的「用途」。今年 8 月,智譜 AutoGLM(2.0) 正式上線并做了一個重大改變,即在「云手機」或「云電腦」中進行代理操作,需要用戶在「云端」登錄美團、攜程等平臺賬號。
![]()
圖片來源:智譜
賬號隱私和風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其實也凸顯了第三方智能體 AI 與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之間的矛盾,通過云手機,用戶甚至都不需要下載美團、攜程、淘寶等 APP。當然,有些讀者朋友可能已經(jīng)試過了 AI 點外賣、買車票或者其他復雜任務,但實際體驗可能一言難盡,或者是 AI 卡殼、平臺阻止,或者是需要用戶配合一步一步推進,效率遠低于自己手動操作。
但智能體 AI 與平臺也不是不可能解決的。最具代表性的可能解決方案就是已經(jīng)被行業(yè)廣泛接受的 MCP(大模型上下文協(xié)議)。作為 Anthropic 最早推出的開放性協(xié)議,MCP 的核心思路是讓大模型通過標準化接口調用外部服務,以取代「屏幕識別」「模擬點擊」等方式,既能滿足用戶體驗所需的便攜,也能契合平臺對于用戶的把握。
簡單來說,它為 AI 定義了一個「USB-C 接口」:誰提供功能、誰有權限、執(zhí)行結果是什么,全程可審計、可風控。理想情況下,智能體不用偽裝成人類點擊網(wǎng)頁,而可以直接、合法地「幫用戶下單一杯拿鐵」,平臺也能保留監(jiān)管與服務能力。
不只是 MCP 協(xié)議,比如 Google 推出的 A2A(Agent2Agent)協(xié)議更是直接面向智能體通信設計規(guī)范。當然,在今天這個智能體生態(tài)相當「草莽」的階段,想要讓智能體 AI、平臺、用戶都坐下來,心平氣和地進行商議,本身就很困難。亞馬遜雖然表現(xiàn)得比較強勢,但實際上也在推進與第三方智能體 AI 的合作。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亞馬遜與 Perplexity 之間的這場論戰(zhàn)到底會倒向什么樣的結果,也很可能影響其他平臺面對第三方智能體 AI 的態(tài)度與策略。
但正如辛棄疾詩云:「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不管是亞馬遜,還是美團其實也清楚,AI 將逐步成為新的 UI(用戶界面),無論怎么設防都終究攔不住,除了讓自己的 AI 被用戶接受,平臺也必須直面來自第三方智能體 AI 的挑戰(zhà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