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說,在南京人的記憶里,少不了一碗柴火餛飩的香氣。位于江蘇省南京市的小巷深處,藏著一家名為“又見炊煙”的餛飩店。店不大,卻吸引著全國各地甚至國外的游客。
店主尹正根今年76歲,留著白胡子,戴著圓眼鏡,因神似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成了年輕人鏡頭里的網(wǎng)紅爺爺。他和71歲的老伴兒王春蘭,在這間小店堅守了近30年。
![]()
盡管經(jīng)歷過人生的坎坷,他們卻一直保持著善意——收留躲雨的過路人,給身無分文的打工者賒賬,請路邊的流浪老人吃頓熱飯……
這間小店像一本厚重的城市日記,記錄著市井百態(tài),也承載著老兩口相濡以沫的愛情。游客們循著炊煙慕名而來,不僅為了嘗一口鮮美的餛飩,也想聽他們講述那些沉淀在歲月里的人生故事。
01
炊煙升起處,幸福正當(dāng)時
“又見炊煙”是一家充滿年代感的店:沒有精致的裝潢,只有被柴火熏黑的門頭、磨得發(fā)亮的木桌椅,以及墻上那張泛黃的結(jié)婚照。
灶臺前,王春蘭正弓著身子往土灶里添柴;身旁,老伴兒坐在長凳上,指尖輕輕一捻,一個飽滿的餛飩便落在了托盤內(nèi)。
餛飩店名取自歌曲《又見炊煙》,“炊煙升起處,必有人家;而有人家的地方,就有溫暖與盼頭。我們想做的,就是讓每一個走進店里的人,都能歇歇腳,嘗嘗家的味道”。這個愿望,一如當(dāng)年夫妻倆推著餛飩車四處奔波時,對安穩(wěn)日子的向往。
![]()
1949年,尹正根出生于安徽省安慶市,21歲那年,他成為上海鐵路局南京橋工段的一名工人。1977年,在工長夫婦的熱心撮合下,洗衣店女工王春蘭走進了尹正根的生活。相親那天,兩人在飯桌上聊得投機,飯后又一起看了電影《梁祝》。
尹正根初次上門時,特意從老家運來一袋新米,送到王春蘭家作為見面禮,還忙前忙后幫著干活兒,這份心意打動了王春蘭。“當(dāng)時也有人給我介紹條件更好的對象,但我相中了老尹,他待我真心實意,對我家人也格外照顧,這就足夠了。”
“那個年代的愛情簡單而純粹,看人先看人品,談情最重真心。”尹正根感慨道。對于婚姻長久的秘訣,他坦言:“靠的就是相互包容、相互理解。”
提起夫妻間的小情趣,王春蘭忍不住笑出聲:“那時候我胖,老尹總愛叫我胖子,每次吵完架,他總是先低頭,一邊‘胖子胖子’地叫,一邊問我有什么活兒要幫忙的,被他這么一逗,我的氣也消了。”
孩子出生后,家庭開支驟增,夫妻倆決定做點兒小生意貼補家用。由于家人多從事餐飲行業(yè),他們選擇了成本較低的餛飩生意。1985年,夫妻倆一起推著三輪車,開始了走街串巷的營生。寒來暑往,他們的餛飩攤幾經(jīng)輾轉(zhuǎn),最終在老門東扎下了根。
![]()
談及開餛飩店的初衷,尹正根表示這是王春蘭的心愿,出于對老伴兒的支持,他二話不說就張羅起來。
一路走來,老兩口分工明確:王春蘭是當(dāng)家的,負責(zé)煮餛飩,尹正根則幫著打下手,包攬劈柴、洗碗等體力活兒。夫妻同心,將小店打理得井井有條。“湯要熬好,肉要放足,分量要給夠。”尹正根至今不忘岳父岳母的叮囑,堅持用柴火慢燉的老法子,讓記憶中的味道得以延續(xù)。
![]()
比味道更打動人的,是店里的故事。有農(nóng)民工講述“10元愛心管飽餐”的溫暖;有戀人回憶因一碗餛飩結(jié)緣的浪漫;還有攤販說起深夜收攤時,老兩口總會送來熱乎的餛飩卻執(zhí)意不收錢的感動……
原來,這碗柴火餛飩早已超越了食物的意義,那些包進餛飩皮里的煙火氣,都化作了別人生命里的一道光,而每一個帶著故事離開的食客,都把這份溫暖珍藏在了心里。
![]()
02
用一碗餛飩,溫暖整座城
有時候,意外總是來得很突然。2015年端午節(jié),女婿突發(fā)腦溢血,情況危急,老兩口商量后,賣掉了一套房子。“那是我們準備養(yǎng)老的房子。”王春蘭回憶道,“但救人要緊,錢財都是身外物。”
![]()
經(jīng)過全力搶救,女婿雖然保住了性命,卻落下了偏癱的后遺癥。面對生活的重擔(dān),王春蘭堅定地說:“再苦再累一家人都要一起承擔(dān)。”
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更想為他人撐把傘。2017年的一天,暴雨傾盆而下,小店擠滿了避雨的行人,尹正根和王春蘭沒有絲毫不悅,反倒招呼著大家坐下。
這一幕,被人群中的一位記者悄然拍下,隨著報道在網(wǎng)絡(luò)上傳開。
2020年的一天,幾個外鄉(xiāng)民工在店門口徘徊,怯生生地問:“能賒碗餛飩嗎?”
王春蘭連連答應(yīng):“快給他們煮!看這樣子怕是餓久了,家里人知道該多心疼啊!”他們原本沒指望對方還錢,想著能幫一把是一把。沒想到,真有人專程回來付清了飯錢。
老兩口從此立下規(guī)矩:遇到困難的人都可以記賬。有人如約歸還,他們欣慰;有人無力償還,他們也不計較。“誰還沒個難處呢?”尹正根說。
2021年,尹正根和王春蘭又加入公益小店聯(lián)盟計劃,推出了“免費A套餐”,紅紙上寫著:“人遇到困難是難免的,進店報暗號A套餐,隨吃隨走,不用客氣。”
![]()
他們的善舉感染了許多人。有顧客偷偷在碗底壓了500元錢,還留下一幅畫:系著圍裙的尹正根和低頭包餛飩的王春蘭,旁邊寫著:感謝您,加油!
這幅畫被夫妻倆貼在墻上,成為小店最特別的裝飾。
“愛心餛飩”的故事不脛而走,2022年,小店登上了央視《味道》欄目,各大媒體爭相報道。如今,這里不僅是美食打卡地,還成了一張動人的城市名片。
![]()
“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罩大地,想問陣陣炊煙,你要去哪里……”收拾完最后一摞碗筷,尹正根不自覺地哼唱起來。年輕時,他愛這首歌的婉轉(zhuǎn)旋律,如今更懂歌詞里的深意。
“炊煙飄向的不是遠方,而是歸處。”尹正根突然想起有人曾問過他什么是愛情,他的回答是:“愛情就是三只手,年輕的時候手牽手,中年的時候手幫手,年老的時候手攙手。”
這些年,每晚忙到10點多,老兩口才能坐下來吃頓晚餐。望著老伴兒日漸斑白的鬢角,尹正根愧疚地說:“不知不覺我們都老了,如果人生能重來一次,我一定要對她更好些。”
當(dāng)筆者問尹正根何為幸福時,他脫口而出:“這世間有千萬種幸福,歸根到底,不就是守著這個小灶臺,看炊煙日復(fù)一日地升起嗎?”說完,他哈哈大笑起來。
![]()
炊煙散去,明天的太陽還會照常升起,而他們的故事,也會在這座城市里繼續(xù)飄香,撫慰著下一個推門而入的食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