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末的哈爾濱已透著寒意,哈醫大一院旁居民區的一間30多平方米小屋內,卻始終飄著飯菜香。這里是莊嚴國創辦的 “愛心廚房”,患兒家屬們都親切地叫他 “老莊”。八年來,這個小小的廚房,免費為白血病患兒家庭提供廚具、食材,成了幾百個外地求醫家庭的 “救命廚房”。可如今,50 多歲的老莊卻總把一句話掛在嘴邊:“我最希望這愛心廚房早日倒閉。”不是厭倦了日復一日的操勞,而是這份 “倒閉心愿” 背后,藏著他對所有患病孩子最滾燙的期盼 ,“廚房關了,就說明天下沒有白血病孩子了,這才是真的好。”
從陪女治病到為病童撐傘
老莊與愛心廚房的緣分,始于一場與病魔的抗爭。幾年前,他的女兒被確診白血病,那段日子,他帶著孩子在哈醫大一院輾轉治療,最發愁的不是高昂的醫藥費,而是 “孩子吃不上一口干凈營養的飯”。“白血病患兒得忌口,外面的飯不放心,租的小房子沒條件做飯,有時候只能啃面包、泡方便面。” 老莊至今記得,女兒化療后沒胃口,卻念叨著想吃家里做的紅燒肉,他跑遍醫院周邊,才找到一家愿意按他要求少油少鹽做的小餐館。也是那段時間,他看到太多和自己一樣的家庭:外地來的家長背著行李蹲在醫院走廊,啃著冷饅頭;有的家庭為了省錢,一天只買一份盒飯,家長餓著肚子看著孩子吃。2017 年 7 月,還在陪女兒治療的老莊,拿出積蓄,又找志愿者和好心人幫襯,在醫院附近租下這間小屋,“愛心廚房” 就此開張。
最初的想法很簡單:
“讓娃們能吃上口熱乎飯,哪怕只是一碗粥、一個雞蛋。”
如今,老莊的女兒已經 23 歲,早已治愈康復,找到喜歡的工作,成了他最堅實的后盾。可愛心廚房卻沒停下,從最初的幾戶家庭,到現在累計服務幾百名患兒;從只能提供灶臺和基本調料,到如今肉蛋奶、蔬菜水果每天不斷。老莊說,女兒常勸他:“爸,得堅持。” 可他心里卻藏著個 “自私” 的心愿:“我盼著廚房倒閉,盼著再也沒人需要它。要是哪天,沒有家長來這里做飯,就說明孩子們都健健康康的,不用遭這份罪了。”
為一口肉
揣著秤逛到超市打烊
“現在孩子們想吃啥有啥,可前些年,連吃頓肉都得算計著來。” 老莊翻著手機里的舊照片,照片里的廚房簡陋擁擠,灶臺是二手的,調料瓶是回收的玻璃瓶,“那時候最難的,是孩子沒有好吃的。”
為了給孩子們加營養,老莊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傍晚六七點,揣著小秤去附近的生鮮超市 “撿漏”。“正常肉 10 多塊錢一斤,晚上超市快關門了,會打折到七八塊,有時候還能買到處理的排骨、魚。” 他每次都只買一點,“多了放不住,少買勤買,保證新鮮。” 有次冬天,他為了等一塊打折的牛肉,在超市門口站了一個多小時。
廚房的租金、水電、米面油,全靠社會捐贈,月均幾千元的支出,常常讓老莊犯愁。“有次房東催房租,我實在湊不上,抱著賬本在廚房坐了一夜,想過要不就關了吧。” 可第二天一早,就有家長來做飯,一位來自外地的媽媽,端著剛煮好的小米粥,塞給他一碗:“莊大哥,我知道你難,這粥你趁熱喝,我們幾個家長湊了點錢,你先拿著交房租。” 那碗粥,老莊喝得眼淚直流,“不是粥好喝,是覺得有人懂,有人一起扛。”
那些年,廚房的使用率一直很高,卻也透著心酸。有家長為了省煤氣費,只用電飯鍋煮面條;有媽媽把雞蛋省給孩子,自己啃饅頭就咸菜;老莊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常會自掏腰包買些雞蛋、牛奶,偷偷放在灶臺邊,“就說人家捐贈的,別浪費。” 他怕傷了家長的自尊,也怕孩子們看出窘迫。
網紅博主來訪
愛心涌進冰城
今年,愛心廚房迎來了 “春天”。300 多萬粉絲的哈爾濱本地博主 “冰城左右哥”,偶然聽說了愛心廚房的故事,帶著團隊來拍攝1000多萬粉絲的博主 “李想要理想” 也專程趕來。用鏡頭記錄下這里的煙火與堅守。
“一下子就火了,全國的愛心人士都來了。” 老莊說,那段時間,廚房門口每天都有人送東西:龍泰公司送來整車的米面油和蔬菜,公益團隊幫忙翻新了灶臺和電路,陌生網友寄來兒童繪本和玩具,還有人直接轉賬,留言 “給孩子們買肉吃”。
變化肉眼可見,以前空蕩蕩的食材架,現在擺滿了雞蛋、牛奶、排骨、魚蝦;廚房新增了兩臺冰箱,專門存放新鮮食材;老莊還在醫院附近租下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取名 “小白希望廚之家”,免費給經濟困難的患兒和家屬住,“吃喝全免,讓他們不用再擠小旅館,能安心照顧孩子。”
![]()
廚房的餐費也有了 “暖心政策”:特別困難的家庭,不用交一分錢,做好的飯直接送到醫院病房;經濟條件好點的,交 25 元就能吃一天;正常收費 50 元,遠低于外面的餐費。“現在孩子們只要想吃啥,就能吃著啥。” 老莊笑著說,前幾天有孩子想吃草莓,當天就有愛心人士送來一箱,“看著娃們捧著草莓笑,我比自己吃還開心。” 幾天前,哈爾濱降溫,還有愛心人送來幾十雙雪地鞋,“給孩子們穿,別凍著腳。”
治愈者歸來
把溫暖傳下去
在愛心廚房,最讓老莊感動的,不是收到多少捐贈,而是那些 “回頭客”,治愈出院的孩子,總會想著回來看看。
15歲的涵涵就是其中一個。三年前,涵涵患白血病,在愛心廚房吃了一年多的飯。如今康復了,她每個月都會來兩三次,每次都不空手:今天拎著排骨,明天帶點牛肉,有時候還會幫著家長做飯。涵涵說,自己能吃上營養三餐,全靠愛心廚房,“現在我好了,也要盡份力,讓其他小朋友也能好好吃飯,早點康復。”
![]()
一位來自亞布力的小女孩,也是廚房的 “常客”。她10歲時患病,爸爸傷后喪失勞動能力,媽媽離家,爸爸獨自帶她來哈爾濱治病。在愛心廚房的一年里,很多家長幫著照看她,老莊還常給她買零食。如今治愈了,她每次來哈爾濱,都會特意來到廚房,送些玩具給其他小患者,“爸爸說,要記得幫過我們的人。”
“這些孩子,每次回來就喊我‘莊大爺’,又高又帥又精神地站在我面前,我就忍不住掉眼淚。” 老莊說,八年里,在廚房做飯的家庭,孩子治愈率超過 90%,“這是我最驕傲的事。”一句 “莊大爺,我們回來看看”,就能讓他開心好幾天,“覺得自己沒白干,這些苦沒白受。”
有孩子 “掉隊” 的揪心
更有女兒的鼓勵
當然,也有讓老莊揪心的時刻。偶爾會有家長來告別,說孩子 “走了”,每次聽到這樣的消息,他都緩不過來,“躲在廚房后面哭,總想不干了,太難受了。”
他回家跟女兒說起這事,忍不住哭了,女兒抱著他說:“爸,這個事你不做誰做啊?要是你不做,可能會有更多孩子受委屈。”
女兒的話,成了他堅持下去的動力。這些年,老莊沒給自己放過一天假,每天早上六點開門,晚上十點關門,幫著家長洗菜、看火,聽他們傾訴煩惱,有時候還幫著聯系醫院和公益組織。有人問他累不累,他說:“累,但值得。只要能多救一個孩子,多讓一個家庭看到希望,我就還能堅持。”
![]()
現在,常有博主想來記錄愛心廚房,老莊都會熱情接待,他想讓更多人知道這些孩子的故事,“不是要募捐,是想讓大家多關注白血病患兒,多給他們點溫暖。” 但他始終沒忘那個 “倒閉心愿”:“我盼著有一天,我能鎖上廚房的門,再也不用打開。到時候,我就帶著女兒去旅游,跟她說‘你看,天下的孩子都健健康康的,咱們的廚房可以休息了’。”
“只要孩子們能好,我就繼續守著這煙火。但我更盼著,這煙火能早點熄滅,因為那意味著,再也沒有孩子需要在醫院里過年,再也沒有家長為一口飯發愁。”這份樸素的心愿,藏著一個普通人最偉大的愛 ,他守著廚房,卻盼著它消失;他付出所有,卻只愿 “無用武之地”。而這方小小的愛心廚房,也早已不是一個做飯的地方,而是一盞燈,照亮了患病家庭前行的路。或許,當老莊的 “倒閉心愿” 實現的那天,才是對這份堅守最好的回報,才是這座城市最溫暖的 “圓滿”。
來源:哈爾濱日報
記者:王鴻凌
責任編輯:田苗
審核:董景峰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