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精心裝點的架火
![]()
迎鼓表演現場
![]()
非遺進校園,逯云花(中)指導小學生學習擊镲
每逢正月十五,太原市清徐縣東于鎮便沉浸在一片歡樂祥和的海洋之中,夜空被璀璨的焰火點亮,仿佛一幅絕美的畫卷。由百余面彩繪大鼓、燈籠隊、抬鼓隊和鑼鼓隊組成的迎鼓隊伍,宛如一條靈動的巨龍,隨著架火依次綻放。鼓聲如雷,似萬馬奔騰;燈光閃爍,若繁星點點鼓潮燈潮交織在一起,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璀璨華章
迎鼓,作為東于架火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賦予了東于架火獨特的魅力。它的參與,讓東于架火與其他架火形式截然不同,成為獨一無二的藝術存在。那激昂的鼓點,仿佛是歷史的脈搏在跳動,訴說著東于鎮千年的故事;那絢麗的煙火,如同歲月的火焰在燃燒,照亮了這片土地的文化傳承之路。
正是這份獨特的魅力,吸引了太原市及鄰近地區的人們慕名而來。他們懷著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來到東于鎮,只為了近距離感受這個項目的獨特魅力。
2011年,東于架火迎鼓習俗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它是集民間手工技藝、民間美術、民間舞蹈、民間音樂和建筑于一體的藝術精品,每一項元素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民俗專家們對它給予了高度的肯定與喜愛。他們認為,東于架火迎鼓習俗不僅是民間藝術的瑰寶,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體現。它承載著東于鎮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反映了當地的歷史變遷和社會發展。正因如此,東于鎮成為了遠近聞名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深厚積淀
據清徐縣志記載,境內的民間焰火,以東于鎮的架火為盛。
據傳宋代東于鎮就有了燃放焰火的習俗。清朝乾隆年間,東于鎮迎來了它的輝煌時期。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店鋪林立,來往客商熙熙攘攘,集市規模較大,瓜果蔬菜常年交易。那時的東于鎮,就像一個繁華的城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過去,東于鎮放架火全靠民間藝術人自己制作。從正月初六開始,整個東于鎮便沉浸在一片忙碌熱鬧的氛圍之中。街上的人們自己砍柳枝燒木炭,而后用碾加工,那“咕嚕咕嚕”的碾聲,仿佛是歲月在低吟。火藥由老人按配方精心配制,每一個步驟都嚴謹而細致,容不得半點馬虎。婦女們則在家用牛皮紙卷打燈筒、炮筒、起火、走小筒,她們的手指靈活地舞動,仿佛編織著一個個美麗的夢想。年輕人負責灌裝火藥,他們充滿活力,為架火的制作注入了新的力量。
接下來就是一系列復雜而精妙的操作,制作桌子、綁火、門面的裝彩、組裝架火、點燃架火……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民間藝人的智慧和心血。其中,綁火是架火的重要一步。第一層以炮開架,叫“就地一聲雷”,那響亮的炮聲仿佛是架火表演的開場號角,瞬間點燃了人們的熱情;第二層叫“開門炮”,寓意著新的一年開門大吉,好運連連;第三層叫“炮打燈”,璀璨的燈光與響亮的炮聲相互映襯,美不勝收;第四層叫“炮打燈神箭”,仿佛似神箭劃破夜空,帶來無盡的驚喜;最后一層則叫“上天燈”,象征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再將每層門面身后的火線連接起來,然后就是一層一層往上頂桌子。每層門面都代表了一個月份,平年做12層,閏年做13層,數量不能多也不能少,這體現了傳統文化的嚴謹和規范。搭好色彩斑斕的彩妝高塔,前面掛滿了各種剪紙彩帶,精美的剪紙是民間藝人心靈手巧的體現;兩面插滿了彩旗,在微風中輕輕飄動;頂端則懸掛令旗或帥旗,威武雄壯,讓人不禁肅然起敬。
文化瑰寶
2015年,逯云花成為東于架火迎鼓習俗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11月1日,逯云花告訴記者,61歲的她與這項民俗結緣已逾半世紀。在母親的熏陶下,她十幾歲便隨長輩學習鼓點編排與架火制作。那一個個鼓點,仿佛是她心中的旋律;那一次次架火的制作,仿佛是她手中的畫卷。她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詮釋著對這項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執著。
逯云花介紹,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東于架火從制作、造型、裝飾等方面都進行了挖掘整理,不斷改進。與現代的聲、光、電相結合,使東于鎮的架火在保留原有民間傳統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當現代的燈光與古老的架火相互交融,當科技的聲音與傳統的鼓聲相互呼應,東于鎮的架火達到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完美融合,仿佛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讓人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無限魅力和強大生命力。
她守護的不僅是一門技藝,更是一個千年故事的延續。這份榮譽背后,是世代傳承的使命與責任。
為了加強保護和傳承,東于鎮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措施。建起了架火迎鼓非遺展覽室,這里陳列著各種與架火迎鼓相關的文物、圖片和資料,仿佛是一部生動的歷史教科書,讓人們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這項傳統文化的歷史和發展。舉辦了東于民間社火圖片展供人們參觀,那一幅幅精美的圖片,記錄了東于鎮民間社火的精彩瞬間,讓人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活力。
同時,東于鎮還積極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東于架火迎鼓習俗。通過這些活動,培養了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讓傳統文化在年輕一代中生根發芽。東于架火迎鼓習俗,正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繼續繪就絢麗的畫卷。記者 白云 宋小宇
記憶檔案
架火迎鼓習俗是山西省清徐縣東于村、高白村一帶特有的民俗文藝形式。該活動以夜間游行的迎鼓隊伍為核心,融合儀仗、鑼鼓、嗩吶、社火表演等元素,配合架火燃放形成綜合性節慶民俗,蘊含迎春納福的文化內涵。
來源:太原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