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12時03分48秒(農(nóng)歷九月十八),我們將迎來2025年立冬節(jié)氣。
俗語:“立冬不過午,春寒四十五”,今年立冬“過午”了嗎?冷暖趨勢又是如何呢?
![]()
立冬是二十四節(jié)氣當中的第十九個節(jié)氣,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
“立,建始也”,立冬的“立”字,意味著建立、開始。
“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冬字則含有終結、收斂的含義。
![]()
所以,立冬不僅標志著冬季的正式開始,更蘊含著自然界萬物活動趨向休止、進入閉藏狀態(tài)以規(guī)避寒冷的深意
在流傳已久的農(nóng)諺里:“立冬不過午,春寒四十五”。
![]()
這里的“午”,指的便是午時(中午11點至13點)。
古人將一天劃分為十二時辰,每個時辰都承載著不同的自然之氣。
![]()
老一輩人認為,若立冬的交節(jié)時刻未能跨越午時,便意味著天地間的寒氣占據(jù)了先機。
這股勢頭將會延續(xù)下去,導致來年春天出現(xiàn)長達四十五天左右的持續(xù)低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倒春寒”。
![]()
而立冬精準地落在了旭日初升、萬物漸蘇的“卯時”(早晨5點至7點),這個時辰,不僅遠在“午時”之前,更是一天中陽氣初生卻仍顯稚嫩的時刻。
此時的寒氣,顯得尤為強盛和執(zhí)拗。
![]()
根據(jù)古老的智慧,這預示著在接下來的季節(jié)輪回中,即使春天如期而至,冬日的寒意也不會輕易退場,它將在春回大地之時,頻頻回眸,帶來一段春行冬令的時光。
![]()
2025年立冬的具體時間為:2025年11月7日,12:03:48,農(nóng)歷的九月十八。
從時間上來看,今年恰逢“下午立冬”,月中立冬也就暖冬的趨勢。
而關于今年冬季究竟會有多冷的更多線索,則藏在“早立冬”與“公立冬”這些更為有趣的身份密碼之中。
![]()
"早立冬",更是一份來自季節(jié)的"凍哭"警告。
"早立冬凍死牛,晚立冬暖烘烘"。這句流傳千年的農(nóng)諺,用最樸實的語言道破了立冬時刻早晚與整個冬季冷暖的微妙聯(lián)系。
![]()
古人以午時為界,將立冬劃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午時之前為"早立冬",預示著嚴冬將至。
午時之后為"晚立冬",則意味著暖冬可期。
今年這個中午報到的立冬,是不折不扣的"晚立冬"。
在祖先的觀察體系里,這意味著冬季的寒冷勢沒有搶占先機。
![]()
就像一場漫長的季節(jié)戰(zhàn)役,冬天的腳步踏著黎明未登場,其寒威自然更不會旺盛,持續(xù)的時間也可能不會變長。
那些期待暖冬的寶子們,恐怕要做好準備了。
![]()
拿出去年的羽絨服,拿出去年的棉擋風應該可以御寒,沒有必要再買新的裝備。
這樣一看,與"立冬不過午,春寒四十五"的預言形成了完美呼應。
![]()
不過,關于今年暖冬的證據(jù)鏈還不止于此。
在古人更為精妙的分類體系里,今年立冬還擁有"母立冬"這個說法。
![]()
如果說"早立冬"是寒冬的第一個信號,那么古人還為我們留下了更精密的解碼鑰匙。
"公立冬"與"十月冬"的雙重認證,讓寒冬的預測顯得更加確鑿無疑。
![]()
在古人深邃的時空觀里,數(shù)字不僅用于計算,更蘊含著陰陽的奧秘。
單數(shù)為陽,為"公";雙數(shù)為陰,為"母"。
![]()
今年立冬落在農(nóng)歷九月十八,"十八"這個鮮明的雙數(shù)數(shù),為今年刻下了"母立冬"的印記。
農(nóng)諺"公立冬凍死老狗,母立冬單衣過冬"用最生動的對比告訴我們:"公立冬"的冬天,寒冷不容小覷,連耐寒的老狗都難以招架。
![]()
若是"母立冬",人們甚至只需穿著單衣就能安然過冬。
這一"公"一"母"之間,預示著完全不同的冬季景象。
![]()
今年立冬落腳的農(nóng)歷九月,也為暖冬的預測增添了重要砝碼。
立冬在農(nóng)歷月份中并非固定不變,它可能在九月,也可能在十月。
![]()
“九月霜降無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也就說明,農(nóng)歷九月出現(xiàn)霜降時天氣比較暖和,而十月出現(xiàn)也就預示著寒冷。
![]()
"母立冬"的陰陽屬性和"九月冬"的月份特征,如同兩份相互印證的權威認證,共同指向同一個結論。
今年或許是一個“暖冬”的季節(jié)。
![]()
今年立冬比較特殊,我們應該準備什么呢?這不,立冬三個主要習俗,你知道么?
1.添新衣:立冬天氣轉(zhuǎn)冷,及時添加衣物以防感冒,同時,這也象征著為迎接寒冬做好準備,祈求家人安康。
![]()
2. 吃餃子:這是一個傳統(tǒng)。
因為天氣寒冷,人體需要更多能量,而餃子營養(yǎng)豐富、易于消化,可以為抵御嚴寒打下身體基礎。
![]()
立冬的餃子也是說法的,餡料講究“溫補”。
豬肉白菜餡是最為經(jīng)典的選擇,羊肉大蔥更適合寒冷地區(qū)。
![]()
3. 吃鴨子。
立冬有“補冬”的習俗,鴨子作為滋陰補陽的食物,是此時節(jié)的佳品。
通過食用鴨子,為身體補充營養(yǎng),迎接冬天。
![]()
這一點南北方有區(qū)別,南方多食雞鴨煲湯進補,而北方慣用羊肉。
在福建,立冬還有“吃交冬糍”的習俗,福建人認為,立冬吃糍粑能“補冬御寒”,象征著“豐收團圓”。
![]()
在這一天一定要早睡早起,“必待日光”養(yǎng)陽氣。
《黃帝內(nèi)經(jīng)》中記載:“冬三月,次未必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
立冬后,白天變得越來越短,夜晚變長,古人主張“早睡早起”,可以避免在黑暗中早活動,擾動體內(nèi)的陽氣。
有專家表示,晚上10點半前入睡,早上7點左右起床,保證7-8小時睡眠,這樣才可以補充精力,順應“冬藏”的規(guī)律。
![]()
添衣保暖,“薄衣多層”可以預防受涼,立冬習俗,是我們對于季節(jié)的感知,更是對生活的熱愛。
話說,你們呢有啥習俗呢?
![]()
![]()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