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熬夜很容易
早起卻很難

1.生物鐘偏移為什么你天生就容易晚睡晚起
一個真相是,人體并非完全由你“主觀決定”什么時候該醒。晚上困意、早上清醒,這一套節奏其實受“生物鐘”(circadian rhythm,晝夜節律)控制。這個節奏和光照、溫度、活動模式等環境因素密切相關。
當你晚上開燈、刷手機、熬夜做任務時,這些刺激會抑制褪黑素(melatonin)的釋放,延后困意出現的時間。久而久之,你的晝夜節律也會“后移”。
![]()
多數情況下,人們會形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但有些人的晝夜節律天生存在差別。
有個專門的狀況叫 Delayed Sleep Phase Disorder(DSPS,延后型睡眠–覺醒相位障礙)。 這類人通常入睡時間比“常規時間”晚兩個小時以上,早上也難以按時清醒。特點是——不是因為閑逛到很晚就睡不著,而是真的生理“時鐘信號”遲到。比如某些學生或年輕人,平時晚上才感到困,卻被課程、工作的起床需求強制早起;身體的生物鐘與社會作息“對不上”,結果就變成常常睡眠時間延后、白天疲憊但夜里精神。
這個機制說明了,熬夜容易并不僅是“偷得浮生半日閑”,而是你對“夜型偏好”+環境刺激不合理管理的長期累積效應。
2.睡眠慣性醒來那一刻真的很“迷糊”
另一個讓早起困難的原因叫“睡眠慣性”(Sleep Inertia,喚醒后慣性狀態)。它不是“賴床心理”,而是你從深度睡眠階段被強制喚醒后,大腦、身體還沒完全從睡眠狀態切換到“工作狀態”的那段混沌期。這種慣性會導致反應變慢、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緩等,并可能持續數分鐘到半小時,甚至在部分情況下更久。
更糟糕的是,如果你本身前一晚就睡得不夠、深度睡眠沒有充分,sleep inertia 的效果會更強。換句話說,每一次逼自己早起,恰好從深度睡眠中“被拉起”,你就更容易覺得“頭昏腦漲”,起床緩不過勁來。
相比之下,熬夜雖然累,但通常你是主動延長醒著時間,這段期間大腦還處于清醒狀態;你不會被突然從深度睡眠中拉起去上課或去上班,所以心理上反差沒那么強、痛苦感也沒那么明顯。
3.睡眠壓力+心理機制
熬夜“有甜頭” 早起卻往往沒獎勵
除了生理鐘 + 慣性機制,還有心理 + 行為層面的因素在作怪。
·睡眠壓力(Sleep Pressure)累積:你越晚睡、醒著的時間越長,身體對休息的“需求”越強。但如果你經常晚睡,早上起床之后,其實“壓力”還沒得到釋放,整個人會覺得疲憊又不舒服。
·即時獎勵機制錯位:熬夜往往伴隨“自有時間”:可以看劇、聊天、做自己喜歡的事,這些都是立即可感知的心理回報。而早起通常意味著責任、趕時間、效率任務,不是那么容易產生“愉悅感”。人本能傾向追求“立刻有回報”的行為。
·社會節律沖突(Social Jet Lag):你的生物節律(可能是偏晚型)跟社會安排(上班、上課時間)不吻合,這種內在 vs 外在節奏的不匹配,在每天早起時“撞擊”你。你體內“激素 + 神經 +覺醒機制”的節奏被固定安排拉扯,早上起來就會“卡住”。
這幾個因素疊加起來,就讓“熬夜”短期內看起來輕松、看似自由;而“早起”卻成了一場身體 + 心理都要耗費的戰斗。
4.調整策略讓早起成為可調適的習慣
既然熬夜容易、早起難,那有沒有方法讓早起痛苦指數下降?
答案是:有,而且不一定要猛改夜間生活,而是“慢慢調 + 有策略 + 給自己一點獎勵”。
以下是幾種可操作的做法:
·固定作息時間
盡量每天固定上床和起床時間,包括周末。不要讓周末“睡到中午”把整個節律打亂。這樣可以減少生物鐘和社會節律之間的沖突。
·提前推進入睡時間
如果你習慣晚睡,可以每隔幾天把上床時間提前 10–30 分鐘,慢慢往前挪,而不是一口氣硬生生在晚上提前兩小時。
·早晨光照刺激
醒來第一件事盡快接觸自然光(開窗、拉窗簾、出門走一圈)。光線是生物鐘的重要“校正器”,能幫助你告訴身體“新一天開始了”,抑制褪黑素(melatonin),增強覺醒信號。
·改善喚醒方式減少慣性
避免反復按“貪睡”(snooze)鬧鐘。研究發現,使用“snooze”功能可能延長睡眠慣性,讓你醒后更迷糊。可考慮使用漸增光亮鬧鐘、提前設定自然光亮起等柔和喚醒方式。
·打造“早起激勵”機制
給早上安排一件你真喜歡的事:比如一杯你最愛的咖啡、一段讀書時間、晨間運動、音樂播放……把早起從“任務”變成“獎勵”。心理上對早起的期待越高,被鬧鐘拉起的痛苦感越小。
·確保睡眠總量與質量充足
固定作息之外,還要保證每晚睡眠時間滿足自己身體需求(通常成人建議 7–9 小時,但因人而異),減少夜間中斷、優化臥室環境(光線、溫度、噪音等),提升深度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REM sleep)的比例。
5.早起難不是懶
可以理解也可以改善
熬夜容易、早起難,遠非只是“太懶”的借口,而是生理機制+心理偏好+行為環境交織的結果。
理解“生物鐘偏移 + 睡眠慣性 + 心理/行為機制”的整體作用,給你調節策略,就別再把早起當懲罰,而是調整為“可以習慣的節奏”。
慢慢調、耐心做、循序漸進,你完全有可能讓早上變成一天里最舒服、最有儀式感的時段。
![]()
內容來源:清華大學出版社、中國青年報
技術編輯:曾杰
責任編輯:夏潔
審核:馬學智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