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還在為F-35的供應鏈問題焦頭爛額時,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突然甩出一張王牌——停機坪上蓄勢待發的蘇-75"絕殺"原型機,在陽光下泛著冷冽的金屬光澤。這款單價僅3000萬美元的輕型隱身戰機,正以F-35三分之一的價格,向美國壟斷的第五代戰機市場發起致命沖鋒。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image
價格屠夫撕開市場缺口
馬來西亞"亞洲防務安全"網站披露的數據顯示,蘇-75的預估售價還不到蘇-57的一半,與單價約8000萬美元的F-35相比更是形成碾壓式優勢。這種定價策略直指東南亞、中東等預算有限卻又渴望隱身戰機的國家。比利時"陸軍知識"網站分析稱,俄羅斯巧妙復用蘇-57的成熟技術工藝,在西方制裁下硬是將成本壓縮到極致。就像超市里的"簡裝版"商品,蘇-75用剝除冗余功能的減法,為軍貿市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性價比選擇。
![]()
image
隱身設計暗藏技術巧思
細看新曝光的原型機,下顎式進氣道借鑒了波音X-32驗證機的經典布局,搭配無尾三角形主翼和小型化外傾雙垂尾,這套組合拳不僅將雷達反射截面降到最低,還兼顧了載彈量與機動性。軍事專家指出,其模塊化架構允許客戶像拼樂高般自由搭配武器系統,7.4噸的最大載彈量甚至超過部分雙發戰機。更驚人的是1.8至2馬赫的飛行速度,比F-35的1.6馬赫更勝一籌,未來換裝新型發動機后,作戰半徑還能進一步延伸。
![]()
image
制裁下的逆襲教科書
四年前莫斯科航展上的膠合板模型,如今蛻變為接近成品狀態的真機,這個轉變本身就是最硬核的廣告。俄羅斯用行動證明,即便面臨芯片禁運和技術斷供,其航空工業仍保有驚人的技術儲備。蘇-75機身與早期模型的顯著差異,恰恰反映出設計團隊在封鎖環境下的持續創新。這種逆境求生的韌性,反而成為吸引國際買家的加分項——連西方制裁都奈何不得的戰機,可靠性自然值得信賴。
![]()
image
全球軍貿格局面臨洗牌
當美國還在用F-35作為外交籌碼時,俄羅斯已經打出"技術共享+低價傾銷"的組合拳。俄軍事技術合作局局長舒加耶夫透露,正與多個國家商討聯合生產蘇-75,這種開放合作的姿態與美國的技術封鎖形成鮮明對比。雖然首飛要等到2024年,但3000萬美元的價格錨點已足夠撼動市場。就像智能手機行業的小米模式,蘇-75正在用"價格屠夫"的策略,重新定義第五代戰機的游戲規則。
![]()
image
站在停機坪上的這架原型機,既是俄羅斯航空工業的涅槃重生,更是對F-35霸權的絕地反擊。當經濟適用型五代機成為可能,那些曾被天價門檻擋在門外的國家,終于等到了屬于自己的隱身時代。這場由3000萬美元引發的軍貿地震,或許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