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的越南之行,因一則軍售消息引發了各方的關注。據一同參與訪越的美國官員證實,赫格塞思在和越南國防部長潘文江的會談中,討論了向越南出口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 C-130“大力神”軍用運輸機的可行性。
![]()
由于越南國內已經多次傳出越軍想要進口這款中型戰術運輸機的消息,所以外界認為,雙方的此次會談,達成初步出口意向的可能性非常大。
這意味著越南空軍有望告別蘇聯時期遺留的安26“老古董”,迎來首款美制中型戰術運輸機。
![]()
對越南而言,這不僅是裝備更新的簡單迭代,更是其國防戰略轉向的重要信號;
要理解越南對C - 130的迫切需求,就得先看看其目前運輸機隊的窘迫現狀。
越軍現役主力運輸機仍是上世紀90年代從蘇聯引進的安26輕型運輸機,這批服役近30年的“老將”早已不堪重負。
![]()
在河內近郊的嘉林空軍基地,經常能看到地勤人員圍著布滿銹跡的機身忙碌,為了讓這些老飛機勉強升空,他們不得不從報廢機體上拆零件“湊數”,甚至通過第三方渠道高價采購二手配件。
去年臺風“海燕”災后救援期間,一架安26因液壓系統故障緊急迫降,事后調查發現竟是使用了超過保質期的蘇聯庫存零件。
這種“拆東墻補西墻”的運維模式,不僅嚴重影響戰備效率,更讓機組人員時刻面臨生命危險。
![]()
安26的性能短板更讓越南軍方頭疼。這款最大載重僅5.5噸的運輸機,連運送一輛輕型裝甲車都顯得吃力,而其1100公里的最大載重航程,甚至無法覆蓋越南南北1600公里的國土跨度。
在2023年南部洪澇災害中,越南空軍不得不安排安26進行多趟往返運輸,原本單程3小時的航程因中途加油硬生生拉長到5小時,大量救援物資因此延誤。
![]()
更要命的是,安26的機艙密封性極差,越南濕熱的氣候導致電子設備頻繁短路,每次執行任務前地勤人員都要提前4小時進行防潮處理,即便如此,飛行中儀表盤失靈的情況仍時有發生。
為緩解運力危機,越南前幾年從西班牙引進了3架卡薩C295輕型運輸機,但這款最大載重僅9噸的機型,面對越南復雜的地理環境和多樣化任務需求,終究只是“杯水車薪”。
![]()
相比之下,C - 130“大力神”的性能優勢堪稱碾壓。作為全球最成功的中型戰術運輸機之一,C - 130家族已服役超過60年,衍生出近40種改進型號,出口至60多個國家和地區。
此次越南意向采購的C - 130J“超級大力神”作為最新改進型,最大載重提升至近20噸,能一次性運送92名空降兵或一輛M113裝甲運兵車,其5250公里的最大航程更是安26的4倍多。
![]()
更重要的是,C - 130J具備卓越的野戰起降能力,即便在泥濘的簡易跑道上也能平穩起降,這對山地和沿海地區占比超過70%的越南來說至關重要。
泰國空軍裝備的12架C - 130H在2024年緬甸難民危機中的表現,更讓越南軍方印象深刻,這些運輸機連續兩周每天起降15架次,在復雜氣象條件下仍保持100%的任務完成率。
![]()
而美國推動這筆軍售的動機,更是直指其印太戰略核心。自2017年推出“印太戰略”以來,華盛頓一直試圖拉攏地區國家構建對華包圍圈,越南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與中國的南海爭端,成為美國重點爭取的對象。
赫格塞思此次亞洲之行,除越南外還訪問了日本、馬來西亞和韓國,行程安排清晰地展現出美國編織“安全網絡”的意圖。
在東京,他與日本防衛大臣敲定了提前實現國防開支占GDP2%的目標;在吉隆坡,他借東盟防長會議之機推銷“印太經濟框架”;而在河內,C - 130軍售則成為美國打開越南防務市場的“敲門磚”。
![]()
正如五角大樓在聲明中強調的,赫格塞思此行的核心是“通過實力維護地區和平”,本質上就是要通過軍售綁定盟友,共同應對所謂“大國威脅”。
但美國的“慷慨”并非毫無條件。據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正試圖將軍售與經貿談判掛鉤,要求越南在紡織品關稅、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上做出讓步。
這種“胡蘿卜加大棒”的策略,在之前對韓、對日軍售中已屢試不爽。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國可能會以“維護地區安全”為由,要求越南允許美軍使用金蘭灣等軍事基地,這將嚴重沖擊東南亞的戰略平衡。
![]()
事實上,在赫格塞斯訪越期間,雙方已就“海上安全信息共享”達成共識,這意味著美國可能會獲得越南在南海的水文數據和艦艇動向,從而進一步強化其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
不過這筆軍售的推進也面臨諸多障礙。越南軍隊長期使用俄制裝備,其作戰指揮和后勤保障體系都建立在蘇式標準之上,要兼容美制裝備并非易事。
C - 130J的維護需要全新的技術培訓和配套設施,僅飛行員轉型訓練就需要至少18個月,這對經費有限的越南空軍來說是不小的負擔。
更重要的是,俄羅斯不會坐視越南向美國靠攏,莫斯科已表示愿意向越南提供更先進的伊爾 - 112V運輸機,并承諾轉讓生產線技術。這
種“美俄博弈”讓越南陷入兩難選擇——既想借助美國力量制衡中國,又不愿徹底得罪傳統盟友俄羅斯。
![]()
從地區格局來看,C - 130軍售可能成為引發東南亞軍備競賽的導火索。菲律賓已向美國訂購了6架C - 130J,印尼則計劃引進空中客車A400M,這些舉動都表明東南亞國家正加快提升空中投送能力。
而中國在南海的島礁機場建設和海空力量常態化巡航,也讓周邊國家產生了強烈的“安全焦慮”。
在此背景下,美國通過軍售不斷強化與地區國家的軍事聯系,不僅不會帶來所謂的“和平穩定”,反而會加劇地區緊張局勢。
說到底,美國向越南出售C - 130運輸機,本質上是一場各取所需的戰略交易。越南希望借此實現裝備升級和外交突圍,美國則試圖通過軍售滲透影響力,為其印太戰略尋找支點。
![]()
但這種建立在零和博弈基礎上的合作,注定難以持久。對越南而言,過度依賴外部力量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如何在大國博弈中保持戰略自主,平衡好發展與安全的關系,將是其面臨的長期考驗。
而對整個東南亞地區來說,只有堅持對話協商而非軍事對抗,才能真正實現共同安全與發展。這場圍繞“大力神”展開的軍售博弈,究竟會給南海局勢帶來怎樣的變數,值得持續關注。
參考資料:
特朗普之后,赫格塞思本周“出征”亞洲四國——上觀新聞
![]()
美防長訪越欲深化軍事合作——參考消息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