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俄烏戰爭,俄羅斯軍隊在戰場上的糟糕表現,不僅連累俄羅斯自己喜提“菜俄”綽號,連帶著全世界稍微沾點俄系血統的武器,也一并遭到了質疑。
就比如前美國空軍指揮官、軍事情報專家克里斯蒂安·奧爾曾在著名軍事網站《1945》上發文,對中國空軍展開了一番銳評,并拿中國戰機曾經深受俄系影響說事,明確指出
“除殲20外,中國其他戰機都不是F15J的對手”。
![]()
(F15J)
這位軍事專家指出,除了自主研發的五代機殲20之外,中國的其他戰機要么直接從俄羅斯引進,要么在設計上帶有濃厚的俄系風格,特別是繼承了俄系蘇27“側衛”家族的血脈。
而俄系戰機,尤其是側衛系戰機,在俄烏戰爭中的糟糕表現,已經證實了這類戰機存在明顯缺陷,已經難以適應現代化空戰的需求,更無法與北約戰機相抗衡。
![]()
(日本自衛隊)
基于此,克里斯蒂安·奧爾甚至認為,日本航空自衛隊僅憑借F15J戰機,便足以壓制中國除殲 - 20以外的全部戰機。
并且,F15J能夠在日本本土進行自行組裝生產,便于大規模制造,作戰能力更為卓越,除了會受到中國五代機殲20的代差碾壓外,幾乎難逢敵手。
那么,真相究竟怎樣呢?
![]()
(日本航空自衛隊)
中國的俄系戰機,早已超越了俄羅斯原版
首先,從實際情況來看,克里斯蒂安·奧爾當然是胡說八道,因為中國除了殲20以外,還有另一款五代機殲35。
殲20既然能夠靠著自己的五代機性能壓制F15J,那么同為五代機的殲35自然也有類似的實力,“中國其他戰機都不是F15J的對手”的說法在這種實力碾壓面前,又怎么可能成立呢。
![]()
(殲35)
不過,就算是將殲20這個詞,換成五代機,這種說法依舊站不住腳。
因為克里斯蒂安·奧爾的核心論點,就是將中國俄系戰機和俄羅斯戰機混為一談。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空軍在上世紀90年代從俄羅斯引進蘇27戰機,開啟了研發第三代戰機的現代化進程。
目前在中國軍隊的序列當中,除了殲20、殲35和殲10是完全自主研發,其他的殲11、殲16、殲15確實也流淌著俄系血統,但伴隨著中俄兩國軍事發展的分野,中國的俄系戰機,早已和俄羅斯本土版本不能同日而語。
![]()
(俄系戰機對中國意義非凡)
例如,在航電系統方面,俄羅斯戰機之所以在俄烏戰場上屢屢受挫,根本原因在于俄羅斯落后的電子工業格局,導致航電系統更新遲緩,無法有效掌握戰場態勢,最終只能在北約支持下擁有“全地圖視野”的烏克蘭軍隊面前,遭遇嚴重失利。
相比之下,中國早在上世紀90年代便大手筆投入互聯網、電子工業、芯片制造、通信產業等高精尖領域。
加之海灣戰爭期間,美軍信息化作戰給中國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國一直將信火一體模式視為未來軍事發展的核心。
這也使得中國的俄系戰機,盡管外觀上仍是俄系風格,卻在內在性能上,尤其是信息化作戰領域早已完成了對俄羅斯原版的超越。
![]()
(殲16就有俄系血統)
以殲15為例,這款戰機以側衛家族的蘇33為原型,最大起飛重量達32500千克,最大速度可達2.4馬赫,最大航程為3500公里,可以說在飛行性能上,還是能夠看出濃厚俄系印記,它繼承了俄系戰機一貫的強大推力與高速性能優勢,突防能力和機動靈活性極為出色。
但除了飛行性能,殲15在航電系統、武器系統等關鍵領域方面,早已實現對俄系戰機的全面超越。
![]()
(殲15)
根據互聯網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殲15的改進型號殲15T,已換裝最先進的多功能氮化鎵有源相控陣機載雷達。
該雷達能夠在超過250公里范圍內探測到非隱形戰斗機目標,即使對隱形戰機的探測距離也接近150公里。
與此同時,該戰機座艙內配備了廣角全息顯示屏和分布式孔徑系統,配合數據鏈等相關聯合作戰系統的加持,實現了360度無死角態勢感知。
![]()
(殲15T)
在動力方面,殲15T早已換裝國產發動機,與俄系發動機相比已是脫胎換骨;在武器方面,殲15T可以掛載霹靂15空射導彈,這款導彈的威力如何,至少號稱“五代機下我無敵”的陣風戰機,有苦說不出。
僅從這樣的數據來看,這樣的一款武器,誰又能因為它有俄系血統,就忽視它所取得的巨大進步與卓越性能呢?
![]()
(殲15原型蘇33)
殲16,輕松料理F15J
而在應對F15J這個具體話題方面,考慮到殲15T是一款供職于海軍航空兵艦載機,多少有點專業不對口(雖然完全可以勝任)。
或許比起它,中國更有可能動用殲16戰機,這款戰機更是中國五代機之下的最強戰力代表之一,有著炸彈卡車的美譽。
而從它的航電系統,以及武器掛載情況來看,應對區區的F15J,可能壓根就不是問題。
![]()
(殲16)
這主要是因為殲16的航電系統極為先進。根據互聯網上公開的資料,這款戰機配備了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擁有約2600個氮化鎵(GaN)TR組件,對RCS為5平方米的空中目標的探測距離超過300公里,能夠同時跟蹤30個目標并打擊其中6個。
此外,通過算法優化和新型氮化鎵材料的應用,殲16抗干擾能力和多目標處理能力顯著提升,即便在復雜電磁環境下也能來去自如。
在光電領域,殲16搭載了第三代光電瞄準系統,更是集高分辨率成像、自動跟蹤、紅外搜索與跟蹤(IRST)等多種功能于一身,能夠在遠距離之外對目標進行精準探測與識別,引導發起精準打擊。
![]()
(中國空軍)
相比之下,F15J的雷達載雷達仍沿用脈沖多普勒雷達,探測范圍和多目標處理能力相對不足,再加上F15J的IRST系統探測距離較短,且未集成EODAS,戰場感知能力自然遠不如殲16戰機。
這也就意味著,一旦兩者相遇,F15J甚至有可能還沒有發現任何蛛絲馬跡,就已經遭遇了殲16的鎖定。
![]()
(日本戰機)
鎖定之后,便是打擊。這一點不用多說。美國目前在超視距空戰導彈領域的發展已顯停滯,暫無一款能與中國的PL17(中國新一代超視距空空導彈,具備大射程、高精度等特點)相匹敵的武器,即便是性能最強的AIM260,也就僅能與中國10年前的霹靂15持平。
這意味著,在空戰過程中,F15J面對殲16時,不僅難以提前發現對手,而且武器裝備也處于絕對劣勢。
![]()
(日本戰機)
此外,殲16在機動性、服役年限、規模優勢以及升級潛力等方面,幾乎每一項都壓倒性地優于F15J。
面對如此局面,克里斯蒂安·奧爾的話,大家笑笑就可以。
![]()
(殲16)
參考資料: 1、澎湃新聞《殲16,戰力滿格的制空尖刀》 2、央視新聞《殲-15總設計師:殲-15T有著更強的作戰能力》 3、環球網《日F15J設計老舊 換先進雷達導彈也難敵殲15殲1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