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那會兒,中美之間在南海出了件大事,大家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挺揪心的。就是4月1日那天,美國海軍一架EP-3電子偵察機跑到中國海南島東南海域上空轉悠,干的活兒是收集情報啥的。
中國海軍航空兵趕緊派了兩架殲-8II戰斗機上去攔截,其中一架編號81192的飛機由王偉開著,他當時33歲,是個經驗老道的飛行員。結果美機不聽勸,還突然轉彎,螺旋槳直接撞上了王偉的飛機尾部,把戰機搞得失控。王偉只好彈射跳傘,傘打開了,人落海了。
可之后呢,國家出動十多萬人搜救,愣是沒找到人影。這事兒過去20多年了,現在咱們再看,才搞明白為啥當時那么多人也白搭。
王偉從小就對飛機著迷,1986年考上空軍航空大學,畢業后主動去海南海軍部隊服役。那地方天氣熱,條件苦,但他干得帶勁,飛了上千小時,執行過不少任務。
2001年3月剛升中隊長,沒想到一個月后就出事了。他的犧牲后來被追認革命烈士,還得了海空衛士稱號啥的。
![]()
美國那架EP-3是電子偵察機,裝備一大堆天線和傳感器,從沖繩基地飛來,離海南島東南110公里左右的海域上空晃蕩。中國監測到后,派王偉和戰友趙宇的飛機上去驅離。按照規矩,他們保持距離喊話,讓對方走人。
可美機不配合,突然左轉,螺旋槳就把王偉的戰機尾翼給切了。戰機斷成兩截,王偉彈射出去,傘在空中開了,但人掉進海里。美機也傷了,機鼻碎了,左翼變形,只能迫降在海南陵水機場。
中國扣了飛機和24名機組人員,后來外交談判,美方道了歉,人員4月12日放走,飛機7月拆了運回去。
搜救行動馬上就啟動了。海軍出動上百艘艦艇和飛機,地方漁民、民兵也摻和進來,總人數超過10萬,覆蓋好幾萬平方公里海面。持續了14天,到4月14日才宣布停止,確認王偉犧牲。找到些飛機碎片和降落傘,但人就是沒影。大家當時都急壞了,國家層面也高度重視,可就是沒結果。
![]()
為啥找不到呢?這得從當時的情況說起。先是南海那地方本身就難搞。水深幾百米,洋流快,每秒1米以上,風浪大,4月初那會兒海面能見度低,波光粼粼的,肉眼找人跟大海撈針似的。
王偉跳傘的位置離陸地遠,110公里開外,洋流一卷,人就不知被沖哪兒去了。加上可能撞擊時受傷了,落水后沒法自救,或者傘纏住了啥的,導致沉底了。
![]()
再有,當時中國海上搜救能力還弱。2001年那時候,沒專業的遠海搜救體系,設備簡單,靠人海戰術多。彈射座椅上沒衛星定位,就靠傘的顏色和反光條,救生電臺可能撞壞了或泡水失效,沒信號發出來。
搜救隊伍雖多,但大多用眼睛看、船上拉網,效率低。比起美方那先進裝備,中方技術差距大,預警和定位系統都跟不上。
![]()
其實這些原因不是一蹴而就的,得放到時代背景下看。20世紀末到21初,中國國防現代化剛起步,南海這種復雜海域,氣象多變,臺風啥的常見。搜救經驗也少,沒像現在那樣有衛星網覆蓋。
過去20多年,現在咱們明白這些了,主要靠技術進步和歷史回顧。北斗系統建起來了,衛星定位準,能實時跟蹤。預警機如空警-2000服役了,遠程監控南海空域。專業救助船進駐南沙,深海探測設備齊全。軍民融合搜救機制完善,響應快,效率高。事件后,中國加速這些建設,暴露的短板一個個補上。
原來殲-8II速度快,但電子設備落后,遇上EP-3這種情報機,差距明顯。現在殲-20啥的出來了,航母編隊巡南海,美軍偵察機不敢亂來。搜救能力也躍升,類似事件再發生,找人幾率大多了。王偉的犧牲成了催化劑,推動這些變化。
![]()
當時中美實力對比,美方軍機先進,機組訓練足,中國在南海維護主權不容易。王偉他們上去攔截,就是在履行職責。美機闖入經濟區,違反規矩,導致碰撞。外交上,中國堅持立場,要美方負責,最后雖沒全贏,但守住了底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