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一架美制“黑鷹”直升機在烏克蘭頓涅茨克地區低空飛行,悄悄接近紅軍城西北郊。機上載著11名烏克蘭最精銳的特種兵,準備執行一項極為危險的突襲行動。幾分鐘后,無人機蜂擁而至,炮火覆蓋全場,特種兵全數陣亡,黑鷹也未能幸免。
更讓人意外的是,俄方高調開放前線,邀請全球記者參觀;烏方卻封鎖消息,禁止所有報道。烏克蘭軍方為何要孤注一擲派遣精銳部隊去執行這樣一場近乎自殺的任務?澤連斯基政府究竟在掩蓋什么?這場行動的失敗,會不會成為烏克蘭戰爭的轉折點?
![]()
特種兵的任務原本是要打開紅軍城的一條生命通道。紅軍城,也叫波克羅夫斯克,是頓巴斯西部的咽喉要地。俄軍圍了15個月,到了10月底,城市基本被包成一個“鐵籠”,里面的烏軍部隊吃不上飯、斷水斷電,靠無人機投送餅干和雪水維持生存。
這11名特種兵的行動,是一次孤注一擲的賭命突襲。這次任務由烏克蘭軍事情報局局長布達諾夫親自指揮,烏軍總司令西爾斯基也親赴前線壓陣。可惜俄軍早已布控,直升機一接近,俄軍無人機就將目標鎖定。地面防空系統隨即啟動,十幾架FPV自殺式無人機像獵鷹一樣撲來。
![]()
這次作戰用的“黑鷹”并非美國軍援的現役軍用機,而是從國際市場上淘來的二手民用型號,連最基礎的電子干擾設備都沒有,飛行時就像一只沒穿盔甲的靶子。俄軍事后發布的視頻顯示,士兵遺體、被炸焦的地面、散落的美制裝備一清二楚。
紅軍城的戰局正急劇惡化。俄軍從四個方向合圍,已經控制約70%的城區。烏軍前副防長承認,烏克蘭已經失去對波克羅夫斯克和季米特洛夫的控制權。戰場地圖顯示,所謂的“灰色地帶”被俄軍切割成多個孤立區域,烏軍小股部隊被反復包圍。
![]()
前線士兵無法撤退,補給線幾乎中斷,投降人數明顯上升。兩名被俘的烏軍士兵透露,紅軍城內斷水斷電,傷員就躺在泥地上呻吟,五天沒有熱食,指揮體系混亂,甚至聯系不上上級。這些信息,被俄方迅速用作宣傳材料,對外釋放“烏軍瀕臨崩潰”的信號。
到了11月1日,俄軍邀請國際媒體前往波克羅夫斯克西北郊突襲現場,表示愿意提供安全通道。普京在記者會上公開表示,“全世界都可以來看真相”。而烏克蘭外交部幾乎在同一時間發布禁令,將紅軍城及周邊劃為“禁止記者進入區域”,并威脅未經許可者將承擔法律后果。
![]()
這道禁令成了“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最佳注腳。西方媒體進不去前線,只能引用俄方消息。BBC、路透社、德國之聲等主流媒體變成了“二手轉述者”。烏克蘭輿論陣地幾乎全面失守,國際社會的判斷越來越傾向于俄方版本。
這場失敗暴露的不只是戰術漏洞,更讓人看到烏克蘭軍方在兵力、指揮、后勤上的全面吃緊。美國國防部早在10月31日就指出,紅軍城方向烏軍兵力僅為俄軍的八分之一。戰爭持續兩年多,烏克蘭前線兵力每月凈減1萬至1.5萬人,老兵大量流失,逃兵案件高達16萬起。
![]()
反觀俄軍,依托充足的人力和裝備,采用“飽和轟炸+小分隊滲透+地下礦道穿插”的作戰模式,逐步壓縮烏軍空間。這種“磨盤式”打法對烏軍消耗極大,尤其在烏軍預備隊已基本耗盡的情況下,一條防線崩塌就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紅軍城的圍困已持續三周,烏軍生存空間極度壓縮。烏方曾嘗試使用無人機運物資,但每架無人機最多只能運10至15公斤。維持紅軍城內五千人最低生存需要上千次飛行任務,而僅上周俄軍就擊落了38架烏軍無人機。
![]()
補給線幾乎形同虛設,前線正在靠“硬撐”。而這場突襲行動的失敗,也意味著烏軍最精銳的特種作戰能力進一步削弱。被殲滅的這11人,是布達諾夫從基輔直接調派的“王牌部隊”,平時主要負責敵后滲透與戰略打擊,訓練周期長、經驗豐富,一旦損失,短期內難以補充。
這是一筆烏軍承受不起的硬傷。與此同時,美國與歐洲的援助也出現明顯松動。10月29日,美國宣布將在三個月內從東歐數國撤回部分駐軍,其中包括駐羅馬尼亞的第101空降師,這個基地曾是向烏克蘭輸送物資的重要節點。
![]()
德國基爾研究所的數據顯示,歐洲7-8月對烏援助相比上半年下降了57%。烏克蘭國防部長內部承認,由于美軍援中斷,烏軍彈藥缺口已擴大至40%。歐盟承諾的1400億歐元援助因成員國分歧而擱置,能源修復資金缺口高達40億歐元。
澤連斯基在10月28日接見荷蘭外長時表態,希望中國能施壓俄羅斯結束戰爭。但他又稱中方正在向俄方提供武器生產機械,陷入一種“兩頭下注”的尷尬境地。說明烏克蘭外交策略已經陷入迷失,既指望西方繼續援助,又想借助中國影響力調停戰爭。
![]()
國內方面,由于前線接連失利,軍隊內部信任危機加劇。布達諾夫作為情報局長越界指揮戰術,西爾斯基親赴前線督戰,說明中層軍官體系已無法獨立指揮,必須靠高層“親自上陣”穩住局面。
這種指揮混亂,比兵力短缺更危險。紅軍城的失敗,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烏軍的真實處境:兵力枯竭、指揮混亂、后勤崩潰,還要靠政治宣傳撐場面。澤連斯基政府封鎖記者,只是拖延曝光的時間,但真相遲早會傳出。
![]()
如今的烏克蘭,已經陷入三重困境:軍事上的節節敗退、政治上的形象焦慮、信息戰場的全面被動。俄軍不斷擴大戰果,西方援助逐步縮水,烏軍高層依舊沉浸在“我們還在堅守”的話術中。
這場突襲的殘骸,仍然冒著煙火,像個警告,提醒世人戰爭早已不是英雄主義的舞臺。烏克蘭想靠一場高調的行動改變戰局,結果卻把自己推得更深。戰爭,終究會逼迫人們面對現實,不是靠宣傳能撐下去的。
![]()
這場以黑鷹直升機為主角的突襲,本想成為反擊的樣板,結果卻成了潰敗的標志。烏克蘭封鎖信息、封鎖真相,只能換來更大的信任危機。戰爭正在逼近臨界點,下一步怎么走,才是真正的生死考驗。
信息來源:
[1]俄軍圍攻紅軍城,澤連斯基承認“局勢嚴峻” 參考消息
[2]俄國防部稱在紅軍城擊潰一支烏克蘭特種部隊,“11名人員均被擊斃” 環球網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