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剛看到南大食堂在賣帝王蟹,他們就下架了?!沒腦的,大學飯堂賣帝王蟹,還說什么物美價廉,師生歡迎支持之類的屁話。請問現在的老師和學生都這么富裕了嗎?確實有錢又有需求的,可以去海鮮酒店吃,而非讓貧困生看著眼饞又買不起。
![]()
大學食堂賣999元帝王蟹?這波操作是“創新”還是“越界”?
南京大學食堂最近搞了個大新聞——999元一只的帝王蟹直接上架!校方還美其名曰“多層次供應”,說這是為了滿足“差異化需求”。可這波操作一出,網友直接炸鍋:“大學食堂是慈善機構還是海鮮市場?師生都這么有錢了?”
![]()
高校食堂的“初心”去哪兒了?
根據《食品安全法》和高校食堂不得盈利等要求,高校食堂的核心任務是“保障學生基本餐飲需求”,堅持“公益性、保本微利”原則。南京大學這波操作,表面上是“豐富菜品”,本質卻是用商業邏輯綁架教育場景。
試想:一個普通學生一個月生活費1500元,一只帝王蟹就占三分之二開支。當食堂玻璃缸里游著999元的帝王蟹,而貧困生還在為5元套餐發愁時,這哪里是“差異化”?分明是用消費分層撕裂校園生態!
![]()
法律允許≠道德正確
從法律角度看,高校食堂賣帝王蟹確實不違法。《價格法》要求明碼標價,只要不哄抬物價,定價是商家的自由。但法律底線≠道德紅線,高校食堂不是外面的商業酒樓!
其一,公益屬性被稀釋。高校食堂享受土地、稅收優惠,本質是公共服務。當它開始追逐“高端市場”,相當于用公共資源補貼少數人的奢侈消費。
其二,教育使命被模糊:大學是育人的地方,不是培養“高消費習慣”的場所。當學生圍著帝王蟹拍照發朋友圈時,傳遞的是“有錢就能享受特權”的價值觀。
![]()
網友熱議
支持者認為,高校食堂應滿足多元化需求,提供高端菜品是市場化的體現,而且學生確實也有這個需求啊。
反對者批評,此舉背離公益屬性,加劇校園消費分層,可能引發學生間的攀比心理。
中立者建議,設置獨立檔口并明確標識,保障學生的自主選擇權,倡導節儉意識。
還有部分網友調侃“建議下一步賣佛跳墻”,也有聲音呼吁校方公開定價依據和成本核算。
![]()
輿情翻車:南大的“危機公關”暴露了啥?
南大回應時,大篇幅強調“保留平價菜品”,卻只字未提“帝王蟹是否下架”。這種“避重就輕”的態度,暴露出兩個問題:
輿情意識薄弱:事件發酵后,校方沒第一時間承認“決策失誤”,反而用“常規菜品”搪塞,激化了公眾不滿。
身份認知錯位:高校食堂不是商業機構,它的一舉一動都代表學校形象。當“999元帝王蟹”成為熱搜,損害的是“學術凈土”的聲譽。
![]()
高校食堂的“正確打開方式”
與其爭論“該不該賣帝王蟹”,不如思考高校食堂的邊界在哪里?
保障基本需求:15元以下菜品應占70%以上,確保貧困生吃飽吃好。
分層供應需透明:高端檔口應獨立核算,避免用公共資源補貼商業行為。
強化輿情管理:重大決策前需評估社會影響,避免“好心辦壞事”。
![]()
別讓“帝王蟹”啃食高校的教育初心
南京大學的這波操作,像一面鏡子,照出了高校食堂的“身份焦慮”——既要市場化,又要公益;既要創新,又要守土。南大及時撤離了帝王蟹,雖然沒有道歉,但是也算是知錯就改了。
但真相是:高校食堂的“創新”,不該以犧牲教育公平為代價。當一只帝王蟹的售價相當于貧困生半個月生活費時,所謂的“多層次供應”,不過是給消費主義披了件“教育創新”的外衣。
你怎么看?高校食堂是該“高端化”還是“普惠化”?評論區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