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話題#高校規定學生沒課也不能待宿舍#登上熱搜,引發廣泛關注。據報道,近日,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有學生發視頻,稱學校規定即使沒課也不允許學生待在宿舍,“一大早就被宿舍阿姨叫醒”。發帖學生無奈表示:“外面下著雨,我們該何去何從?”
視頻畫面顯示,雨天里,多名學生撐著傘在戶外徘徊,還有學生搬來凳子直接坐在室外。有學生表示確有此事,“大一學生即使沒課也不能回宿舍”。該校學工處工作人員回應稱,學校就是這樣規定的,沒有辦法更改。據其介紹,對新生要管理嚴格一點,希望這樣的約束能讓他們形成習慣。
不可否認,在沒有課的情況下,某些學生待在宿舍,要么睡懶覺,要么玩游戲,既影響學業,也養成不良習慣。而該高校規定學生沒課也不能待宿舍,則能避免前述情況。不過,在下雨天不讓學生回宿舍,既顯得校規實施過于僵化,失去高等教育應有的溫度,也表明該校管理存在形式主義。
即便如此規定很有必要,但也要有一定靈活性,比如根據當時天氣、學生身體等特殊情況適當調整,而不是無視特殊情況,“一刀切”地實施所謂的校規。因為這會讓學生覺得學校管理缺乏人性化,缺少基本的溫度,而是只為執行校規所呈現出的表面文章,恰恰忽略了學生內心的真實需求。
而一些高校近年來一個顯著變化是,校規或者細節管理越來越靈活、越來越有溫度。比如說,多所高校為學生提供網上自選宿舍床位服務。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作息習慣、生活要求,和其他同學自由匹配。這比過去高校隨機分配宿舍要人性化。“學生沒課不能回宿舍”一刀切則反人性化。
值得注意的是,采取類似僵化、失溫管理的高校并非個例。社交平臺上有不少網友反映,自己所在的學校也有類似的規定。西安翻譯學院也曾對學生宿舍實行半封閉化管理,要求學生上午沒課也不準回宿舍。但該高校已作出調整,這說明管理者意識到過于重視紀律約束,對學生缺應有溫度。
高等教育絕不是“冰冷教育”。只有建立適合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校規校紀,才能培養出真正合格的人才,而某些缺乏人性的或者說扭曲的校規,可能會培養出聽話的“乖孩子”,但未必培養出“知冷知熱”的人才,因為學校沒有向學生傳遞溫度,相反,校規或某些做法會讓學生感受到寒意。
2025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1335萬,較去年減少7萬,高考人數逐漸減少或將是種趨勢;同時,不少高校擴建、擴招的腳步并未放緩,這意味著有限的生源面臨更激烈的爭奪。顯然管理靈活、有溫度的高校更能贏得高考生和家長的青睞。而類似于“學生沒課不能回宿舍”的高校則可能被拋棄。
即便上述高校規定學生沒課也不能待宿舍的初心是好的,但被學生吐槽,說明好的初心≠好的結果。歸根結底,說明該校在制定相關校規時,既沒有換位思考,也未聽取學生意見。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學生對學校與學生權益相關事務享有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當學生發帖曝光“學生沒課也不能回宿舍”,就是向該高校非人性化的校規表達不滿,希望該校管理者能聽懂學生心聲,及時修改僵化、失溫、形式化的校規條款,讓學生切實感受到高校是自己的另一個“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