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本網發布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文章觀點僅供參考,所涉及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為提高文章流暢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編譯,讀者請自行辯解!如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
養寵廿八載竟為國寶老夫婦抉擇引熱議
28年,黑龍江老夫婦養的“寵物龜”突然成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四爪陸龜,野外只剩300只,比你小區廣場舞隊還稀罕。當專家說出“私自飼養違法”時,老兩口紅著眼眶做了個決定,這一幕看哭了全網。他們養了28年的龜,到底藏著多少故事?上交時那句“就當送娃上大學”,背后藏著多少不舍?本期就帶大家走進這對老夫婦與“國寶龜”的半生緣。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相遇92意外來客養28年
1992年春天,家住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的老周夫婦在院子菜窖旁發現了兩只巴掌大的“石龜”,背甲帶著土黃色斑紋,前爪各有四趾,縮在磚塊縫里瑟瑟發抖。老兩口覺得可憐,找了個舊搪瓷盆裝起來,喂點白菜葉、蘋果塊,沒想到這倆小家伙竟愛吃得很。
從那天起,陽臺角落就成了龜的地盤。老周用木板搭了個小窩,老伴每天早上都要掰片新鮮生菜,看著它們伸長脖子吞咽;天暖和了就搬到窗臺曬太陽,龜會慢悠悠爬到花盆邊打盹,爪子扒拉著陶土盆沿咯咯響。老兩口沒給龜起正經名字,總喊“大龜”“二龜”,看電視時就放在膝蓋上,摸著涼涼的背甲聽天氣預報。
![]()
28年就這么過去了。大龜長到臉盆大,背甲邊緣磨出了光滑的包漿;二龜性子活潑,總愛順著老周的褲腿往上爬。老兩口早就把它們當成家里的一份子,逢年過節包餃子,還要單獨切小塊瘦肉喂“咱的老伙計”。誰也沒多想這龜到底是啥品種,只知道它們陪著老兩口搬了三次家,看著孫子從襁褓長到大學畢業。
![]()
政策引擔憂專家辨龜身份
2020年夏天,老周和老伴正坐在門口擇菜,電視里突然播起“禁止私自養殖野生動物”的宣傳,畫面里放著各種保護動物的照片,老兩口心里咯噔一下——自家陽臺那倆“老伙計”,好像跟電視里的烏龜有點像?
越想越怕,老周趕緊翻出電話本,撥通了市野生動物救助中心的電話。
三天后,專家帶著儀器來了,蹲在地上看了半天,又用卡尺量了背甲,突然抬頭說:“大爺大媽,你們這龜可不一般啊!”
專家指著龜的爪子數:“一、二、三、四,這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四爪陸龜!野外現存不到300只,比大熊貓還金貴!”
更讓老兩口傻眼的是,專家說這龜已知最長壽的才活了16年,他們養的這兩只,竟然已經28歲了。
老周手里的搪瓷盆“哐當”掉在地上,盆沿磕出個豁口——28年了,他們養的哪是寵物,分明是活的“國寶”啊!
![]()
老兩口含淚上交傳家寶
老周蹲在地上半天沒起來,手指摩挲著大龜背甲上的紋路,那是28年里無數次喂食時摸出的包漿。老伴坐在小馬扎上抹眼淚,"養了28年啊,比咱孫子還大呢",說著掀開陽臺角落的舊木箱,里面是給龜曬背的石板、切菜的小案板,還有孫子小時候畫的"我家兩只大烏龜",紙都黃了邊。
夜里老兩口睡不著,聽見陽臺有響動,披衣去看,月光下菜畦里空空的,才想起龜早被專家暫養在救助站。老伴坐在小板凳上發呆,"總夢見大龜扒拉菜葉子,二龜順著墻根爬",說著抹了把臉,枕頭濕了一大片。
![]()
轉天一早,老周給救助中心打電話,"俺們想通了,國家保護肯定比咱強"。來接龜那天,工作人員帶了專業運輸箱,老周蹲下來摸了摸大龜的頭,龜伸長脖子蹭了蹭他的掌心,老兩口眼圈一下子紅了。老伴咬著嘴唇沒說話,顫抖著把二龜抱進箱子,蓋蓋子時指關節都白了,卻笑著說:"給國家才放心,它們該有個正經歸宿。"
龜從陽臺寵到保護區功臣
兩只龜被送到黑龍江省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住進了恒溫恒濕的陸龜館。頭個月還有點認生,總縮在巖石縫里,飼養員按老夫婦說的,每天切半塊蘋果放在食盤里,沒幾天大龜就敢爬出來叼著蘋果往石洞里拖,二龜跟在后面扒拉它的尾巴,跟在老周家陽臺時一個樣。
![]()
母龜在保護區養得更壯實了,2021年春天,飼養員發現它總用前爪刨沙土,一挖就是半米深,扒拉開土一看,底下埋著7枚乒乓球大小的蛋,帶著淺褐色斑點。專家說這是全國首例人工環境下四爪陸龜自然繁育,都替老兩口高興,特意拍了視頻發過去。那年夏天,6只小龜破殼,背甲嫩黃,爬起來跌跌撞撞,像撒了把會動的金粉。
后來專家給龜做體檢,抽血時發現它們的DNA修復酶活性是人類的3倍,代謝率比同體型陸龜低40%。“難怪能活這么久!”研究員拿著報告直樂,說這倆老龜身上藏著“長壽密碼”,現在成了保護區的“科研功臣”。
![]()
飼養員每天記錄它們的活動,大龜愛趴在加熱燈下睡覺,二龜總去扒拉溫度計,好像嫌不夠暖和,跟老周說的“二龜最調皮”一點不差。
老夫婦與國寶的雙向奔赴
網友刷到新聞都夸老兩口“實在”,說這才是真疼龜——不像前陣子熱搜上那個老板,為了炫耀養鷹嘴龜當寵物,被警察找上門還嘴硬“我養了十年憑啥上交”。老周和老伴不懂啥叫“熱搜”,就知道社區主任來家里送錦旗時,說他們給全國養寵物的人做了榜樣。
保護區的小王每個月都發視頻過來,大龜趴在巖石上曬太陽,背甲油亮;二龜帶著幾只小龜刨土,爪子扒拉得沙土亂飛。
![]()
老兩口坐在炕頭看,老周拿放大鏡瞅小龜的爪子:“你看這四趾,跟它媽小時候一個樣!”老伴翻出舊相冊,指著1992年拍的搪瓷盆:“那會兒才這么點,現在都當姥姥了。”鄰居來串門,老兩口就把手機遞過去:“瞅瞅咱的龜,現在是保護區的‘龜瑞’,養活六個小的呢!”
守護二十八載放手尊重生命
如今,兩只龜在保護區成了“龜瑞”,繁育的小龜都能自己刨土找食;老夫婦手機里存滿龜的視頻,逢人就說“咱的龜現在是國家的功臣了”。
28年的守護是把寵物當家人,最后的放手是把家人還給自然。
這對老夫婦用最樸素的選擇告訴我們:愛不是攥在手里,是讓它在更廣闊的天地里好好活。
愿更多人遇見時珍惜,需要時放手——對生命最好的尊重,就是讓它自由生長,代代相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