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7號立冬,“上午立冬十欄九空,下午立冬單衣過冬”,今冬很冷嗎?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斗轉星移,節氣更低向前,今年的11月7號,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北”,太陽的位置也剛好到達黃經225°時,立冬就來了。
![]()
立冬一到,意味著秋天結束了,正式開啟冬天。屆時,氣候特點將有降溫、冷空氣入侵、時有伴有雨雪的寒潮等。
立冬不僅是冬季里的第一個節氣,還是我國古代社會“四時八節”之一,自古人們就非常重視這一天,通常會舉行迎冬、觀風向、祭祖祭天等儀式,部分地區也有飲宴、吃餃子、釀黃酒、吃甘蔗、吃生蔥等一些習俗活動。
在《禮記·月令》中記載: “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天地不通,閉塞而成冬”,自古以來,立冬就是一個標志著冬季開啟的節氣,就承載著人們對時序的敬畏與對生活的期盼。
到了現代,已經沒有古時候那種迎冬大典了,但老祖宗留下的“天氣諺語”仍然比較廣,雖然有一定的地域性,但作為籠統的參考還是值得去了解的。
例如,在《田家五行》中,就有“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的記載,意思是說,如果立冬當天是晴天的話,往往預示著當年冬天里雨雪天氣少,相對暖和一些。反之,則預示著冬天可能雨雪頻繁,天氣寒冷。
還有在《農政全書》中也記載說:“立冬北風冰雪多,立冬南風好晴天”,意思是說,如果立冬當天刮得風以北風為主的話,那么就預示著當天的冬天里,可能冰雪天氣會比較頻繁,天氣寒冷。
反之,如果當天刮的風以南風為主的的話,則預示當年的冬天里晴朗的天氣將成為主導,相對暖和。
![]()
這些口耳相傳的農諺,雖然只是一種“經驗之談”,但藏著古人觀天察地的智慧,也成了后人提前備冬的實用指南。
今年公歷11月7號,農歷九月十八,就是立冬了,在民間有“上午立冬十欄九空,下午立冬單衣過冬”的講法。什么意思?今年冬天會很冷嗎?
這句話農諺不難理解,從字面意思就能大致看出來。
大意是說,立冬到來的時間要是在中午12點之前,那么按照老祖宗的經驗總結,說明今年冬天來得比較急,也比較迅猛,天氣降溫會降得很快,冬天會比較寒冷。
那么,寒冷到什么地步呢?
根據老祖宗“上午立冬十欄九空”的說法,冷到耐寒的牛都受不了,說明可能是個寒冬。
相反,如果立冬到來的時間過了中午12點后,那么,按照老祖宗總結的經驗,說明今年冬天會來得慢悠悠,溫度降得很慢。
這樣一來,預示著接下來的這個冬天會過得很暖和,穿著單衣也能過冬(夸張的說法)。
![]()
那么,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呢?
從今年立冬節氣的交節時間來看,是交節時間在12點3分48秒,屬于過了12點的情況。因此,按照民間的說法,今年算是“下午立冬”。
所以,按農諺中的說法,不出意外的話,今年應該會是一個暖冬,有利于大家出行。
此外,今年的立冬,還是民間說法中的 “早立冬”、“立冬在月頭”、“白天立冬”和“雙春遇早冬”。
民間諺語說:“早立冬過年穿單衣,晚立冬冷到三月中”、“早立冬晴,一冬暖;早立冬陰,一冬冷”、“早立冬遇雨,整個冬天雨不稀;早立冬雪,一冬雪堵門”;“立冬在頭,凍死老牛;立冬在中,單衣過冬;立冬在尾,二月才寒”;“白天立冬,穿單衣;晚上立冬,凍死牛”、“雙春遇早冬,冷熱兩頭沖”,也都預示著今年冬天多半可能是個暖冬。
對此,大家是怎么判斷的?您認為,今年的冬天是暖冬還是冷冬呢?期待您的分享,感謝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