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氣騰騰的小碗菜、便捷的刷臉支付、老人們圍坐一堂的歡聲笑語……在咸安區的三家“幸福食堂”里,一幅幅溫暖的養老畫卷正徐徐展開。這一切,都源于157萬元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的“點石成金”。這筆資金通過精準投向設施采購、適老化改造與運營補貼,已成功轉化為106862人次的老年餐飲服務,真正讓彩票公益的甘霖,滋潤了社區幸福的“食”光。
![]()
小碗菜里的大民生
10月30日上午10時許,咸安區茶花路“幸福食堂”的后廚已是蒸汽氤氳。一屜屜剛出鍋的熱菜被熟練地分裝進白瓷小碗:金黃的紅燒魚塊、油亮的玉米排骨湯、翠綠的酸菜炒青豆……工作人員動作利落,空氣中彌漫著誘人的香氣。
運營方安苑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治斌介紹,這座100余平方米的食堂自今年6月營業以來,日均接待130人次,其中七成是老年人。菜單上40道菜品價格親民,分為3元、6元、7元、10元、15元五檔,每日輪換供應30余種。
“我們的米、油均來自自有供應鏈,每天嚴格記錄食品抽檢、廚具消毒和菜品留樣。”他指著墻上的食品安全公示欄說道,“要讓老人吃得放心,也要吃得豐富。”
11時剛過,南山“幸福食堂”漸漸熱鬧起來。老人們端著餐盤,在陳列柜前駐足挑選。選好菜品后,他們熟絡地對準攝像頭“刷臉”付款,全程不過數秒。工作人員介紹,老人們在第一次來就綁定了支付系統,往后連手機都不用掏。
89歲的桂振興每天乘公交專程趕來:“菜豐盛,味道好!”75歲的嚴大姨接過話頭:“我坐三站路過來,比自家做飯省心多了!”
![]()
公益助力空間煥新
這三家“幸福食堂”的誕生,源于一場政企合作的民生實踐。
2024年6月,安苑公司開始改造企業閑置資產,籌建茶花路、南山、青龍路三家食堂,政府則提供政策與資金支持。其中,157萬元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的注入,成為項目落地的關鍵推力。
咸安區財政局綜合股負責人艾向廣細數資金去向:76萬元用于配備智能化點餐系統、消毒設備及適老化餐具;60萬元投入場所適老化改造——防滑地板、無障礙通道、緊急呼叫裝置讓安全無處不在;21萬元優化廚房動線,提升供餐效率。
至今年6月,三家食堂全部竣工,昔日閑置空間蛻變為暖意融融的“老年餐桌”。
運營環節的精準設計同樣彰顯巧思。依照彩票公益金明確規定,咸安區常住60周歲以上老年人每日可享3元就餐補貼(早餐除外)。補貼通過智慧養老平臺發放,在刷臉就餐時直接抵扣餐費,無需現金流轉。此外,90歲以上老人可享15元以內免費用餐。
數據顯示,2024年至2025年,食堂累計服務老年人106862人次,其中今年新增人數一半以上,發放用餐補貼30余萬元。公益金的持續投入,讓“政策紅利”化作碗中熱飯,激活了老年人的參與熱情。
![]()
一餐飯溫暖一座城
中午時分,青龍路“幸福食堂”座無虛席。這里飄散的飯香,吸引的不僅是老年群體,許多周邊工作的年輕人也是常客。
“這里衛生看得見、味道好,關鍵是價格還便宜,”正在就餐的年輕上班族小陳說道。當天,一間臨窗的小包廂里,更是坐滿了圍桌聚餐的白領。
店員對記者介紹,還有些家庭,家長中午忙,沒時間買菜、做飯,就在安苑幸福食堂充卡,讓孩子們到食堂就餐,就圖個“吃得放心”。
更令人期待的是,“幸福食堂”的功能還在不斷拓展。據透露,食堂計劃在非用餐時段將場地改造為老人的休閑空間,專門設置下象棋、圍棋等活動區域。
“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這里不僅是一個吃飯的地方,更能成為老年人的‘第二個家’。”李治斌笑著說,目前“幸福食堂”還有兩家正在選址和裝修中。
在這個溫暖的午后,食堂里飄散的不僅是飯菜的香氣,更有一份濃濃的幸福味道。當人們在明亮的食堂里邊用餐邊聊天,笑聲在餐廳里回蕩,“幸福食堂”已經超越了簡單的餐飲功能,成了連接社區、溫暖人心的精神港灣。
記者手記
從彩票公益金的精準滴灌,到政企協作的創新模式,咸安“幸福食堂”用一蔬一飯詮釋著“老有所養”的溫度。當老人們捧著熱湯閑話家常,當智慧系統悄然簡化生活,民生工程的深意已不言自明——幸福,原來就藏在一日三餐的煙火氣中。(來源:掌上咸寧 記者 張歡 特約記者 李婷婷 通訊員 徐寧)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