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假期中的她們》的鏡頭掃過汕尾的金色沙灘與老城街巷,姐姐們手中的海鮮粿條湯、桌邊的生腌拼盤瞬間勾起全網饞蟲。#被姐姐們種草汕尾#話題閱讀量突破1625萬,這座山海之城的美味密碼正等待解鎖。東鵬補水啦作為綜藝贊助方,不僅為姐姐們的非遺之旅注入活力,更邀你循著煙火氣,開啟一場“鮮掉眉毛”的汕尾美食探尋——畢竟在這座“天下海鮮 汕尾領先”的城市里,每一口滋味都藏著靠海吃海的鮮甜與市井生活的溫情。
海之珍饈:剛靠岸的“鮮味王牌”
汕尾人說“海鮮要鮮,離水時限以分鐘計”,2.39萬平方公里的遼闊海域與455公里黃金海岸線,孕育出南海漁場的豐饒饋贈。這里的海鮮從漁船到餐桌不過數小時,猛火快炒間便能激發出最本真的滋味,這正是“天下海鮮 汕尾領先”的底氣所在。
1. 晨州蠔:地理標志的“蠔中極品”
在汕尾海鮮的“榮譽榜”上,晨州蠔絕對占據C位。作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晨州村的生蠔生長在珠江口咸淡水交匯處,漲潮時涌入的海水帶來豐富養分,退潮后留存的淡水中和了咸澀,獨特環境讓蠔肉呈現溫潤的奶白色,入口“酥甜無粕”,完全沒有海產的腥味。當地漁民最推崇“清蒸”吃法,將帶殼生蠔放在竹篾上隔水蒸,待蠔肉微微鼓起、汁水滲出便關火,淋上少許魚露,蠔肉的鮮甜在舌尖化開,連湯汁都要一飲而盡。若是趕上年夜飯,炭烤晨州蠔更是必不可少,焦香的外殼包裹著嫩滑的蠔肉,一口下去既有煙火氣又有海的饋贈。
![]()
晨州蠔(圖片來源:汕尾日報)
2. 汕尾紫海膽:“海味黃金”的雙重吃法
捷勝鎮至紅海灣遮浪街道的潔凈海域,是紫海膽的“快樂老家”。這種外殼呈深紫色的海產,因常年以優質藻類為食,肉質綿密醇厚,咬下去帶著自然的回甘,被譽為“海味黃金”。汕尾人把海膽的鮮美玩出了花樣:海膽炒飯是必點招牌,顆粒分明的五常米與新鮮海膽一同翻炒,瑤柱的咸香與蔥花的清新加持,每一粒米都裹著金燦燦的海膽膏,嚼起來鮮香四溢;老人小孩偏愛的海膽蒸蛋,則將海膽碎均勻鋪在蛋液中,蒸至嫩滑如布丁,海膽的鮮與雞蛋的香完美融合,勺子一挖便“duang”出汁水,入口即化。
![]()
海膽蒸蛋(圖片來源:汕尾日報)
3. 海鱺魚:“一魚十吃”的“全能鮮魚”
作為汕尾海水養殖的“后起之秀”,海鱺魚憑著緊實少刺、高蛋白的特質,成為家家戶戶的餐桌常客。汕尾人對它的喜愛,體現在“一魚十吃”的花樣做法里:刺身切片最顯本味,蘸上芥末醬油,魚肉的彈嫩在舌尖跳躍;香煎魚塊則要煎到外皮金黃,焦香的口感與內里的鮮嫩形成反差;拆肉熬成的魚粥綿滑細膩,撒上芹菜粒和胡椒粉,暖身又暖胃;就連魚皮都不浪費,涼拌后爽脆可口,成為下酒好菜。這種從魚頭到魚尾都被“物盡其用”的吃法,藏著汕尾人對食材的敬畏與智慧。
4. 馬鮫魚:漁家人的“四季鮮儲”
馬鮫魚是汕尾漁船上的“老伙計”,每到漁汛季節,漁民們便會將新鮮馬鮫魚切塊,用海鹽腌制后曬干,制成“馬鮫魚脯”,成為四季都能享用的美味。新鮮馬鮫魚最適合香煎,魚皮煎至微焦,魚肉卻依舊鮮嫩,搭配白粥便是經典的漁家早餐;而馬鮫魚丸則是另一重驚喜,將魚肉反復捶打至起膠,加入少許淀粉和姜末,煮好的魚丸Q彈緊實,咬開能看到細密的纖維,無論是煮湯還是打火鍋,都能釋放出濃郁的鮮味。
5. 生腌:“生吃大海”的鮮爽勇氣
生腌是汕尾人對海鮮鮮度極致自信的體現,被譽為“生吃大海”的勇氣之選。其靈魂在于食材的絕對新鮮,僅選用剛上岸的活蝦、肥蟹、皮皮蝦、花甲、血蚶等,洗凈處理后,用本地釀造的醬油為底,加入陳醋、蒜末、小米辣、香菜、白糖等調料調配成鹵汁,將海鮮浸沒其中冷藏腌制數小時。待海鮮吸飽醇厚的醬汁,肉質變得愈發緊實彈牙,入口先是醬油的咸香,隨即涌出海鮮的本鮮,辣意與回甘在舌尖層層遞進,鮮而不腥、辣而不燥。在汕尾人的餐桌上,一碗生腌配白粥,既是家常便飯的溫暖,也是招待賓客的誠意,更是品味大海饋贈的直接方式。
![]()
生腌
市井煙火:老城巷尾的“風味密碼”
前不久汕尾憑濃郁市井氣入選“煙火城市榜”前十,若說海鮮是硬實力,街頭小吃便是這座城的“軟實力”。從二馬路清晨的粿條湯香氣,到深夜三馬路的炭烤聲,每一種小吃都藏著老汕尾的生活哲學,連明星都要循著香氣來打卡。
1. 海鮮粿條湯:汕尾人的“清晨喚醒碼”
在汕尾,叫醒清晨的不是鬧鐘,而是粿條湯的香氣。老攤主們天不亮就熬起豬骨湯,筒骨慢燉出味,再加入蝦殼、蟹殼吊鮮,湯色清亮卻滋味醇厚。Q彈的粿條在沸湯中燙至斷生即撈出,“碼”上現剝的鮮蝦、彈牙的魚丸、吐凈沙的花甲,再撒上蔥花和芹菜粒,湯頭鮮甜清潤,粿條吸滿湯汁,一口下去滿是大海的饋贈。街頭巷尾的粿條湯攤前,常有食客捧著碗站著吃,這份“粿條要熱,鮮要及時”的講究,正是汕尾人刻在骨子里的飲食態度。
![]()
海鮮粿條湯(圖片來源:汕尾日報)
2. 菜茶:“不是茶的茶”藏山海豪情
菜茶是汕尾人獨具特色的待客之選,尤其正月初七“吃七樣菜茶”的習俗,承載著祈福納祥的寓意。這道“不是茶的茶”,做法堪稱“食材大團圓”:先將菠菜、荷蘭豆、魷魚干、蝦米、瑤柱等十幾種食材分別炒熟,再用豬骨湯或油茶沖泡,最后撒上酥脆的炒米、花生和芝麻。舀一勺入口,蔬菜的清爽、海鮮的鮮香、炒米的酥脆在口中交織,口感豐富到層次分明。在老城區的茶鋪里,長輩會教你“邊泡邊吃”,隨著湯汁的浸潤,每一口都有新的滋味,這正是山海之城的包容與豪情。
![]()
菜茶(圖片來源:汕尾日報)
3. 蠔烙:街頭巷尾的“鮮味擔當”
“鐵板滋滋響,蠔香飄三條巷”,蠔烙是汕尾人從小吃到大的街頭記憶。選用當天現撈的小蠔,裹上細膩的地瓜粉漿,打入本地土雞蛋拌勻,在燒熱的鐵板上用豬油煎至金黃。經驗豐富的攤主總能掌握好火候,讓蠔烙外皮酥脆、內里軟嫩,咬開就能吃到完整的鮮甜蠔肉。吃蠔烙一定要蘸魚露或本地辣椒醬,咸香交織的滋味讓人停不下筷。老字號攤位前,常有祖孫倆同來,這道承載著時代記憶的小吃,早已成為聯結鄉愁的美味紐帶。
![]()
蠔烙(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4. 鮮切牛肉:現宰現吃的“彈嫩暴擊”
除了海鮮,汕尾的牛肉也藏著驚喜。當地牛肉餐飲商家多堅持“現宰現切”,確保肉質新鮮。不同部位的牛肉各有風味,雪花牛肉紋理清晰,在牛骨湯底中涮至變色即可食用,入口軟嫩多汁;吊龍和五花趾則帶著嚼勁,蘸上沙茶醬,牛肉的鮮香被徹底激發。老食客都知道“隱藏吃法”:先喝一碗醇厚的牛骨湯暖胃,加入牛肉丸煮制,丸子Q彈緊實,與湯底滋味完美融合,再撒上芹菜粒和炸蒜,這便是汕尾人“大口吃肉”的快樂。
甜潤收尾:藏在煙火氣中的“溫情”
汕尾的美味從不止于咸鮮,老城巷尾的甜湯攤,藏著撫慰人心的溫柔滋味。無論是餐后解膩,還是深夜暖胃,一碗甜湯便能掃去所有疲憊。
1. 姜薯糖水:秋冬必備的“暖身甜”
姜薯是汕尾特有的食材,外形像山藥,去皮后呈乳白色,煮熟后會變得透明軟糯。姜薯糖水的做法簡單卻講究:生姜切絲炒出香氣,加入紅糖煮化,再放入切好的姜薯塊,煮至姜薯變軟、湯汁濃稠即可。秋冬時節喝上一碗,姜的微辣與紅糖的甜暖交織,姜薯入口即化,既驅寒又滋補,是女生的“養生神器”。
2. 遮浪馬仔:甜而不膩的“童年記憶”
遮浪馬仔是汕尾特色糕點,口感酥脆蓬松。選用精制面粉發酵后油炸,再用麥芽糖粘合,撒上芝麻和花生碎,咬下去“咔嚓”作響,甜而不膩。在汕尾,馬仔不僅是日常零食,還是婚慶喜禮的常見選擇,蘊含著“甜甜蜜蜜”的美好寓意。許多傳統糕點鋪會將馬仔切成小塊,方便攜帶,搭配功夫茶食用,是頗具地域特色的午后茶點。
收藏版!汕尾美食打卡地圖
【海邊海鮮區】
核心區域:海濱大道、通航路、晨州村、紅海灣遮浪街道
必吃清單:清蒸晨州蠔、紫海膽炒飯/蒸蛋、香煎海鱺魚、白灼馬鮫魚、生腌膏蟹
【老城區小吃區】
核心區域:二馬路、三馬路、翠園街、新城路二街
必吃清單:海鮮粿條湯、菜茶、蠔烙、咸甜薄餅、牛肉火鍋、牛雜粿條
Tips:老店接待能力有限,建議錯峰前往,二馬路夜市晚間人氣較高
結語:
從清晨的粿條湯到深夜的海鮮大排檔,汕尾的美味需要慢慢探尋。游玩途中,別忘了帶上東鵬補水啦,及時補充水分與活力,才能元氣滿滿地吃透每一種滋味。《假期中的她們》讓汕尾的非遺與美景被更多人看見,而東鵬補水啦則希望陪你發現這座城的煙火本質——美食從來不是簡單的果腹,更是海的饋贈、匠人的堅守,以及藏在街巷里的生活溫度。現在就收好這份攻略,帶上東鵬補水啦出發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