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迎來一個引人矚目的信號:滬深兩市成交額降至19157億元,較前一日大幅萎縮1914億元,逼近2000億關口。這一顯著的量能收縮,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當前市場在政策、業績與外部環境多重因素交織下的復雜心態與結構性分化。
![]()
**縮量背后:觀望情緒成為市場主導**
此番成交額的急劇萎縮,并非無源之水,其背后是濃厚的觀望情緒主導了市場交易行為。
首先,**政策窗口期的謹慎心態**是核心原因。市場正靜待即將召開的四中全會及“十五五”規劃細則的明朗化,這些頂層設計將決定未來科技、能源等核心主線的發展路徑。在方向明確之前,大資金不愿貿然發動攻勢。同時,時值三季報密集披露期,業績“地雷”風險使得資金,尤其是對前期漲幅較大的芯片、AI硬件等高估值科技股,采取了規避態度。
其次,**外部風險擾動仍未消散**。中美關稅談判懸而未決,以及即將來臨的美聯儲議息會議,為全球資金風險偏好蒙上陰影。這直接體現在內資主力資金的動向上一日凈流出高達1063.7億元,機構主動降低交易頻率,進行防御性調倉。
最后,**技術面本身存在調整需求**。滬指在突破4000點后,量能未能有效跟進,出現量價背離。此次縮量,正是市場對上攻動能不足的確認,創業板指與科創50指數也因此進入周線級別的技術調整。
![]()
**結構分化:避險情緒與游資炒作并存**
在整體交投清淡的背景下,市場內部卻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極端分化格局。
一方面,**避險與防御板塊成為資金的“避風港”**。具備高股息特性的銀行股、煤炭股受到青睞,歷史上11-12月銀行板塊較高的勝率也增強了其吸引力。受兩岸融合發展政策預期驅動的福建本地股,也成為了弱市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另一方面,**前期熱門賽道遭遇深度回調**。鋰電池、創新藥、半導體等成長板塊成為重災區,資金獲利了結與估值壓力共同導致了大幅下跌。
更具戲劇性的是,在市場主線缺失的情況下,游資轉向“玄學炒作”,如“馬字輩”概念股(天馬科技等)的興起,這本質上是市場缺乏共識方向時,情緒化博弈升溫的體現。
值得注意的是,北向資金呈現逆勢凈流入55億元,重點加倉寧德時代、貴州茅臺等超跌龍頭股,這或許為市場留下了一絲前瞻性的伏筆。
**后市展望:在震蕩中等待破局信號**
面對當前的縮量震蕩,投資者應如何應對?
**關鍵的變盤信號在于量能與政策**。市場需要關注成交額能否重返2.5萬億以上以確認趨勢反轉,若持續低于1.8萬億則需警惕二次探底風險。更重要的是,四中全會的政策定調以及中美關系的實質性進展,將是打破當前觀望僵局的核心催化劑。
在策略上,投資者應**優化持倉結構,保持紀律**。建議保持5-7成的靈活倉位,保留充足現金以應對不確定性。配置上可采取“防御+進攻”的組合:防御端關注高股息的紅利股(銀行、煤炭)和有政策預期的醫藥股;進攻端則可布局回調至低位的光模塊、存儲芯片等科技領域,以及量子科技等未來政策受益題材。同時,務必規避無業績支撐的高位題材股和三季報預減的標的。
![]()
**總結**
此次成交額萎縮,是市場在突破關鍵點位后,面對政策真空、業績考驗與外部擾動的正常休整。它既是風險釋放的過程,也為下一輪行情積蓄著能量。短期震蕩雖難免,但中長期結構性機會依然存在。對于投資者而言,此時更應“輕指數、重個股”,堅守價值,保持耐心,在市場的陣痛期做出冷靜而智慧的抉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