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后,各根據地部隊進入東北作戰。在沒有根據地,沒有群眾支持情況下困難重重,經歷一年多的艱苦奮戰,經歷三下江南,四保臨江作戰,局勢從被動防御轉為主動進攻。
![]()
說到四保臨江作戰,敵人采取先南后北的戰略,企圖先解決南滿,然后集中力量進攻北滿。對此,南滿部隊下轄2個縱隊以及地方部隊,在去留問題上專門召開七道江會議,大家意見不一,有些表示撤離,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有的說必須堅持下來,一旦撤走,再回來就不容易,而且敵人無后顧之憂,增加北滿部隊的危險;最終陳云一錘定音留在這里牽制敵人。
就在敵人向南滿發起作戰時,北滿部隊南下作戰,采取南打北拉的戰略。
我南滿部隊在短短時間里發起四次臨江保衛戰,看看是如何用兵。
一保臨江
國軍調集6個師的兵力,并分三路進犯臨江地區,調第52軍195師為左路,52軍2師為右路;71軍91師為中路。南滿部隊迎戰部隊是3縱和4縱10師以及遼寧獨立師。
![]()
我們知道南滿下轄3縱、4縱兩個主力縱隊6個師,那4縱其他兩個師去哪里了?遼東軍區派4縱2個師深入敵后,發動群眾,消滅地方保安隊和土匪武裝,展開游擊作戰,配合正面部隊粉碎敵人。2個師進入敵后,迫使敵人從臨江方向調集2個師,減輕正面戰場的壓力。
除此之外,北滿部隊1縱、2縱、6縱南下松花江展開攻勢,策應南滿部隊,使敵人首尾難顧。南滿部隊經過43次作戰,殲敵五千余人。其中3縱殲敵1700余人,而4縱殲敵近3000敵人。此次作戰敵我傷亡是3:1。
此次作正面作戰,曾克林回憶主要是蕭勁光直接指揮。
二保臨江
敵人在第一次進攻臨江作戰失利后,不到10天卷土重來。調集4個精銳師,并分三路繼續進攻。
第一路以新六軍22師為主力為預備隊;第二路52軍195師為主攻力量;第三路60軍21師配合主力行動。南滿部隊要打的就是195師,7師作為3縱主力作為主攻,8師和10師配合作戰。蕭勁光繼續指揮3縱作戰。
敵人向同化以東進犯,被3縱7師迎頭痛擊,殲敵一個團,斃俘敵2500余人。敵207師1個團趕至三源浦增援,被第3縱隊主力殲滅大部,前后殲敵4000余人。此時敵我傷亡比例是4:1。
三保臨江
二戰臨江戰斗很快結束,敵人2月中旬經過整頓后,糾集5個師,繼續兵分三路發起作戰。北路60軍21師;中路91師和2師;南路新22師,195師為預備隊。
第三次作戰繼續由蕭勁光和三縱領導指揮。敵人91師成為南滿部隊進攻重點,10師和3縱主力協同作戰,經過2晝夜激戰,殲滅敵人91師一個團以及一個工兵營6000余人。此次作戰敵我雙方傷亡9:1.
從三次作戰來看,仗越打越大,越打越主動,越打越快,我軍傷亡越來越小,與敵人明顯拉開距離。
四保臨江
第四次保衛臨江作戰,遼東軍區首長沒有親自指揮,讓3縱司令曾克林與4縱副司令韓先楚為正副指揮作戰。這次作戰是規模最大,殲滅最多的作戰。
![]()
1947年3月,敵人救濟11個師10萬之眾,并分三路向臨江發起更大規模作戰,敵人中路為13軍89師、54師162團進攻三源浦;敵人右路新6軍22師主力、14師一部,207師一部,52軍15師一部;左路敵人是暫編22師等。
曾克林和韓先楚在研究作戰方案時意見不同,曾克林希望先打弱敵,然后擴大戰果;韓先楚表示要打強敵,敵人剛到東北沒有與我交戰過,不熟悉我方情況,應該采取誘敵深入將中路部隊殲滅。
最終上級同意韓先楚的作戰方案,實際作戰指揮也是韓先楚來負責。
當我部與敵人接觸后,按照韓先楚的戰斗部署,一步步將敵人引到指定地點在三源浦、紅石砬子交戰。一晝夜全殲敵人89師和敵人54師162團,斃俘敵人1萬。蕭勁光回憶:第四次臨江保衛戰敵我傷亡14:1。
大家對韓先楚的指揮很欽佩,部隊打仗不是硬打硬拼才行,要消滅敵人,保持自己才能在部隊樹立威信。戰士們希望跟著能打仗,會打仗的指揮員作戰,不僅打仗痛快,還能減少不必要的傷亡。
此戰韓先楚給3縱上下很不錯的印象。在經歷夏季攻勢后,韓先楚被調去3縱擔任司令,此后的一次次作戰讓大家對韓司令作戰指揮很信服,成為最能打的部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