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一萬多買茅臺,竟然是假的?!”
某地,一女子花費10200元購買了一瓶茅臺酒,準備送給長輩做禮品,沒想到事后發現竟然是假酒!當她找到商家索賠時,老板竟然當場耍賴,堅稱“不是我家賣的”!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起來看看吧。
![]()
1
01案例回顧
(為保護當事人隱私,本文人物均采用化名)
案發當天,家住重慶的李女士正為即將到來的春節發愁——給長輩買什么禮品好呢?
恰好路過一家煙酒專賣店,看到店內擺放著各種高檔白酒,李女士眼前一亮:“長輩平時就愛喝點好酒,買瓶茅臺最合適不過了!”
進店后,老板熱情地介紹起來:“這款53度飛天茅臺,正宗的,10200元一瓶,給長輩送禮絕對有面子!”
李女士仔細看了看包裝,感覺沒什么問題,當即刷卡付款10200元。
誰知道,半個月后事情出現了轉機。
李女士的一位朋友恰好是酒類行業的專家,看到這瓶茅臺后,仔細端詳了一番,臉色瞬間變得凝重。
“小李,你這瓶酒有問題啊!”朋友指著酒瓶說,“你看這個防偽標識,還有這個瓶蓋的工藝,明顯不對勁!”
李女士頓時感覺腦子有點轉不過來:“什么?假的?!我花了一萬多買的茅臺,竟然是假酒?!”
經過專業檢測,這瓶“茅臺”確實是假冒偽劣產品,市場價值不超過幾十元!
李女士當即怒了,拿著假酒直奔那家煙酒店。
“老板,你賣給我的茅臺是假的!必須給我個說法!”李女士憤怒地質問道。
沒想到,老板看到假酒后,竟然矢口否認:“這酒不是我店里賣的!我們店從來不賣假酒!”
“什么?!明明就是在你這里買的,你還有刷卡記錄!”李女士瞬間瞪大眼睛。
老板依然嘴硬:“刷卡記錄只能證明你在我這里消費過,但不能證明這瓶酒是我賣給你的!說不定你是在別的地方買的假酒,故意來我這里訛錢!”
這句話讓李女士當場崩潰!她心想:“這真的不是在耍流氓嗎?!”
雙方爭執不下,李女士決定報警處理。
經過警方調查取證,監控錄像清楚地顯示,李女士確實是在該店購買的茅臺酒,而且店內還查獲了其他多瓶假冒茅臺。
這件事一出,網友炸了:
“一萬多買假酒,老板還耍賴不認賬?”
“這種黑心商家就該嚴懲!”
“買個酒都要提心吊膽,還有沒有誠信可言?”
那么,從法律的角度如何看待此案呢?
2
02案例分析
本案核心爭議:商家銷售假冒商品后矢口否認,消費者如何維權?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
本案中,商家明知銷售假冒茅臺酒仍向消費者出售,屬于典型的欺詐行為,不僅要退還購買價款,還要承擔三倍賠償責任。
根據《產品質量法》規定:“銷售者銷售產品,不得摻雜、摻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
商家銷售假冒茅臺的行為,明顯違反了產品質量法的相關規定,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更嚴重的是,根據《刑法》規定: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數額較大的,可能構成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
本案中,商家銷售假冒茅臺酒獲利10200元,已達到刑事立案標準,可能面臨刑事處罰。
經過調解,商家最終同意退還李女士購買價款10200元,并按照法律規定承擔三倍賠償,共計賠償30600元。相關部門對該煙酒店進行了嚴厲處罰,吊銷了其營業執照。
3
03深刻教訓
10200元買茅臺,竟然買到假貨,商家還耍賴不認賬!
購買名酒要謹慎本是常識,但誰會想到正規店鋪也會賣假貨?
有網友熱議:“現在的黑心商家真是膽大包天,連茅臺都敢造假!”
也有網友表示:“消費者維權太難了,幸好有監控錄像,不然真是有口難辯。”
此案給我們的啟示是:
1.購買高檔商品時,一定要選擇正規渠道,并保留好購買憑證和包裝。
2.發現假冒偽劣商品后,要第一時間固定證據,包括購買記錄、商品本身等。
3.商家銷售假冒商品的行為不僅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還可能面臨刑事處罰。
4.消費者遇到商家耍賴時,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購買商品要擦亮眼睛本是天經地義,但誰會想到花一萬多在正規店鋪買酒,還得防著買到假貨?
對于此案您怎么看?歡迎您留言談談。
聲明:本文內容基于真實案件改編,當事人姓名及相關信息均已進行匿名化或虛構化處理,旨在保護個人隱私。文章僅以案例形式為大眾提供法律知識普及,不構成任何法律建議或指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