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品皮鞋清倉,原價600多元,今天直播間288元封頂!”直播間里看似劃算的“撿漏”背后,可能是一場售假騙局。近日,經重慶市巴南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以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分別判處被告人劉某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并處罰金3.5萬元;判處被告人趙某有期徒刑八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3萬元。?
雜牌皮鞋滯銷后盯上“高仿貨”
劉某與趙某曾在廣州經營線下實體門店,2023年7月兩人關停門店,決定轉戰線上直播領域。“我們有做皮鞋、開鞋廠的經驗,本以為賣鞋是‘熟門熟路’,沒想到雜牌皮鞋根本沒人買。”劉某在案發后向檢察官供述。
后來,劉某觀看同類直播時發現,銷售“高仿”名牌皮鞋的直播間在線人數遠超自家,客單價雖低但銷量極高。“我知道這些是假貨,也清楚賣假貨會被品牌方追責,甚至可能坐牢,但看著別人賺錢,自己實在忍不住。”
隨后,劉某通過此前在廣州鞋材市場積累的人脈,聯系上專門銷售高仿皮鞋的上家(另案處理),對方承諾“款式與正品一致,logo能以假亂真,拿貨均價僅需155元”,兩人當即決定從該上家進貨。?
“障眼法”規避監管:不露臉、模糊品牌、拆分訂單
為掩蓋售假行為,劉某與趙某還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反追查”策略。直播時,兩人全程僅展示商品,不露臉;介紹時,刻意用不說品牌全名的模糊表述替代;消費者詢問“是否為正品”,從側面回復“工廠尾單、缺碼特賣”,既不承認也不否認,逃避侵權責任。?
兩人還在訂單管理上做手腳,將同款假冒皮鞋拆分到多個不同的抖音商品鏈接中,并不停更換鏈接和對應的商品。“這樣做既能讓消費者誤以為是工廠尾貨,還讓人不能直接分辨出其假冒皮鞋的真實銷量。”承辦檢察官介紹。?
此外,兩人還專門針對中老年群體設計營銷話術,在直播中反復強調“真皮材質”“防滑鞋底”等賣點。“中老年顧客對品牌正品的鑒別能力較弱,且更看重性價比,很少會主動去專柜比對。”劉某供述,其間曾有幾名消費者收到貨后發現產品質量不好,提出退貨并質疑是假貨,兩人則選擇賠償600元至1500元不等,讓消費者放棄投訴。?
被告人購假冒皮鞋千余雙 品牌方鑒定后報案
去年,某品牌方工作人員在日常市場監測中發現,該抖音店鋪銷售的該品牌皮鞋價格遠低于官方定價,且商品細節與正品存在差異。隨后,工作人員以普通消費者身份購買皮鞋若干,并進行鑒定檢測,結果顯示均為“未經授權生產的假冒產品,涉嫌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品牌方隨即向警方報案。?
為精準認定犯罪數額,承辦檢察官通過調取了劉某與上家的微信交易記錄和對賬記錄、抖音店鋪訂單信息、交易流水等客觀性證據,經過數據比對、證人詢問等,最終確認劉某、趙某于2023年7月底至2024年3月底,從上家進購各種假冒品牌皮鞋共計千余雙,銷售金額25萬余元,獲利6萬余元。
審查期間,檢察官向劉某、趙某詳細釋明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的法律規定,兩人均表示認罪認罰,并主動退繳全部違法所得。同時,劉某、趙某還與品牌公司達成和解協議,賠償品牌方相應經濟損失并取得諒解。?
直播間買品牌商品要注意這些
“銷售假冒商品不僅侵犯品牌方的知識產權,還會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破壞市場經濟秩序。”承辦檢察官表示。
目前,一年一度的“雙十一”活動已經開始,此時不少品牌都會打折促銷,消費者該如何擦亮眼睛避坑?承辦檢察官支招,消費者在直播間購買品牌商品時,要注意三點:一是查看店鋪是否有品牌官方授權資質,盡量選擇正規途徑購買。二是對比想要購買商品與官方定價,若差距過大需提高警惕。三是收到貨后要檢查商品標識、做工細節等,如有疑惑,保留好購物憑證、交易記錄等證據,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同時,檢察官也對電商經營者提出警示:切勿抱有“小打小鬧不違法”“賠償就能了事”的僥幸心理。知識產權受法律嚴格保護,無論通過線下門店還是線上直播銷售,都需嚴格審核商品來源,確保所售商品為正品,一旦觸碰法律紅線,必將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上游新聞記者 何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