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本該充滿祝福的婚禮,卻因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蒙上陰霾。23歲,正值人生即將揚帆起航的年紀,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四男生,趁著課業間隙請假返鄉赴好友之約,卻在夜色中意外滑落路邊水壩,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那個深秋的夜晚。這起令人扼腕的悲劇,不僅讓親友陷入無盡悲痛,更引發了全網對鄉村安全防護、責任劃分等問題的深度思考。
![]()
據11月4日的報道,今年23歲的張某某是西安某高校的大四學生,老家在陜西省延安市吳起縣。10月28日,為了參加朋友在吳起縣吳起街道薛岔村舉辦的婚禮,他特意從西安請假返鄉,與兩名同學一同赴宴。婚禮現場的熱鬧與喜慶,本該是青春記憶里的美好片段,卻在夜晚畫上了悲傷的句號。當晚10點左右,張某某的家人突然接到一通緊急電話,告知張某某不慎掉到了婚禮現場附近路邊的水壩里,下落不明。心急如焚的家人第一時間趕往現場,彼時公安、消防等部門的工作人員已經投入打撈工作,夜色中,搜救的燈光照亮了陡峭的壩坡,卻沒能留住這個年輕的生命。大約一小時后,也就是晚上11點多,張某某的遺體被成功打撈上岸,一場歡喜的相聚最終變成了天人永隔的遺憾。
知情人稱,悲劇發生的場景有著明顯的安全隱患。婚禮舉辦地門口是一條鄉村道路,寬度大約能容納兩輛小車并排行駛,而道路旁就是一條長長的水壩。這條水壩并非人工修建,而是多年前山體滑坡后形成的堰塞湖,常年積水且水深不明,對當地人而言都存在不小的安全風險,更不用說對地形不熟悉的外地人。家屬提供的現場圖片顯示,道路邊的水壩坡度陡峭,沒有任何防護圍欄,僅豎立著幾塊警示牌,上面標注著“吳起街道辦賀溝骨干淤地壩防汛責任人公示牌”“嚴禁下河垂釣、游泳”等字樣。可到了夜晚,現場光線昏暗,這些警示牌根本難以被看清,起不到有效的警示作用。
知情人還稱,當晚,張某某參加完宴會時喝了不少水,故而需要撒尿,當他到水壩附近撒尿時,由于夜晚較黑,張某某沒有看清水壩邊緣,故失足落入了水中。應該說,都是撒尿惹的禍!
在悲痛之余,張某某的家人對事件的發生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單純的警示牌只是形式上的提醒,無法從根本上防范危險,水壩旁未設立護欄等有效的安全防護設施,是導致意外發生的重要原因。婚禮主家選址在水壩岸邊,中間僅隔著一條小路,臨崖臨河的隱患十分明顯,轄區內的水務、交通、街道辦等相關部門存在失察之責,未能及時消除這一長期存在的安全隱患。
隨著事件引發關注,記者也聯系了相關部門了解情況。11月3日,吳起縣公安局薛岔派出所的工作人員證實,這起事故確實發生在10月28日晚上,目前事件仍在進一步調查處理當中。吳起街道辦的工作人員則表示,涉及事故后的賠償問題已由警方介入處理,而水壩的管理歸屬縣水務局,道路加固、增設護欄等事宜則由縣交通局負責。隨后記者聯系吳起縣交通運輸局,得到的回應是,該路段(薛馬路)由縣交通局建成后已移交街道辦養護管理,道路是否設置護欄需依據設計單位的圖紙,該路段沒有護欄,是因為當初設計時就未包含這一項。而吳起縣水務局的工作人員則稱,涉事水壩并非由該局建設,也不在其管理范圍之內,至于警示牌上出現該局人員名單,是因為水務局僅作為指導單位,而非責任主體。各部門的回應看似各有依據,卻也暴露出安全管理中的銜接空白。
![]()
這起悲劇在網絡上傳播后,引發了網友們的廣泛討論,大家的評論始終保持著理性客觀的基調,既飽含對逝去生命的惋惜,也不乏對事件背后問題的深刻思考。不少網友感慨于生命的脆弱,“23歲,馬上就要畢業工作,人生才剛剛開始,就因為這樣一場意外沒了,太讓人痛心了”“參加好朋友的婚禮,本該是開心的事,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悲劇,他的家人和朋友該多難過”,字里行間滿是惋惜之情。
在安全防護問題上,網友們有著強烈的共鳴。有網友指出,“警示牌夜間看不清等于形同虛設,鄉村道路旁的危險區域,光有提醒遠遠不夠,物理防護才是關鍵”“堰塞湖形成的水壩本身就很危險,坡度陡、水深不明,不管是當地人還是外地人,都可能因為疏忽失足,增設護欄這種基礎防護措施真的不能少”。還有網友結合自身經歷說道,“很多鄉村道路旁邊就是河道、水壩,晚上沒有路燈,也沒有防護,確實存在安全隱患,希望這次事件能引起重視,排查整改類似區域”。
對于各部門的回應,網友們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有理性網友分析,“責任劃分確實需要依據相關規定,但不能因為‘設計沒有’‘不在管轄范圍’就忽視安全隱患,相關部門應該協同配合,而不是互相推諉”“指導單位也好,管理單位也罷,核心是要保障群眾的安全,既然警示牌上有相關單位人員名單,就不該只做‘掛名’的指導,更要落實實際的安全保障”。還有網友提出,“婚禮主家也有一定的責任,選擇舉辦場地時,應該考慮到賓客的安全,尤其是夜間可能出現的意外,或許可以提前做好警示或者引導”。
同時,也有網友給出了務實的建議,“鄉村危險區域可以增設反光警示牌、夜間警示燈,條件允許的話盡快加裝護欄,從根本上降低意外發生的概率”“相關部門應該開展一次全面的鄉村安全隱患排查,對河道、水壩、臨崖道路等危險區域進行梳理,針對性地完善防護措施”。大家的討論始終圍繞著“如何避免類似悲劇重演”展開,理性而富有建設性。
![]()
這起悲劇的發生,讓人痛心疾首的同時,也敲響了鄉村安全防護的警鐘。年輕生命的逝去無法挽回,但由此暴露的問題值得所有相關部門重視。鄉村安全無小事,無論是道路養護還是危險區域管理,都不該有“責任空白”。警示牌不能替代物理防護,“設計沒有”更不能成為忽視安全的借口。相關部門應摒棄推諉心態,協同配合,對轄區內的安全隱患進行全面排查整改,尤其是鄉村道路旁的水壩、河道等危險區域,及時加裝護欄、完善夜間警示設施,讓安全防護真正落到實處。同時,舉辦各類活動的主辦方也應繃緊安全弦,充分考慮場地的安全性,提前做好風險防范。愿這起悲劇能推動鄉村安全防護的完善,讓每一個行走在鄉村道路上的人都能多一份保障,不再讓類似的遺憾重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