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敢于奇襲日本、有膽有識的“瘋子”。
——今天的編輯 彭主任
隨份子錢吃喜酒,拍照打卡假裝在首爾,或者逛逛花市買盆三角梅……沒事就往三圣鄉跑的理由有很多。這次,是去三圣鄉拜訪一座名人墓。
沒去之前,我也很納悶。三圣鄉怎么會有一座名人墓,而且還在高架橋下?聞所未聞。以為藏得很深,結果,就在搬家后的三圣鄉花市里。沿高架橋下的道路逛花市,準能和這座墓相遇。
![]()
有了心理預期,第一眼看見,仍是愣了三愣。橋下的綠地上,圓形的墓冢凸起,上面由木亭保護。木亭上,天府機場高速公路高架橋橫穿而過,相當于又多出來一層頂面。
通常,在一片土地上修建大型工程時,會有遷墳的流程,普通墳墓遷移起來大多很容易。寧可高架橋跨越墳墓,也不將墳墓輕易遷移,只能說明,這座墓的分量足夠重。
![]()
墓碑上,刻著宋育仁先生之墓。亭子旁,還有一尊漢白玉的宋育仁胸像。一塊落成于2013年的石碑,上面刻著的百余字,簡單地概括出宋育仁的生平。
大多數人會帶著好奇地走進,駐足探看,而后,大為驚嘆。謝謝三圣鄉花市所吸引來的人氣,讓宋育仁之墓沒有那么孤獨和寂寞。一座墓,也給了更多人走進宋育仁的契機。
![]()
何德何能
他,到底是誰
宋育仁的落葬是隆重的。
1931年12月5日,當隱于成都東郊獅子山多年、一心著書修志的宋育仁去世的消息傳來,前來送行的隊伍中,除門人弟子和相熟的社會名流外,楊森、鄧錫侯等四川政要也到場送先生最后一程。
如果知道宋育仁一生所做的貢獻和擁有的標簽,對這樣的祭奠陣容和規格也就不奇怪。在諸多敘述中,他是前清翰林、新學巨子,也是駐歐外交官、巴蜀維新火炬手。
![]()
四川“開眼看世界”第一人,四川報業鼻祖,依然是宋育仁。
1897年,宋育仁在重慶白象街創辦了四川新聞傳播史上第一家近代報刊《渝報》。《渝報》的橫空出世,如春雷炸響蜀地,主要宣傳維新變法思想,開啟民智以推動社會改革。
次年,宋育仁又創辦了成都近代第一報《蜀學報》。
![]()
![]()
以前,中學歷史教材在講到維新變法時,會提到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與《孔子改制考》。殊不知,在康有為《新學偽經考》出爐的那一年,宋育仁已寫就經典的《時務論》,明確提出變法的具體措施。
![]()
四川老輩子所知的宋育仁,和川大最重要的前身之一尊經書院捆綁更為緊密。光緒二年(1876年),張之洞在成都創建尊經書院,全省海選尖子生,只招100多名學生,年僅19歲的宋育仁成為首批入選者。
22年后的1898年,41歲的宋育仁已扛起執掌尊經書院的重任,并為書院增設了天文、地理、算術、格致等近現代自然科學學科。那時,華西壩的教會大學還沒影兒。為四川近代教育奠定基礎的一等功,要算到宋育仁的頭上。
![]()
![]()
“瘋子”書生的“奇襲計劃”
慈禧太后聽了簡直嚇慘了
車水馬龍的高架橋下,藏著的宋育仁長眠之地,一不小心成了花好景美三圣鄉的奇景。比之更傳奇的,其實是宋育仁本人。看起來宋育仁只是一個滿腹經綸、文縐縐的書生,但他胸中卻藏著百萬甲兵,膽略過人。
且說1894年,大清奇人宋育仁在英國倫敦上班,擔任駐英法意比四國的公使參贊。眼見西方各國街市整潔、機器轟鳴,正日夜探求強國之道的宋育仁深受震撼。
![]()
誰知當年八月,北洋驚變,甲午戰火燃起。東瀛倭寇竟后來居上,打上了大清的主意。宋育仁得知消息后,五內俱焚。憤怒并未讓宋育仁喪失理智,反而生出了一個石破天驚、堪稱“瘋了”的計劃。
宋育仁等人見倭寇傾巢而出,日本長崎港守備空虛,便想要借澳洲商會的名頭,暗組奇兵艦隊從菲律賓進軍長崎和東京,出奇兵反敗為勝。
彼時,清政府面臨的局面是,以陸地防御為主的戰略已經無效,要想為當前局勢解圍,必須得有新思路。
恰好,那段時間,公使龔照瑗奉李鴻章之命回國述職,宋育仁得以代理館務。宋育仁有機會在暗中與參議楊宜治、翻譯王豐鎬等謀劃制定方案。
方案有了,宋育仁等人一邊報請朝廷批準,爭取劉坤一、張之洞等封疆大臣的支持,一邊采取進一步行動、做前期的準備。
![]()
進展還算順利。
宋育仁先是說動前美國海軍將領相助,又以個人名義向英國康迪克特銀行借款200萬鎊。要知道,當時倫敦百姓月入不過8鎊,這簡直是潑天的膽量。
有了錢,好辦事買武器裝備。宋育仁購買了英國賣給阿根廷、智利兩國的兵艦五艘,魚雷快艇十艘,又招募澳大利亞水兵兩千人組成水師。
為何招募澳大利亞水兵、假托護商之名從菲律賓直撲長崎?宋育仁經過深思熟慮。
澳大利亞為英國的屬地,西例商會本有自募水師保護商旅之權,中倭戰起,澳洲距南洋最近,頗為震動,商會發議,舉辦屬地水師一旅,以資保護,(英國候補議紳)庵潔華特暗聯議院同黨主行其議,而以此謀所購一旅駕名(假名)于澳洲商會所為,仍掛英旗出口,則局外無嫌,而蹤跡不露。
![]()
正當千鈞一發之際,龔照瑗公使突然返英。龔照瑗本是李鴻章的親信,驚見宋育仁以身為抵押借下巨債組建水師,當即火速密電直隸總督衙門。
李中堂得報震怒,斥宋育仁為“妄動干戈”;老佛爺聽了,更是以“妄生事端”四字斷送宋育仁的奇謀。眼看組建好的艦隊被叫停,歸國途中,坐在船上的宋育仁只能寫下《借籌記》以銘壯志。
隱于三圣鄉的東山草堂
將生命投入著書修志
誰說這不是近代版本的“出師未捷”。還好,宋育仁沒有“生先死”。由于牽扯頗廣,腐朽的清政府面對一系列爛攤子也沒有對宋育仁做出要命的處理。
兩年后的1896年3月,宋育仁因熟悉工商管理,他被朝廷舉薦回川辦理商務、礦務。在宋育仁的工作下,四川近代工商業和新聞業有了長足的發展。
![]()
又一個兩年后,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宋育仁遭罷黜,返回北京。因反對袁世凱,宋育仁被押送回了老家自貢。
一生起起落落,當袁世凱復辟失敗,宋育仁才得以重新返回西南文化運動的中心——成都。半隱居在三圣鄉丘陵地帶東山草堂中的宋育仁,做了文人最應該做的事情。
耗費數年心血,宋育仁編撰完成了三百余冊的《四川通志》初稿與《富順縣志》。《四川通志》初稿于1930 年完成。遺憾的是,第二年,宋育仁便溘然長逝。
因時局的動蕩,《四川通志》初稿一度被人遺忘。直到2015年,手稿在塵封80多年后首次出版面世,填補了清嘉慶后至民國這138年期間四川沒有省志的空白。
![]()
![]()
志書有重見天日之日,在一群學者專家的努力下,宋育仁的傳奇和價值,也終有被重新認識之日。
![]()
其實,宋育仁的墓原本不在現在的位置,而是在附近。
2006年,在前媒體人、作家伍松喬等人的奔走疾呼中,宋育仁的遺骨才被重新就近遷葬在此。伍松喬亦曾請當時94歲的馬識途先生為宋育仁墓重新題寫了碑文。
如今,我沒有在宋育仁墓旁看見馬識途先生所題寫碑文的落款。更難以知道馬識途到底寫了些什么,如何評價宋育仁。三圣鄉無處不在年年紅艷的三角梅、年年沁香的臘梅,應當是看見了宋育仁的風骨。
![]()
![]()
今日編輯 | 彭主任
本文系談資“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圖片
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
花好樹綠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