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新聞網(記者 張洪瑞)11月6日報道“同學們,科技的火炬已經傳遞到你們手中!”11月5日下午,成都市實驗小學西區分校的孩子們在激動的心情中開始了一場科技創新主題講座。
![]()
本次講座是成都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成都市關工委”)“蓉城‘五老’開講啦”系列公益宣講的重要一站。本次宣講嘉賓是蓉城“五老”特約宣講員,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三十研究所(中國網絡安全集團)退休老科學家袁良駿。作為曾長期深耕國防科研與科技管理領域的資深學者,以及 “兩彈一星” 偉大工程的親身參與者,他帶著科研沉淀與家國情懷,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場跨越時空的科技對話。
“是什么推動這個世界不斷向前?”講座在袁老的提問中開始,孩子們不假思索回答道:“是科技!”隨后袁老講到,從飛鴿傳書到網絡通訊,從星斗定位到衛星導航,科技正在飛速改變人類的日常生活。
“每一步跨越都離不開科技的力量。而我國在‘兩彈一星’時期所奠定的通訊、遙控與跟蹤技術,正是今天北斗系統、5G網絡和嫦娥探月工程的堅實基石。”袁老隨即拿出一個“東方紅一號”衛星模型。精美模型吸引孩子們目光的同時,也將大家的思緒帶回了那個艱苦奮斗、勇攀高峰的科研年代。
“我參與研制第一顆人造衛星的地面電子系統,代號‘154工程’。”隨后,他曾親身參與“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研制的故事娓娓道來。“其中核心設備指揮調度臺已研制出樣機,但機房噪聲不斷。我立馬開始著手調試,設計電子數字電路,隨后機房安靜下來,但很快就發現原有的參數有誤,便立馬又著手開始修正......”袁老的講述樸實而真摯。科技創新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無數像袁良駿一樣的科研工作者一次又一次地試驗、調試。
![]()
同學們聚精會神聽著袁良駿的講述。“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全世界聽到《東方紅》樂曲,看到了它的身影,也驗證了我所參與的地面電子系統研制成功。這后來在東風4號等導彈試射中也發揮了通信指揮保障作用。‘154工程’獲全國科技大會獎!”隨著袁良駿的講述進入高潮,同學們一齊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講座尾聲,袁良駿勉勵同學們:“愿你們繼承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勇于面對未來的科技挑戰,不斷攀登新的高峰,用你們的智慧與熱情,續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場跨越半個世紀的科技對話,不僅讓孩子們直觀感受了“兩彈一星”精神的磅礴力量,更在心中播下了崇尚科學、勇于創新的種子。“蓉城‘五老’開講啦”系列宣講,將持續凝聚“五老”力量,點燃青少年的科技熱情,讓創新精神融入成長血脈,為國家科技事業的蓬勃發展培育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