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苑基榮
印度首都新德里近日展開多次人工降雨試驗,以緩解持續惡化的冬季空氣污染問題,但因成效有限引發爭議。
綜合《印度斯坦時報》《印度快報》等媒體11月1日報道,新德里政府與印度理工學院坎普爾分校展開合作,于10月下旬動用兩架飛機在市區上空釋放含有碘化銀和氯化鈉顆粒的焰彈,試圖觸發降雨。然而,由于云層稀薄、濕度不足,降雨量極少,計劃中的后續試驗也被迫中止。
印媒稱,新德里每年冬季的霧霾問題尤為嚴重,冷空氣使農田焚燒、工廠和汽車排放物滯留在地表。近日,該市PM2.5濃度一度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限值的20倍。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全球健康》去年發布的研究估計,2009年至2019年,印度有380萬死亡病例與空氣污染有關。印度環保人士坎達里認為:“只有清除污染源頭,才有可能控制空氣質量。”
在這場“人工降雨爭議”背景下,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研究團隊分析了2011年至2021年的氣候數據,發現新德里冬季氣候干燥、濕度極低,不具備持續進行人工增雨的條件。即使在理論上實現降雨,其效果也只能維持1至3天,空氣污染水平很快會反彈。
?報告還強調,人工降雨既成本高昂,又存在科學不確定性,對污染源并無實質作用,不應作為新德里治理空氣污染的主要手段。報告參與者、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教授加尼表示,印度政府應集中力量推動清潔燃料使用、改善廢棄物管理,并嚴格監管排放,“除非控制住污染源,否則污染物濃度不會真正降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