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讀新書
![]()
作者:聶輝華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5.10
內容簡介
※ 中國有293個地級市、2846個區縣、3.87萬個鄉鎮或街道、48.9萬個行政村、233.2萬個自然村,超過90%的人不住在“北上廣深”,每個人都在不同維度的基層工作和生活,基層是中國的底色。讀懂基層,才能讀懂真實的中國。
※ 為什么說“宇宙盡頭是考公”,考公的盡頭又是怎么樣的?年齡和經歷決定仕途?縣委書記權力和責任有多大?如何理解城市的級別,又如何理解官員的級別?
——由制度背景、權力運行、基層治理入手,構建讀懂中國政治經濟運轉的認知框架
※ 理論框架 +實證分析+實地調研。跳出“黑板經濟學”,抵達充滿煙火氣的真實世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聶輝華,集合20余年教研精華、海量政企調研經驗、國家高端智庫工作心得、海外進修比較,揭示基層中國的運行邏輯。
※ 改編擴寫自b站知識區頭部付費課程,百萬網友的“寶藏老師”。從國家治理、基層生態、個人抉擇逐次遞進,是“社會大學”的教科書,也是職業生涯的參考書。
※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原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劉守英,《財經》雜志主編何剛,《中縣干部》作者、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馮軍旗推薦閱讀!
本書以政治經濟學、組織經濟學的視角,結合經濟學的理論框架與自身的實證分析和實地調研,系統探討了基層中國的權力運行與治理邏輯。
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國家治理的制度背景,作者提出了一個“內外沖突的雙均衡模型”,以解答從古至今中國國家治理與制度設計的框架與邏輯,并由此展開有關當代中國政治體制組織、治理結構、行政區劃設計與歷史沿革、央地關系、不同層級的權力關系,以及以等級制為基礎的資源配置體系,包括行政單位、官員職級與權限、政策制定執行等。第二部分分析了不同層級的權力運行,包括各級官員與基層公務員的職責與工作關系。第三部分進一步介紹基層的治理邏輯與運行生態,重點討論了基層體制內人士工作的挑戰、條理與突圍之道,以及地方、區域發展的現狀與策略,在具體論述分工、升遷、考核指標傳遞治理等細節的同時,還探討了包括招商引資、土地財政、地方債務、數字業態、區域協同發展、營商環境等關鍵議題。
作者指出,“上下同治”是中國之治的精髓,這要求基層的自主性、活力、激勵與試錯,和中央層面的頂層設計與協調相連貫,以實現國家的穩定與發展。本書不僅提供了理解中國政治經濟現實的認知框架,還大量穿插了體制內外各級領導干部的調研素材與真實觀點,旨在為讀者提供既有理論深度又貼近社會現實的政治經濟學認知視角與基層經驗。
【專家評論】
聶輝華教授是一位非常有才華、有使命感的經濟學家。他一直反對黑板經濟學,堅持從真實世界發現、解釋和解決經濟問題。中國盡管已經從鄉土中國轉型為城鄉中國,但是縣城依然是城鄉中國的“腰”,基層(縣及縣以下)依然是中國秩序結構的基礎。本書作者基于真實世界的典型事實,用深厚的經濟學功底,創新性提出“上下同治”和“等級制資源配置”學術術語,精辟分析中國基層的體制結構、體制運行與人的行為。本書通過涵蓋縣委書記、鄉鎮黨委書記、街道辦和行政村干部的群像,生動呈現出他們運用權力配置資源達成治理秩序的真實圖景。讀者將從本書看到一個真實的基層世界,從中獲得理解中國治理的密碼。——劉守英(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原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聶輝華教授的著作聚焦于基層中國的運行邏輯,創新性地提出了理解基層中國治理的內外沖突的雙均衡分析框架,回答了基層中國的治理之謎:上下同治的治理結構、條塊結合的治理體制以及按等級分配治理資源的治理模式。這些力透紙背、極富洞見的觀點,不僅具有跨學科的理論之美,也是認識基層中國運行的實踐指南,更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經濟學視角的創見。——馮軍旗(《中縣干部》作者、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中國式國家治理的關鍵特征究竟是什么?對此國內外學者莫衷一是。中國人民大學聶輝華教授的新著《基層中國的運行邏輯》,以大量基層社會調研為基礎,系統而清晰地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認為中國國家治理的核心是“上下共治”,中央和地方雖有博弈,但目標協同且利益統一,從而可以在條塊分割、以塊為主的治理結構下,充分發揮基層的積極性,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和文明綿延不絕。他打破了東西方國家治理模式的簡單對立,提醒我們更現實面對中國發展的必然性和復雜性。——何剛,《財經》雜志主編
目錄
前言:透過基層,理解中國
第一部分 上下同治
第一章 “條塊結合”中國國家治理的根本特征
第一節 當代中國的治理架構
第二節 地區邊界是如何形成的?
第三節 古代為什么皇權不下縣?
第四節 中國國家治理的根本邏輯
第二章 等級制是行政資源分配的主要方式
第一節 中國城市的等級體系
第二節 中國官員的行政等級
第三節 中國官員的晉升規律
第四節 重大政策是如何出臺的?
第二部分 權力運行
第三章 基層首長的權力清單
第一節 縣委書記究竟有多大權力?
第二節 哪些單位有兩個“一把手”?
第三節 哪些部門可以設立常務副職?
第四節 哪些職務的“含權量”更高?
第四章 國家治理的毛細血管
第一節 別不拿街道辦當干部
第二節 城市基層崗位很清閑嗎?
第三節 鄉鎮年輕公務員的出路
第四節 “村官”不是“官”
第三部分 基層治理
第五章 地方主官的挑戰
第一節 縣委書記的“三座大山”
第二節 鄉鎮黨委書記的挑戰
第六章 基層公務員的激勵
第一節 鄉鎮公務員的曲折升遷之路
第二節 干部考核指標越多越好嗎?
第三節 數字時代的基層治理
第七章 基層治理的困境
第一節 基層招商引資的秘訣
第二節 土地財政還能持續嗎?
第三節 天量地方債出路何在?
第四節 電商能救活小縣城嗎?
第八章 區域協同發展之路
第一節 大國大城還是均衡發展?
第二節 投資不過山海關?
參考文獻
后記
作者
簡介
![]()
聶輝華,江西崇仁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哈佛大學經濟學系博士后,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和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學家計劃項目。主要研究領域為組織經濟學、政治經濟學。已出版《一切皆契約:真實世界中的博弈與決策》《整齊合謀與經濟增長:反思“中國模式”》等著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