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汪淼
美編 / 顧青青
出品 / 網界
11月3日,蘿卜快跑相關人士透露,截至10月31日,蘿卜快跑每周訂單量超25萬單,且100%為全無人訂單。
放在全球賽道上,蘿卜快跑這個成績同樣亮眼。要知道,作為行業標桿的谷歌Waymo,累計訂單量約1000萬單,而蘿卜快跑的全球累計服務單量早已超過1700萬單,實現了對行業前輩的超越。
更難得的是,這份規模是在完全無安全員的情況下達成的,從2025年2月起,蘿卜快跑在中國大陸的運營車輛就已全部取消安全員,真正進入了“車自己跑、人放心坐”的階段。
![]()
如今的蘿卜快跑,足跡已經遍布全球22座城市。從北京、上海、武漢、深圳這些國內核心城市,到香港這個右舵市場的試驗田,再到迪拜、阿布扎比等中東熱門目的地,甚至即將進軍瑞士、德國、英國等歐洲市場。
這份25萬單的周銷量,背后是超過2.4億公里的自動駕駛總里程支撐,其中全無人駕駛里程就突破了1.4億公里。
安全數據同樣讓人安心,平均每行駛1014萬公里才出現一次氣囊彈出事故,從未發生過重大人員傷亡事故。
當很多人還在質疑“無人車能不能跑”時,蘿卜快跑已經用實實在在的訂單和安全記錄,證明了“無人車不僅能跑,還能跑得又穩又多”。
01
全無人訂單爆發
蘿卜快跑25萬單的周訂單量,是技術成熟度和運營規模相互促進的結果。全無人運營的實現,讓服務效率大幅提升,而規模的擴張又反過來讓技術在更多場景中得到打磨,形成了良性循環。
在技術層面,蘿卜快跑的底氣來自多年的積累。百度從2013年就開始布局自動駕駛研發,到現在已經有十多年的技術沉淀。
第六代無人車作為核心載體,采用可拆卸方向盤設計,是專為L4級自動駕駛打造的量產車型,單價僅20.47萬元,相比上一代成本下降了約60%。低成本的量產能力,讓大規模部署成為可能,而這正是支撐高訂單量的基礎。
更關鍵的是,蘿卜快跑的技術已經通過了復雜場景的考驗。在武漢,它實現了單位經濟效益(UE)盈虧平衡,成為左舵市場首個達成這一目標的玩家。
武漢的路況復雜多樣,既有擁堵的城市主干道,也有狹窄的老城區街巷,能在這樣的環境中實現盈利,足以證明其技術的可靠性和運營效率。
![]()
規模擴張則讓訂單量有了持續增長的動力。截至2025年,蘿卜快跑在全球部署的無人車數量已經超過1000臺,這個規模在行業內處于第一梯隊。
在國內,蘿卜快跑已經進入十多個城市,其中武漢部分區域還開通了7×24小時全天候服務;在海外,迪拜街頭已經能看到它的身影,甚至出現了土豪想用勞力士金表換一次試乘的火爆場景。
這種規模效應還在不斷放大。2025年第二季度,蘿卜快跑的訂單量就達到了220萬單,平均每天2.4萬單,到10月底更是實現周單25萬單的突破。
從一季度每天1.5萬單,到二季度每天2.4萬單,再到10月每周25萬單,訂單量的持續攀升,印證了市場對全無人出行服務的認可。
越來越多的用戶愿意選擇無人車,而高頻次的使用又讓技術迭代速度加快,進一步提升了服務體驗,吸引更多用戶加入。
02
全球布局提速
25萬單的周訂單量,不僅是國內市場的認可,更是全球市場對中國自動駕駛技術的肯定。蘿卜快跑的全球化布局,正在讓“中國智造”的無人車跑遍世界,而每一個海外市場的突破,都在為其訂單增長注入新的動力。
中東市場是蘿卜快跑出海的重要一站。迪拜作為中東的交通樞紐,政策包容且場景復雜,高溫、沙塵暴等極端氣候對自動駕駛技術是極大的考驗。但蘿卜快跑不僅拿到了迪拜首張自動駕駛測試001號牌照,還計劃在當地部署超過1000臺全無人駕駛汽車。
在迪拜舉行的世界自動駕駛大會上,它的試乘名額一票難求,一位當地男子甚至半開玩笑地表示,愿意用手腕上的勞力士金表換一次試乘機會,足見其受歡迎程度。
![]()
除了迪拜,蘿卜快跑還與阿聯酋的Autogo達成合作,打造阿布扎比地區規模最大的無人車隊。中東地區之所以成為熱門目的地,不僅因為當地政策支持,更因為其巨大的市場潛力。
阿聯酋將自動駕駛納入“2030國家人工智能戰略”,希望未來無人駕駛能承擔25%的交通出行,這為蘿卜快跑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歐洲市場的布局則標志著其技術得到了更高標準的認可。蘿卜快跑與瑞士郵政旗下的郵政巴士達成戰略合作,計劃12月在瑞士東部啟動車隊測試,盡快實現完全無人駕駛運營。
這款名為“AmiGo”的服務,將采用第六代無人車,可容納四名乘客,還能提供專屬或拼車服務,專門填補傳統公交的服務空白。同時,它還與全球領先的出行平臺Lyft合作,計劃2026年率先在德國、英國部署無人車,未來逐步擴大到數千輛的規模。
右舵市場的突破同樣意義重大。香港作為蘿卜快跑的首個右舵左行市場,從2024年11月獲準公開道路測試,到后來不斷擴大測試區域,已經覆蓋了東涌及南區等商業和住宅區。這不僅驗證了其技術適應不同交通系統的能力,也為其進入更多右舵市場鋪平了道路。
![]()
新加坡副總理王瑞杰到訪百度時,還專門試乘了蘿卜快跑,并表示“歡迎蘿卜快跑來新加坡”,為其進一步拓展東南亞市場埋下了伏筆。
從亞洲到中東,再到歐洲,蘿卜快跑的全球覆蓋城市已經達到22座。每進入一個新市場,它都能快速適應當地的路況、法規和用戶需求,這種快速復制的能力,正是其訂單量持續增長的重要原因。
而海外市場的高票價和高需求,也將進一步提升其盈利能力,讓全無人出行的商業化之路走得更穩。
03
無人出行的可持續之道
25萬單的周訂單量背后,離不開兩個核心支撐:讓人放心的安全性,以及清晰可見的盈利路徑。這兩點不僅是蘿卜快跑能持續發展的關鍵,也為整個Robotaxi行業樹立了標桿。
在安全性上,蘿卜快跑用實打實的數據說話。截至目前,其自動駕駛總里程超過2.4億公里,全無人駕駛里程突破1.4億公里,相當于繞地球赤道4243圈。
更重要的是,蘿卜快跑平均每行駛1014萬公里才出現一次氣囊彈出事故,從未發生過造成人員重大傷亡的事故。
![]()
這背后是一套完善的安全體系在保駕護航,第六代無人車應用了“ApolloADFM大模型+硬件產品+安全架構”的全棧方案,還有10重安全冗余與6重MRC安全策略,從技術層面最大限度降低風險。
實際運營中的安全案例更有說服力。在復雜的城市道路中,蘿卜快跑的無人車能及時避讓行人、自行車和緊急車輛;在惡劣天氣或特殊路況下,也能保持穩定運行。
盈利方面,蘿卜快跑已經邁出了關鍵一步。在武漢,它已經實現了單車收支平衡,這意味著每一輛無人車的收入都能覆蓋直接運營成本。
這個突破之所以意義重大,是因為Robotaxi行業長期被“燒錢”“盈利難”的問題困擾,而蘿卜快跑用實際成果證明,無人出行的商業化是可行的。
能實現盈利,核心在于成本控制和運營效率的提升。硬件上,第六代無人車20.47萬元的單價,遠低于Waymo的10萬美元和特斯拉Cybercab的3萬美元;人力上,全無人運營省去了安全員的成本,再加上與寧德時代合作的換電模式,實現了從運營到充電的無人干預,進一步降低了人力投入。
運營模式上,蘿卜快跑從之前的重資產自營,轉向了輕資產合作,與神州租車等企業達成戰略合作,通過技術授權和合資運營,集中精力做研發和核心服務,降低了資產投入和虧損風險。
同時,規模效應也讓盈利變得更容易。訂單量的增長攤薄了單車的研發成本和運營成本,而隨著服務范圍的擴大,車輛的利用率也在提升。
比如在武漢,全無人車隊能實現全天候運營,不用受安全員工作時間的限制,這讓每輛車每天能完成更多訂單。
![]()
海外市場的高票價更是盈利的助推器,中東、歐洲等地的出行價格遠高于國內,蘿卜快跑在這些市場的布局,將進一步提升整體盈利能力。
這種“安全+盈利”的雙突破,讓蘿卜快跑的發展進入了良性循環。用戶因為安全放心而選擇,高訂單量帶來規模效應,規模效應降低成本、提升盈利,盈利后又能投入更多資金到技術研發和安全升級中,吸引更多用戶。
25萬單的周訂單量,正是這個良性循環的必然結果。
總結
全無人出行的中國范本,未來已至
蘿卜快跑周單量超25萬單且100%全無人的成績,不僅是企業自身的里程碑,更是中國自動駕駛行業從技術研發走向規模化商業化的重要標志。這份成績的背后,是十多年技術沉淀、全球化布局、安全體系構建和盈利模式探索的共同作用。
從技術上看,蘿卜快跑用低成本量產的第六代無人車,實現了全場景的可靠運行,通過純視覺路線的轉型,進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展現了中國企業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從規模上看,全球22座城市的覆蓋、超1000臺的車隊規模、1700萬單的累計訂單,讓蘿卜快跑成為全球Robotaxi行業的頭部玩家,甚至超越了谷歌Waymo等行業前輩。
從市場表現來看,無論是國內武漢的盈虧平衡,還是迪拜的火爆試乘,亦或是歐洲市場的積極布局,都證明了全無人出行服務的市場需求是真實存在的。而每一次訂單量的突破,都在推動行業認知的轉變。
更重要的是,蘿卜快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Robotaxi行業不僅能“跑起來”,還能“活得好”。
安全的運營記錄、清晰的盈利路徑、可復制的全球化模式,為整個行業提供了可參考的范本。隨著技術的不斷迭代、規模的持續擴大、成本的進一步降低,全無人出行服務將走進更多城市、服務更多用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