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025年度考古發掘品集中移交儀式在山西考古博物館里仁學堂舉行。此次集中移交涉及忻州、陽泉、長治、晉城四個市的82個基本建設考古項目,共移交地方博物館考古發掘品7749件(套),涵蓋龍山時期、東周至明清年代,器類包括陶器、瓷器、銅器及玉石器等不同類別。
現場,省文物局副局長于振龍說,要加快考古資料整理出版,確保考古發現能夠及時轉化、有效利用,讓珍貴的考古成果早日惠及學界與社會公眾;要依法及時辦理文物移交,不斷壓實責任、健全機制,及時辦理考古標本留存和文物移交,推動形成良性循環,全面提升考古項目管理水平;要加強移交文物保護利用,要將文物保護放在首位,加強價值挖掘,強化活化利用,積極探索讓文物“活”起來的有效路徑,推動考古成果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服務社會。
省考古研究院黨委書記鄭媛表示,未來,省考古院將繼續加強與各市文物部門的協同合作,不斷提升考古工作水平,加強考古資料整理,加快考古發掘品移交,努力促進考古成果轉化,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文化強省作出更大貢獻。
考古發掘品是重要的文物資源,更是省內各級博物館藏品的主要來源之一。將考古發掘品及時移交地方博物館,不僅能夠充實地方博物館館藏,彌補現有展陳體系的空白或不足,豐富展覽內容與類型,也為地方博物館開展陳列展覽、學術研究及社會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撐。
來源:山西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