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陳遠揚
極為罕見、首次發現、首次揭示、填補空白……自四川資陽濛溪河遺址群公布最新考古發掘和研究成果以來,備受關注。今年7月底,資陽市雁江區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發布征集令,面向社會公開有獎征集舊石器時代文物線索。
11月3日,封面新聞記者了解到,當前,濛溪河遺址群考古研究仍處于關鍵突破階段,亟需更廣泛的社會力量參與支持,雁江區對有獎征集政策進行優化,征集期限從原定的2025年12月31日延長至2026年4月30日,最高獎勵標準更是從2000元提升至不低于1萬元。
![]()
雁江區舊石器時代文物線索征集工作推進會。
獎勵政策升級 這些線索最高可獲萬元大獎
據了解,征集主要涉及硅化木類、石器類、骨骼化石類三大類。其中,硅化木類的主要特征為質地堅硬、有木頭紋路、大多是黑褐色;石器類材質多為硅化木或鵝卵石,多呈破裂狀,為裂開或崩開的狀態,能辨認出有刀刃狀、尖狀的部分;骨骼化石類則仍保持骨骼性狀,質地堅硬,表面多分布因風化和磨蝕造成的細小破碎痕跡,較一般的骨頭更重,大多為黑褐色。
除了描述三大類舊石器時代文物的主要特征,征集令還為“考古線人”劃出了重點線索地點——本地自然形成的洞穴,內部未被破壞,洞穴內有堆積的土壤,以及河流支流或者小河溝兩岸的緩坡地段和凸岸上,上方有黃土、紅土等土壤沉積物覆蓋,這些地點說不定就能發現“驚喜”。
發現線索后別慌,按三步流程來:第一步先保護現場、拍好照片,避免遺存受損;第二步趕緊上報,可聯系所在村(社區)、鎮(街道),或直接打區級文物部門電話028—26920821;第三步等待核實,先由鎮(街道)初核,再經區級實地復核,最后請專業考古隊員實地勘驗確認其價值。
獎勵規則也說得明白。線索必須是文物部門沒掌握過的,同一線索誰先報獎誰;多人一起發現的算一條線索。如果所提供線索經核實確認,可助力雁江區舊石器時代考古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的,獎勵人民幣不低于10000元并頒發榮譽證書。
只因為多看了一眼 退休職工獲2000元獎勵
據悉,資陽濛溪河遺址群入選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后,資陽市加大了對新舊石器時代遺址的普查調查工作。
雁江區文管所所長王屹提到,資陽境內的舊石器遺址共發現54處,雁江區就有34處,充分說明當地保存了豐富的舊石器遺址。“如果僅靠文物系統的幾個調查人員,難免可能出現掛一漏萬的情況。為了鼓勵廣大群眾參與其中,本地財政出資設立了這個有獎征集。而提高獎勵就是希望能進一步促進大家參與的積極性。”
公眾的參與其實已為雁江考古帶來重要突破,雁江區丹山鎮退休職工陳澤明的經歷便是最佳例證。2021年9月,當地突發的洪水沖毀了五一水壩,沖出了烏木、石器等舊石器時代遺存。正是陳澤明發現這些線索后,第一時間聯系雁江區文物部門,隨后全程協助考古人員開展勘察定位等工作,為資陽濛溪河遺址的確認和保護作出了突出貢獻。
![]()
濛溪河遺址(濛溪河遺址群第1地點)位置圖與地貌遠景 圖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為了樹立主動保護文物的榜樣,今年8月,雁江區政府對陳澤明進行表彰,并給予2000元獎勵,以肯定其在濛溪河遺址發現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這也是此次有獎征集的首筆獎勵。
為推動征集工作進一步落地落實,不久前,雁江區還召開舊石器時代文物線索征集工作推進會。會議不僅通報前期征集成效,還特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舊石器所文博館員、濛溪河遺址考古發掘現場負責人程應杰開展專題培訓,圍繞“舊石器時代文物線索特點”“鑒別方法”“發現后處置流程”等內容進行專業講解;現場更布置了石器、硅化木、骨骼化石實物展覽,讓與會人員直觀掌握遺存特征,為后續1個月的全覆蓋排查打下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