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環境網)
轉自:中國環境網
“這片水域是江淮大地上的生態瑰寶,每年秋冬都會迎來成千上萬的候鳥,今天我們不僅要‘看見’它們,更要學會‘守護’它們。”2025年安徽省濕地日主題宣傳活動暨黃陂湖濕地首屆公眾觀鳥節近日拉開帷幕,合肥市善水環境保護發展中心執行主任張登高在啟動儀式上說道。
家長輕聲念著文字介紹,孩子則拿著活動折頁認真記錄、不時舉手向志愿者提問……活動現場,30塊科普展板整齊排列,從濕地保護法律法規到鳥類遷徙路徑,從黃陂湖生態修復成效到珍稀鳥類特寫,每一塊展板都是一個了解濕地的窗口,吸引不少親子家庭駐足觀看。
![]()
而在科普館內,專業講解員分為兩組,分別帶領大家參觀鳥館與植物館。鳥館里陳列的鳥類標本栩栩如生,講解員細致地介紹著每種鳥類的生活習性;植物館內的濕地植物圖鑒則讓參與者更直觀了解濕地植被如何為鳥類提供家園。“以前帶孩子來黃陂湖只知道看風景,今天才知道這里藏著這么多生態知識,收獲滿滿。”一位家長感慨道。
![]()
“大家放慢腳步,注意看前方淺灘—— 那幾只白色的鳥就是白鷺,它們的嘴又尖又長,站在水里一動不動,是在等小魚游過來。”“小天鵝的脖子比大天鵝短一些,飛行時翅膀會發出‘呼呼’的聲音。”本次活動中,最令人期待的便是觀鳥體驗環節,60余組家庭被分為4個小組,沿著4條精心規劃的路線向湖畔出發,每組都配備了專業觀鳥導賞員與望遠鏡。行進途中,導賞員壓低聲音,一邊調整望遠鏡角度,一邊向小朋友們講解觀測到的鳥類的習性。
![]()
觀鳥活動結束后,一場熱鬧的濕地自然筆記創作隨即展開。參與者們圍坐在院子里,用畫筆將觀鳥途中的所見所聞繪制成自然筆記 。孩子們拿起彩筆,將剛才看到的鳥類、蘆葦等一一畫在紙上,有的畫出了成群雁鴨在湖面游弋的場景,有的則細致描繪了濕地植物的葉片紋路,還有的在筆記旁寫下“今天認識了小天鵝,希望它們明年還來黃陂湖”的心愿。
![]()
經現場記錄統計,本次活動共觀測到45種鳥類,其中不僅有普通翠鳥、黑水雞、珠頸斑鳩等常見濕地鳥類,更有剛抵達黃陂湖越冬的小天鵝與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琵鷺、白鷺和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頭潛鴨等。
“這樣的活動太有意義了,不僅讓孩子親近了自然,還學會了保護鳥類的知識,以后我們會經常來黃陂湖‘打卡’。”一位家長說道。
“近年來,廬江縣持續推進濕地保護修復工作,而觀鳥節正是連接公眾與自然的橋梁。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更多人成為濕地保護的參與者、傳播者,共同守護黃陂湖的‘萬鳥齊飛’。”廬江縣林業和園林建設服務中心濕地科科長胡陶然告訴記者,未來,廬江縣將持續筑牢濕地生態屏障,也期待更多人以“濕地守護者”的身份守護黃陂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