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江西頻道
深秋時節的鄱陽湖,蘆葦搖曳、萬鳥翔集,構成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11月5日,在第四屆鄱陽湖國際觀鳥季即將啟幕之際,2025年“江西省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月”啟動儀式在“中國候鳥小鎮”——永修縣吳城鎮舉行。
永修,因水而生、依水而興,作為長江生態系統的關鍵節點,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稟賦。境內482平方公里濕地資源位居全省前列,77.71%的濕地保護率與常年穩定在Ⅱ類以上的修河干流水質,共同構筑起野生動物的“宜居天堂”。
數據顯示,該縣已監測到野生鳥類334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鳥類75種(一級16種、二級59種),今年首次記錄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彩鹮筑巢繁殖,填補了江西鳥類研究的空白。
![]()
東方白鸛棲息吳城鄱陽湖樹上。王小龍攝
“面對珍貴的生態家底,我們始終積極踐行‘兩山’理念,全力守護生態屏障。”永修縣委書記秦嶺在啟動儀式上介紹,該縣堅持“不破壞一寸濕地、不驚擾一只候鳥”原則,累計投入3600萬元完成114個濕地修復項目,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絡實現候鳥動態全跟蹤,今年已成功救護珍稀候鳥27只。
同時,投資200萬元建設“1+N”刺苦草種源基地,破解白鶴天然食物短缺難題;在全省率先推行野生動物致害保險理賠模式,為農戶挽回損失超30萬元,讓“人鳥相依”成為現實。
全民參與是保護工作的核心動力,為此,永修縣成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培育150人自然教育隊伍,開展“世界濕地日”“愛鳥周”等宣傳活動160余次。此前舉辦的“跟著白鶴去吳城”融媒體活動,全網曝光量超700萬次,有效提升了全民護鳥意識。
以鳥為媒,方能綠富共贏。永修縣以5A級景區標準打造吳城候鳥小鎮,今年新增星空世界、水上公路水位計等地標景點,形成“四館、四觀鳥點”的多元業態格局,成功獲評全國研學旅行基地。
永修還借助半程馬拉松、環鄱自行車賽等賽事IP引流,今年以來小鎮接待游客突破160萬人次,同比增長78%,帶動千余戶村民轉型成為鳥導、民宿經營者等,實現了“生態美”與“百姓富”的良性循環。
“下一步,永修將以此次宣傳月為契機,持續強化生態保護、嚴格執法監管、深化公眾參與,讓保護野生動物成為全民自覺行動。”秦嶺表示,第四屆鄱陽湖國際觀鳥季將于12月6日在永修盛大啟幕,誠邀各界人士走進吳城候鳥小鎮,共赴萬鳥齊飛、鳥浪翻涌的生態之約,感受“鶴舞鄱湖、人鳥共生”的獨特魅力。(李攀攀、鄭文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